艺研新见|国产纪录片的多元视角与创新表达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4-12-13

  12月12日,由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办的“视界·纪录:浅谈国产纪录片的多元视角与创新表达”研讨会召开。多位专家从各自角度对国产纪录片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深入分析。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昕出席研讨会。北京影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杨萍主持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桂琳

  桂琳从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的角度讨论了“纪录片的本体到底是什么”。她指出,纪录片是一个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结合后的影像,自在存在处于首要位置。同时,纪录片是一个具有行动力的影像,具有改变现实的力量。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艺术总监、国家一级导演唐健

  唐健结合自身创作经验与大家分享,《加油吧!乡亲们》能够在国际上拿奖让她体会到,主旋律纪录片如果采用国际化的语态表达,是可以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被不同国家的观众理解和接受的。她提出,纪录片不仅是记录现实,还要体现社会价值和时代精神。


中央新影集团文化历史节目部主任胡永芳

  胡永芳分享了在创作纪录电影《穿越烽火》后的思考,一是关于纪录电影真实性的讨论,她认为历史存在过的就是真实的,表演或“情景再现”是表达真实的手段;二是纪录电影作为小众类型实际上有着大众电影的属性,需要厚铸时代主题与大众链接;三是纪录电影的宣发有难度,其市场化需要创作者、投资方与平台等各方的努力探索。


爱奇艺纪录片中心总监宁玉琪

  宁玉琪从平台的角度分析了纪录片的商业化现状与创新。他指出,纪录片对于平台的回报相对于其他类型作品相对较小,但也有《最是烟火慰平生》等历史类纪录片通过运用二维动画、AI与XR等创新技术缩减制作经费,以降低成本提高回报。纪录电影上院线的经费压力较大,可以与互联网云影院做更多的结合。


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副教授谢辛

  谢辛结合教学经验与观众心理学的研究角度和大家分享体会,她认为纪录的缘起是满足人的好奇心。纪录片以人性的关怀、人文的投入去触发受众的情感。无论何种类型,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感觉”很重要、情感很重要、记忆很重要。


导演曹金玲

  曹金玲分享到,其在创作纪录电影《武汉日夜》时充分运用到了剧情片的创作方法,在美学表达上给观众留足了想象空间。未来,当AI深度介入电影创作,个人表达融合非虚构创作的趋势创造出多元化的表达,纪录片将大有可为。


导演孙虹

  孙虹在谈论纪录电影《大学》的创作初心时提到,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来填补“大学生”这一群体作为纪录对象的空白,其次希望展现大学对于塑造人生的重要性。在创作《烟火人间》时,孙虹体会到精英的纪实影像正在被民间的草根纪实影像冲击,媒介技术的发展影响纪实影像的变化,作为纪录片人要第一时间去观察和拥抱这些变化。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昕

  董昕表示,纪录片是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观察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北京市文联与北京影协今后将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汇聚专业人才,在推动文艺行业及产业发展方面起到助推与引领作用。

  本场研讨会是2024年度“影苑沙龙”系列研讨会的最后一场。未来,北京影协将继续搭建专业的交流平台,聚焦行业热点、痛点与难点话题,凝聚前沿智慧与力量,为电影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有所作为。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