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故事|将中国魔术文化发扬光大——记傅琰东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4-01-23

 

将中国魔术文化发扬光大——记傅琰东

 

  2011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名面貌清秀、身着唐装的青年魔术师登台亮相。在他的双手指挥下,鱼缸中的6条金鱼按照指令编队,整齐划一地前进、后退、转弯、交叉穿行,让主持人董卿和现场观众大呼神奇。除夕夜后,这出名为《年年有“鱼”》的魔术成为街头巷尾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位魔术师也在一夜之间成为备受瞩目的魔术明星,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傅氏幻术的第四代传人傅琰东。

  魔术少年“北漂”创业

  在表演《年年有“鱼”》这个节目时,傅琰东有一句台词:“这些金鱼是我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养的。”实际上,这句话并不是一个玩笑,而是傅氏家族的真实写照。从傅琰东的曾祖傅志清开始,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幻术”已经成为傅氏家族的家传绝学。傅琰东的父亲傅腾龙在上海创办的魔术城堡是全国第一个专业的魔术表演剧场。1997年,傅琰东大学毕业,便来到魔术城堡。3年的磨砺,让傅琰东从一个边缘演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魔术师,表演场次达到了上千场,积累了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2002年,傅琰东与师弟汪燕飞一拍即合,决定离开上海,到北京来寻求更好的发展。两个人组成了一个名为“红桃A”的魔术演唱组合,开始了满怀梦想的“北漂”生涯。但是来到北京后,他们才发现,生活远比想象的要艰难,创业的10万元很快就花完了,连维持生活都成了问题。但两个人始终没有放弃梦想。生活中,他们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把省下来的钱都用来制作魔术道具。就这样,“北漂”的日子里,“红桃A”组合参加了大量的演出,尝试着不同的魔术表演形式,逐渐开始在魔术界崭露头角。

  从传统魔术中寻找灵感

  2019年,世界魔术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众多中国魔术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傅琰东也参与其中,他与沈娟、汪燕飞组成“魔幻天空”组合,凭借原创大道具魔术——《青花瓷》一举摘得幻术组亚军,这是华人魔术师首次获得此项殊荣。

  《青花瓷》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是傅琰东潜心钻研,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到魔术舞台表演之中的成功尝试。整场表演在展现方式和道具改良方面实现了17处突破。起初,傅琰东只是想在父亲创作的“壁虎神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借用中国古铜镜的式样。后来,演员在练功的时候发现,铜镜很容易破碎,于是改用涂成白色的木板做道具。看到白色的木板很像中国瓷器的样子,傅琰东灵机一动,干脆所有的创意都围绕青花瓷展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个没日没夜的排练,《青花瓷》一鸣惊人,惊艳了世界魔术界。

  2011年央视春晚筹备期间,傅琰东与他的团队卧薪尝胆,精心创作出了《年年有“鱼”》这个节目,终于赢得了春晚导演组的青睐。《年年有“鱼”》只有短短几分钟的表演,却凝结了傅氏家族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我爷爷当年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整理中国魔术杂技史,搜集到很多动物魔术的资料。我爸爸整理了很多古代鸟、鱼、昆虫的魔术表演技艺,他发现宋代瓦肆勾栏里的一些表演就已经有了‘鱼跳刀门’的记载。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给我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灵感。”

  北京杂协是一个温暖的集体

  春晚成名之后,傅琰东并没有回到自己的老家上海,而是将事业的“基地”扎根在了北京,成立了魔术公司,组建起一支年轻的充满活力的魔术团队。

  傅琰东还第一时间加入了北京杂技家协会,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下基层、进社区,把精彩的魔术表演带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傅琰东热爱这个温暖的集体。

  2018年,傅琰东被推选为北京杂协副主席,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些年,我在北京市文联的安排下参与了很多学习和培训,收获特别大。尤其是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令我深受启发,备受鼓舞。我们中国的魔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我们就是应该有文化自信。”

  作者:成长

 

  傅琰东(1975年1月—),男,傅氏云机(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杂技家协会魔术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北京杂技家协会副主席。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傅氏幻术第四代传承人。从艺20多年,创作表演魔术作品100多个,八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创作出版自传小说《我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和魔术教学书《魔力无处不在——傅琰东的39节魔术课》。曾获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比赛金奖,创作表演的大型幻术《青花神韵》获世界魔术大会舞台幻术组亚军。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