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故事|画家后撤,让画中的英雄
走到人们面前来——记黄华三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3-03-01

 

画家后撤,让画中的英雄走到人们面前来
——记黄华三

 

  “世上本没有英雄,不过是平凡的人扛起了重任。”

  2020年3月25日晚,中国美协理事、北京美协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黄华三的微信消息响个不停,他的许多学生和朋友都给他发来了同一个消息:“您的画上微博热搜了!”

  黄华三的这幅画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幅作品以水墨写实的形式记录了钟南山逆行奔赴抗疫第一线的刚毅形象。收到消息“轰炸”时的黄华三有些懵,他不太了解什么是“热搜”,也不知道自己的画受到了这么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疫情暴发之初,黄华三正在德国与家人度假。在德国时他就时刻关注着国内的疫情消息,1月29日,他回到北京,对疫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看着一线的抗疫医护人员,黄华三说:“我真的被感动了,他们真的很伟大。”在黄华三心里,画家都是被感情和直觉所驱动的,这幅两米多高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很快就完成了,是真正的“有感而发”。

  黄华三持续关注着疫情的发展,为时代英雄立像的想法自然而然生发出来。此后的50天他几乎没有休息,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张定宇院长、陈薇院士……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创作了16幅人物肖像,包括8位院士和8位医护人员,组成了中国画长卷《不负苍生》。

  “世上本没有英雄,不过是平凡的人扛起了重任。”在黄华三看来,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平时就如同我们的邻居般普通,而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却能够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从“30后”的钟南山,到“00后”的护士刘佳怡,在创作的过程中,黄华三的感触越来越深,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笔下的“英雄”。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我们拼过命。”

  在黄华三创作的这16幅人物肖像里,前15幅都是根据抗击疫情英雄原型创作,只有最后一幅人物形象名字叫作援鄂白衣勇士。黄华三介绍说,这位无名英雄的形象是群像,代表了从全国各地集结湖北驰援的四万名医护人员,“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我们拼过命”。黄华三用画笔创作出这位英雄形象,向所有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致敬。

  黄华三说:“在疫情面前,其他的事情我们做不了,我们也不能去一线,但是我们可以拿起我们的画笔做点什么,艺术本身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可以传播希望和光明,可以传播一种正能量,带给大家精神慰藉。”这组画最后由北京市文联收藏,希望通过北京市文联这个平台让这组画更好地发挥鼓舞人、感染人、激励人的作用。

  “我希望画家向后撤,让画中的英雄走到人们面前来。”

  黄华三平时习惯在工作室创作,特殊时期他只能在家里的餐桌前用椅子支起一面画板。他笑着说,这次创作也许是他40年作画生涯中条件最简陋的一次。更困难的是,黄华三无法像平时一样获得写生的机会,16位抗疫一线人物他一位也没有真正见过,只好开始大量收集资料。新闻报道中的人物大多是半身像,并且时常是戴着口罩、穿着全套防护装备,要想描绘出全身肖像,黄华三只能从他们所任职单位的官网里大量搜索,找到一些清晰度高的图片,再不断拼凑出这个人的全身形象。

  更难的是对人物神态的描绘,没有真正见过就无法了解他们的性格和细微的神态特点,黄华三只能通过参考、研究大量画中人物不同角度的图片,揣摩每一个人物的形象特征与精神面貌。这次作画素材最少、条件最简陋,但却是黄华三感受最深的一次。

  中国画长卷《不负苍生》在北京美协的微信公众号上准备发布时,黄华三却跟我说将文章中介绍自己的部分删除,只留下画卷本身和对医护工作者的介绍。黄华三说:“我希望画家向后撤,让画中的英雄走到人们面前来。”当《不负苍生》作品阅读量超过100万时,黄华三说:“英雄自带阅读量。”

  作者:柳妍

 

  黄华三(1966年2月—),男,无党派人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理论研究和教学,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创作项目,担任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等多项国家级重要展览评委。代表作品有《不负苍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等。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