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瞰文学北京
文/徐刚 南旭晨
一、重要主题文学创作亮点扫描
纵观2022年北京文学的主题写作,年初的“庆祝北京冬奥会”与年底的“喜迎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不容忽视的重要主题。就前者来看,引人注目的有艾田和杨占武共同完成的《冰雪中国》,该书着力通过不同项目的精彩往事,来讲述我国冰雪运动70年来的发展历程,由此勾勒中国运动健儿坚韧不拔的奋斗意志和崇高感人的爱国精神。其次是孙晶岩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作者在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冬奥组委的关心支持下,历时五年的时间完成采访和调研,终于完成了这部全景记录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期间充满曲折与挑战历程的重要作品,生动展现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献给全世界的冬奥“中国方案”。而关于“喜迎党的二十大”,围绕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以及大会胜利闭幕之后对于二十大精神的深入阐释,北京文学界都做了相当细致的工作,这也构成了主题写作的重要亮点。
《中国冬奥》 孙晶岩著
二、长篇小说的繁荣与发展
纵观2022年北京长篇小说的总体状况,主要体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态势:其一,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小说的重要收获。这主要体现在乔叶的《宝水》和付秀莹的《野望》上。倘若《宝水》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新的题材、新的写法和新的人物这三个方面,那么《野望》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自上而下的“乡村振兴”从“悬浮”到“嵌入”的完整过程,尤其是从侧面回答了乡村究竟为什么要振兴的问题。两部作品大概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既多角度展现乡村时代变迁又散发着浓郁泥土芳香的新时代文学精品。其二,资深作家们的艺术探索。就此,首先值得关注的是梁晓声的最新作品《父父子子》,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王朔的新作《起初·纪年》。自2007年的《我的千岁寒》之后,王朔埋首15年,终于推出了这部五十多万字的现象级作品。在此,王朔以鲁迅《故事新编》意义上古今杂糅的“油滑”方式来讲述《史记》中汉武帝的故事。这里有意思的是小说极为大胆的语言实验,地道的北京话加上粗鄙的口语,再加上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这一切构成了他极为独特的语言表达,这不禁让人回想起他早年气势磅礴的语言革命。此外,有着“女王朔”之称的徐坤也在暌违十年之后推出了自己的长篇新作《神圣婚姻》,小说试图重新勘探婚姻和生活的真相。其三,青年作家们丰富多样的艺术追求。这主要体现在石一枫的《入魂枪》、阿乙的《未婚妻》,以及笛安的《亲爱的蜂蜜》等作品所呈现的艺术新变上。
《宝水》 乔叶著
三、中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突破
2022年的北京中短篇小说从内容、题材到形式,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创作态势。首先值得关注的是《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这部小说集收录了莫言过往那些“谈神论鬼”的作品。其次,值得注意的还有一批军旅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创作。这包括王凯和董夏青青由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同名获奖作品命名的小说集《荒野步枪手》和《在阿吾斯奇》。除此,军旅题材中短篇小说中还有陶纯的《前程似锦》值得一提。当然,这部小说集从创作内容上看也并不局限于军旅题材或革命历史,而是将视野放置在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最后,一批青年写作者的近作也引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2022年,孙睿相继发表了《配合》《抠绿大师》《比萨斜塔》等重要作品,引起了强烈反响。孟小书的《午后两点半》的独特在于,这既是一部小说集又是一本画册,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再到传播方式都十分新颖,这种新颖的形式无疑拓宽了文学的边界。而鲍磊的小说集《飞走的鼓楼》试图展现社会的不同侧面,绘制一幅当下一线城市的生存群像;周婉京的小说集《取出疯石》则通过海外华人叙事,展现出青年写作的世界性视野,这些作品都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莫言著
四、散文、非虚构及诗歌作品的守成与创新
关于2022年北京地区的散文创作与发展成就,一批北京题材的散文作品极为引人注目。这包括侯磊那部展现出经典胡同文化的《北京烟树》,全秋生以“北漂”之身反顾“故乡”的《北漂者说》,以及范雨素、郭福来等“皮村文学小组”成员集体创作的《劳动者的星辰》。其次,北京地区一批学者的散文创作也极富亮点。谢冕的《觅食记》和王干的《人间食单》都堪称“美食随笔集”,而陈平原的《故乡潮州》是作者对故乡潮州发起的一次别样的“返乡”之旅。李敬泽的《上河记》是由旧作《河边的日子》增补而来,散文集记录了作者在2000年和2019年两次漫游黄河流域的所思所感。另外,刘庆邦的《到处有道》、么书仪的《寻常百姓家》,以及刘琼的《格桑花姿姿势势》也都各具特点,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北京学者关于读书治学的相关作品同样值得关注。孙郁的《思于他处》以阅读笔记和书评的形式品评过往文字,抒发今时之思,给人诸多启迪;何向阳《被选中的人》以随笔式的研究集中回应“为什么写作”这一重要话题;而孔庆东的《书剑八方》则以一种相对轻松、幽默的方式,分享读书感悟和生命经验。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跃进的《从师记》。这部回忆性散文集记述了作者的求学岁月,追忆了前辈学人的治学风采,也分享了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工作点滴,字里行间既贯穿着对学术的挚爱,又饱蘸着感恩和怀念,读来引人共情,促人思考。
《北京烟树》 侯磊著
诗歌方面,2022年也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新作品。臧棣的《诗歌植物学》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这部诗歌史上罕见的集中书写植物的诗集,无疑开辟了诗歌表达的全新可能。而参与本届鲁迅文学奖评选的还有伽蓝的诗集《磨镜记》,同样获得了较高赞誉。另外,本年度值得重视的诗歌作品还有华清的《镜中记》、欧阳江河的《宿墨与量子男孩》、汪剑钊的《毫无缘由的独白》、安琪的《你无法模仿我的生活》、北乔的《大故乡》、梁小兰的《镜中的尘土》,以及李壮的《李壮坐在桥塔上》等。
《镜中记》 华清著
五、科幻、儿童及类型文学的多样化发展
关于北京的科幻文学创作,2022年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当属被称为“三十年的观察者和守望者”的科幻作家星河。他最新的短篇科幻小说集《白令桥横》延续了一贯的写作风格,作品立足于人们的现实情感与困境,很好地平衡想象力与“接地气”这两个维度,由此也赢得了专业学者与科幻迷的一致好评。多年来一直从事小说和诗歌写作的蒋一谈,最近也开始写作科幻小说。他于2022年陆续发表了《2049》《浮空》《月球之眼》等科幻小说,试图让这一类型文学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
《白令桥横》 星河著
在儿童文学这一领域,2022年的创作也尤其丰富。曹文轩的《石榴船》显然是年度重磅之作,这部作品延续了作者一贯的纯美风格。此外,周晓枫的《小门牙》,李东华的《阳光向左风向右》,黄加佳的《神兽学堂》,顾一灯的《冰上飞驰》,以及荆凡的《露天厨房》,也都是本年度儿童文学的重要收获。在此,徐贵祥的《琴声飞过旷野》较为特别,这不仅是一部反映儿童生活、情感和命运遭遇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别样的革命历史小说,这为儿童文学的红色书写打开了新的维度。
《石榴船》 曹文轩著
在类型文学方面,首先应当提到的是马伯庸。2022年,马伯庸相继出版了《长安的荔枝》《大医·破晓篇》和《大医·日出篇》。这些作品都延续了他一贯的优点:努力挖掘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追求紧凑的节奏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此外,初曰春和米可的《警察三个半》、晨飒的《重卡雄风》,都显示出类型小说的不同方向。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北京大学的范晔教授以“猫科动物之友”的身份出版的首部原创幻想文学作品《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全书按照现代动物学归类方法,虚构了四十多种奇妙动物,借此发挥恣意的想象,并将人类的孤独、忧伤和温柔投射到这些古怪的动物身上,由此得以构筑幻想的古怪、可爱和疗愈面向,这也显示出作品的独特意义。
《大医·破晓篇》《大医·日出篇》 马伯庸著
徐刚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及理论批评研究,著有《小说如何切入现实》《虚构的仪式》《后革命时代的焦虑》等学术专著多部。
南旭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