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聚焦丨北京文学让世界领略更美好的中国
——北京市文联“北京文学走出去”系列活动三年成果显著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3-01-12


2022年北京作家日活动开幕式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北京市文联“北京文学走出去”系列活动也开启了第二个运行周期。通过前三年的实践摸索,北京市文联以“艺术的母本”文学为突破口,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丰富活动内容,为首都文艺界落实市委2023年重点工作要求,进一步踔厉笃行党的二十大“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战略部署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

  三年来,围绕“北京文学让世界看到,北京作家与世界对话”的主题,市文联积极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大力推动北京文学“出海”,形成了“优秀文学作品翻译工程”、“北京作家日”品牌活动、“北京文学海外推广”系列活动等矩阵式发展模式。在尊重文化产品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先后推动27个多语种翻译项目输出17个国家,100余位海外汉学家围绕北京作家作品开展18场跨国研讨,活动视频在49个国家和地区点击量超过500万次,北京文学作品被15家世界知名图书馆收藏……尤其是对现当代北京文学精品的多语种重点译介,让世界通过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真切感受到一个新时代的、更美好的中国。


中国作家、海外汉学家相聚北京共话文学

平台机制赋能 汇聚发展合力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目标。北京市文联党组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通过整合平台资源、理顺工作格局、发力关键环节,多方凝聚优势文化资源,多措并举推动北京文学海外传播。


2020年北京市文联开启北京文学“走出去”新篇章

  (一)整合资源搭建国际化平台。北京市文联以壮大首都作家队伍、繁荣首都文艺创作、促进文学的国际化培养交流为宗旨,依托北京老舍文学院,牵手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北京总公司,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北京市文联、北京老舍文学院发挥独有的人才优势、作家作品优势,中图公司则发挥优质的对外翻译、国际出版优势,两相结合,让优秀作家与高水平汉学家通过项目搭建的国内国外、线上线下平台充分交流,逐步对接、筛选、整合、签约、翻译,聚焦出精品译作这个中心任务,并同步在国际出版、国际交流渠道上充分推介,着力打造北京文学作品高水平翻译推广平台和文学成果国际推介平台,打通北京文学“走出去”的关键环节。

  (二)“双循环”形成工作合力。北京市文联着力打造“大文学”格局,不断完善由作家梯队培养,作品研讨打磨,精品项目扶持、宣传推广,文学应用场景创新等,努力为作家成长提供全流程服务,形成良性发展“内循环”。

  同时,建构以北京老舍文学院为枢纽,联结“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十月文学月”等相关资源方的合作机制,打造“国际文学院院长论坛”高层次交流平台,形成充满活力和影响力的“外循环”。

  “双循环”工作模式通过具体项目形成工作合力,不断赋能北京作家和北京优秀文学作品走出去。

  (三)内容遴选机制助推精品佳作。北京市文联不断强化内容遴选机制,牢牢抓住“精品力作”这个根本,保障文学作品翻译工程面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一方面,召开专题会严把出口,慎重确定作家作品,重点确保呈现当代中国风貌的、鲜活好看的创作精品。另一方面,会同中图公司搭建翻译质量的控制机制,选择知名优秀译者,并全程对翻译者进行考核。截止目前,共计27个多语种翻译项目和《北京文学》杂志两辑(共约460万字)已与海外出版社签约。刘恒、梁晓声、毕淑敏等23位北京作家的25部作品,成功输出到美国、英国、法国等17个国家,涉及语言12种。


北京市文联优秀文学作品翻译工程项目签约仪式

遵循发展规律 强化“四个渠道”

  北京文学“走出去”的受众主体是各国读者,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学审美偏好各有不同,无差异性传播方式显然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北京市文联以“讲中国故事,觅世界知音”为目标,从人才、受众、市场、传播方面强化“四个渠道”建设,引导海外文学创作主体、市场主体将中国特色与世界视野相结合,集中力量厚植北京文学发展土壤。


在突尼斯Rihet El Bilad文化中心举办的“世界阅读北京”《北京小子》文学沙龙

  (一)内容翻译渠道,让“中国通”巧解“中国题”。图书出版是文化创新、思想活跃程度的晴雨表,项目开展三年来,高水平汉学家队伍已经从项目初期的4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上百人,其中包括“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当地知名汉学家、在中国的学者等,队伍不仅比活动开始时壮大了一倍,还充满活力。他们时刻关注着项目进展情况,积极参与项目活动,跟踪寻找适配的作品。2022年年底,北京老舍文学院还组织开展中青年作家翻译高研班,扶持扩大翻译者的规模和水平。


“译·北京”之格非作品译介研讨活动现场


翻译高研班为8大语种翻译人才集中授课

  (二)公共阅读渠道,便利学术研究、服务社会阅读。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机构,承担着所在国家地区的思想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等重要职责。“北京文学作品走进世界知名图书馆”活动从2020年起已开始面向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等海外15家知名图书馆开展为期3年的赠书活动。该活动填补了北京文学海外馆藏专项的空白,让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文学作品走近更多海外读者。活动得到了各图书馆的积极响应,绝大部分图书馆都开辟了北京作品专区。


巴黎城市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图书馆北京文学专区一角

  (三)合作营销渠道,实现从“送出去”到“走进去”。做好北京文学“走出去”,不能停留在把文学产品“送出去”的阶段。活动伊始,北京市文联就着眼长远,严把好海外出版机构资质,合作出版社包括英国21世纪出版社集团、美国独角兽企业在内的欧美主流出版机构,也包括阿拉伯语圈、土耳其等一带一路国家知名出版机构,还包括有影响力的特色出版社。同时,尊重文化产品市场规律,尊重合作方在书籍装帧设计、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在地优势,真正惠及当地经营主体,逐步走进所在国主流文化场域,变“输血”为“造血”,让北京文学作品更从容地落地生根。目前,已有翻译作品加印、列入国家资源库。


“世界阅读北京”(土耳其站)——《猫城记》文学沙龙土耳其主会场合影


老舍先生作品《猫城记》土耳其文版2022年出版后,不仅在土耳其各大书店上架,
还发行至阿塞拜疆等国实体书店,目前已是第二次印刷

  (四)宣传推广渠道,让受众从“偶遇”升华为“喜爱”。“北京文学走出去”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及海内外五大平台“24小时大联播”等媒体传播方式,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国际宣推,持续获得国际舆论正向反馈。3年来,先后为北京作家作品制作超38个活动相关视频,时长超1393分钟,上传至海内外七大社交平台,辐射到6大洲49个国家,总点击量超过500万次,极大地助推了北京文化、北京文学、北京作家走向世界。

打造文学名片  构建“北京印象”

  在荣宝斋体验用棕树皮制成的擦子轻盈扫过印版,可以触摸到怎样的历史肌理?从梁晓声等作家笔下普通人屡经跌宕的命运书写中,如何感悟中国人的精神和浩荡的时代洪流……北京市文联以文字为媒,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作家和作品,以及海外汉学家、读者的关注点串联起来,通过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北京文学名片,积极参与构建世界文学语境中的北京印象。


汉学家来到北京荣宝斋体验中国非遗

  “北京作家日”品牌活动,作为走出去的发端,在系列活动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参加“北京作家日”开幕式的嘉宾数量逐年递增,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日报》、《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等主流媒体均对相关活动进行持续报道。北京电视台每年都追踪录制活动,制作大型纪录片《走向世界的北京文学》播放。


2021年北京作家日活动现场


梁晓声出席北京作家日活动前为读者签名

  “译·北京”活动举办了18场,每场分别邀请一名北京作家与3至5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汉学家、翻译家参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对谈活动。截至目前,周大新、邱华栋、格非等18位北京作家与近百位全球知名汉学家、翻译家在线上线下为北京文学海外传播助力。


“译·北京”之毕淑敏作品译介活动现场


“译·北京”之肖复兴作品译介活动现场

  “访·北京”活动已组织百人次作家、汉学家前往北京坊、通州大运河、杨梅竹斜街,并前往荣宝斋参观,体验手工布艺、编织,以及木版水印技艺等中国传统非遗。


“访·北京”活动走访北京杨梅竹斜街文创小店


汉学家老字号瑞蚨祥体验中国非遗技艺


作家、汉学家感受北京运河文化

  “阅·北京”活动邀请海外汉学家录制视频短片,分享北京作家、作品或讲述与北京相关的故事,推荐北京作家优秀文学作品等。目前已有40位海外汉学家短视频投稿,分享自己和北京的故事,讲述推荐北京文学作品的理由。

  “读·北京”活动每年邀请6位参与“译·北京”活动的作家阅读、朗诵自己的代表作品。

拓展成果效益 实现共同奔赴

  在推动北京文学“出海”的过程中,北京市文联还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活动安排,优化文化产品供给,扩大品牌参与度和能见度。在走进世界知名图书馆和国际知名大学的基础上,注重加强专业交流形成有效互动,产生规模化人才成果效应,引导海外教授、专家、学者、读者等开展研讨对话,成果效益向更宽更广拓展、传播。

  一是开展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论坛。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论坛两年举办一次。首届论坛上,北京老舍文学院、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三所中国文学院的院长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法国里昂第二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六所海外知名大学文学院的院长对话,就跨文化语境下的作家创作、本国作家的培养计划和建立“友好文学学院”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国内著名文学院当家人共商文学培养未来

  二是开展“北京文学走向世界”系列活动。北京市文联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策划开展了“北京文学走向世界”系列活动,日本站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2022年中日文学交流研讨会暨北京文学优秀图书赠书仪式”已于9月26日在京举办,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北京文学优秀图书赠送仪式与老舍《我这一辈子》日文版版权线上签约仪式。11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3场北京文学国际分享会,邀请北京作家曹文轩、周晓枫、臧棣走进早稻田大学等三所日本知名大学授课,让日本年轻一代在家门口就能感受中国文学的魅力。


2022年中日文学交流研讨会暨北京文学优秀图书赠书仪式活动现场

  三是广泛开展“世界阅读北京”文学沙龙活动。“世界阅读北京”文学沙龙主要围绕翻译出版的新书开展,以朗读、研讨、交流等形式推动翻译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与推广。首场活动星河的《北京小子》阿拉伯文版作品推介会已于9月29日在突尼斯成功举办。12月15日,老舍《猫城记》土耳其文版读者沙龙在安卡拉·阿德南·奥图肯国立图书馆举办。《星鱼》意大利文版、《狗日的粮食》西班牙文版以及《麦子》罗马尼亚文版等图书的文学沙龙活动将在陆续走进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截至目前,“北京文学走出去”系列活动获得了大量且持续的关注,进一步打开了北京文学在全球的“能见度”。不仅受到国内著名作家的感谢和欢迎,许多国家的汉学家也纷纷表示遇见了一个难得的发现中国故事的窗口。可以说,各国的作家、汉学家、翻译家、以及文学培养机构、出版机构、图书馆等,都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合作成长、共同奔赴”。

  在下一个3年周期里,沿着北京的文脉前行,围绕“走进去”“引进来”“传出去”,北京市文联将在已有基础上,努力打造实现系列活动2.0升级版,让更多优秀中国作家笔端的中国故事、北京故事流淌进海外读者的生活,让世界领略更美好的中国、更美好的北京。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