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在北京土生土长,没招过谁,没惹过谁,总想要点儿强……”一曲优美的北京琴书旋律,通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有话好好说》,传遍了千家万户,也让影迷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领略了北京琴书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记住了演唱者——关学曾。
关学曾,北京琴书创始人,曾任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1922年生于北京,20多岁,就被他的书迷誉为“琴书泰斗”,是北京曲艺说新唱新的先驱,也是与时俱进,编演新节目的典范;当年,就因为说新唱新,险些遭到暗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关学曾还在天桥献艺,过着艰难的日子,也受尽了恶霸的欺凌,但是对自己的艺术却丝毫没有一点放松。1949年,27岁的关学曾技艺已经成熟,他博采众长,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演唱上自成一家。听众反映他的琴书是“唱得好听,吐字清楚,情节动人,语言幽默,表演上声情并茂,神形兼备”。
北平和平解放后,关学曾的艺术生涯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他参加戏曲讲习班、编演新节目,用琴书这门艺术抒发一个解放了的穷苦艺人的心声。因为关学曾成名早,北平有4家电台都请他到电台播音。他借着这个机会,每天都要唱一段新节目。可节目打哪儿来啊?他找到曲艺公会,曲艺公会通过刘乃崇同志从延安找来很多解放区的唱词,关学曾经过改编以后拿到电台去唱。当时,关学曾是北京第一个唱新节目的演员。那会儿,他还是新旧节目交替着演出。通过讲习班的学习,关学曾认准了一定要说新唱新,把旧的都扔掉,唱的都是歌颂党,歌颂英雄人物的段子。
艺人在电台,唱长篇的居多,也就是唱大书,长篇的每一个段落都有“扣子”,这样能“蔓”住观众,每天都在这个时段听广播、听广告。西珠市口吉康补带行的老板找到他说:“关先生,我在电台买了钟点儿,我请您还唱《回龙传》,一个月给您仨月的工钱。”关学曾笑着说:“程老板,我谢谢您,甭说仨月,您就是给我半年的那旧的我也不唱了!”通过电台,关学曾用自己的形式宣传新社会,抒发一个艺人的爱国情怀。
一天,关学曾在西观音寺的中国电台播音,刚结束,电台的负责人喊他:“关先生,关先生,有您电话。”“哦哦,谁打来的?”“我也不知道,就说找您。”“得嘞,您辛苦!”关学曾边说边走进办公室,拿起电话,就听电话那边说:“你就是关学曾啊?”“是我,我就是关学曾,您是……”关先生话还没说完,就听电话那头儿恶狠狠地说:“关学曾,我告诉你,好好唱你的琴书,你要是再唱这些新玩意儿,蛊惑人心,小心你的脑袋。”说完,啪,电话挂上了。关学曾手里举着电话的话筒,当时就蒙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电台负责人看见他这样,低声地叫了两声“关先生,关先生……”“嗯?嗯!哦哦!”他这才回过神儿,放下电话,一句话没说,转身出了电台。走了一路,想了一路,自己心里也开始犯嘀咕。这是谁呢?我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呢?人民解放军进城秋毫无犯,共产党的领导对我们这些艺人也非常尊重,这些人……想着想着,关学曾明白了,虽然解放了,北京城还有一些隐藏着的反动分子,他们还图谋着想再“杀”回来,我这说新唱新,为共产党做宣传影响力很大,这是给他们的阴谋产生了障碍啊。想到这儿,他本来悬着的心倒放下了:“我就不信你们能翻天,回家!”到了家,关学曾把今天接到匿名威胁电话的事儿告诉了自己的爱人。他的爱人在街道工作,并且担任街道办事处的副主任。跟他说:“甭怕,也不能不防,明儿我给你买一根儿铜拐棍儿,甭说他们不敢把你怎么着,真要是碰上,你就拿拐棍儿打他。”第二天,关学曾的爱人真买了一根儿铜拐棍儿来,关学曾就把这根铜拐棍儿当成了防身的“武器” 随身携带。后来,关学曾又陆续接到威胁的电话和十几页纸的恐吓信,内容和第一次的差不多。关学曾不但没有被吓到,而且愈战愈勇,坚定了说唱新社会的决心。
作者:王波
关学曾(1922年8月—2006年9月),满族,中共党员。北京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北京琴书创始人,被誉为“琴书泰斗”。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曲艺家协会第一届、二届主席,第三届名誉主席。创作作品百余段,保留曲目有《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等,演出近2万场,两次参加赴朝慰问团奔赴前线演出,参与组建北京曲艺团、北京曲剧团。2000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曲艺50年特别贡献曲艺家”称号,2003年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2006年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同年被授予“德艺双馨楷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