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梅兰芳两度应邀回京,一次是1949年6月,应邀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另一次是同年9月参加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作为首届全国政协会议代表,梅兰芳深感自己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和多位同行有史以来第一次有机会得到如此高的荣誉,有幸作为文艺界的代表,直接参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进程的设计当中,从此参与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戏剧改革和建设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梅兰芳一直想要在演出上有所创新,于是选择了京剧《穆桂英挂帅》作为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献礼之作。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剧本改编由陆静岩、袁韵宜两位女编剧执笔。这次改编、排演,并非简单地把豫剧移植和搬演过来,而是一次新的创作。豫剧的剧本原来只有5场戏:“乡居”“进京”“比武”“接印”“发兵”。京剧剧本却有所丰富,加了3场戏。在“乡居”的前面加了一场“报警”,用以明场交代寇准进宫报告边关危急。宋王与寇准、王强商量对策,决定比武选帅等情节。在“接印”后面增加“述旧”一场,写杨宗保到校场之前,给他的女儿们讲述当年穆桂英如何英勇杀敌和令出如山。京剧剧本里的唱词,为了适合梅兰芳的声腔特点,多采用“人辰”的辙口,除了保留豫剧剧本中“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这两句点题性的唱词,其他唱词均重新编写。
1959年5月25日,《穆桂英挂帅》在北京人民剧场首演,同年10月初又作为国庆10周年的献礼剧目在北京公演。这个戏以其激励人心的思想内容和近乎完美的艺术表现,赢得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这是梅兰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功推出的第一部新作,也是他平生排演的最后一部新戏,是梅派剧目新的巅峰之作。
1961年5月5日,梅兰芳在北京人民剧场复演《穆桂英挂帅》。5月31日晚上,他又应中国科学院之邀,率领梅剧团到北京西郊中关村为科学家们演出了《穆桂英挂帅》。中国科学院的礼堂并不大,科学家们闻说梅兰芳要来演出,他们带着家属早早就来到礼堂,把礼堂挤得满满当当。在观众席里有当代文豪、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那些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他们之中不少是梅兰芳的朋友,当然还有许多京剧迷和梅兰芳的“粉丝”。戏的第二场“乡居”,梅兰芳出场了。由于朝廷寡情薄义,杨家辞朝回乡。穆桂英出场时穿的是蓝帔,梳的是大头,完全是青衣的装扮,但家庭妇女的服饰掩不住他的英武之气。梅兰芳虽然已67岁高龄,然而风采依然。他一出场,就是一个碰头彩。第五场“接印”,更加精彩。穆桂英上场,唱4句西皮慢板,表达穆桂英盼儿心切,既急于知道朝廷应敌的对策,又怕孩子遭到奸佞的迫害。“接印”一场,他在表演穆桂英思想转变时,大胆采用“九锤半”的锣鼓套子,化用传统戏两冲、揉肚子的身段,以哑剧和舞蹈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她从顾虑中扭转了过来,终于听从佘太君的劝勉,答应挂帅,正准备改换戎装,耳听得聚将擂鼓之声,立刻振起当年奋勇杀敌的精神。水到渠成地捧着帅印唱出了“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的豪言壮语。演到这里,全场观众被深深打动。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梅兰芳从1960年开始,就觉得身体不适,胸间隐隐作痛,还以为是胃病。只是服用些治胃病的药,照样辛勤工作。这次到科学院演出,同样带病上场。“出兵”那场,扎上大靠上台,一派英姿勃勃的气概。演出结束,梅兰芳率众位演员谢幕,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登上舞台,与梅兰芳热烈握手,祝贺他演出成功。最后梅兰芳挽着郭沫若并肩照了一张相。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竟是梅兰芳舞台生涯中最后一次演出,此时离他去世仅68天。但这次演出为梅兰芳的整个舞台演出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1961年8月8日,梅先生病况突然恶化。虽然全力抢救,终告无效,一代大师于清晨5时与世长辞,享年67岁。
巨星陨落,举世哀悼。郭沫若先生怀着极大的悲痛,在8月10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在梅兰芳同志长眠榻畔的一刹那》的散文诗,他追述了观看梅先生最后一次演出《穆桂英挂帅》的情景,写道:
今年5月31日晚上,你和你所领导的剧团,在西郊中关村为中国科学家们做过一次演出——《穆桂英挂帅》。你把穆桂英真正演活了,大家都为你的高度优美的艺术风格而感到鼓舞,感到忘我的虔诚,感到陶醉。中关村科学院的礼堂实在太小了,但有你在台上演出,使那小小的礼堂成为无限大的宇宙。在那儿真是充满了光辉,充满了愉乐,充满了肃静,充满了自豪,充满了生命,充满了美。
作者:王知非
参考资料
傅谨:《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梅兰芳(1894年10月—1961年8月),男,中共党员。京剧表演艺术家。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成就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并形成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梅兰芳戏剧表演体系,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2019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美奋斗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