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联组织首都艺术家90余人赴新疆开展文化交流暨慰问演出活动
把京疆文化交流做成连心工程

[关闭本页] 来源: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记者:李雪 发布时间:2014-09-01

1   2   3   4   5   6   7

  新疆——我国西北边陲的一块美丽辽阔疆域,一个盛产瓜果的美誉之乡,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摇篮,一个充满希望但必须付出艰辛努力之地……8月9日至23日,北京市文联组织了包括书画、舞蹈、杂技、曲艺、魔术等8个门类的首都艺术家90余人再赴新疆,深入到和田、喀什、伊犁地区的基层社区、学校、生产建设兵团、援疆干部及驻疆部队官兵中间,通过当地群众看得懂、学得会、传得开的形式,以16场演出和17场笔会带去了首都人民对当地百姓的关心。与此同时,新疆大地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独特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热情好客的当地群众也给艺术家带来创作的灵感。

  今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当全国人民都注目新疆的发展未来时,艺术家在维护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认同道路上的使命何在?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担当何在?北京市文联连续3年赴疆开展文化交流暨慰问演出的点滴经验或许能有所启示。

  “再多演一个,好吗?”

  “一天两场甚至三场演出的确是个苦差事,但作为演员,我从未感觉到这么被需要过。”连续多年参与边疆文化交流的魔术师李学义对北京市文联的工作作风深有体会:早上8点半前往和田县北京高级中学工地施工现场慰问援建工人、10点半前往和田军分区慰问部队官兵、下午4点半为和田地区干部群众演出。在经过近15个小时长途大巴的颠簸后,8月11日一天3场的演出安排让不少演员倒吸一口凉气。可真登上了舞台,压力又很快在演出现场热闹欢快的氛围中一扫而光,在观众“再来一个”的呼声中,节目时长总是一拖再拖。

  “请留在和田吧,我给你盖所大房子。”在和田县北京高级中学,一位维吾尔族老汉找到李学义,邀请他住下来给家里的孩子变魔术;“你的节目太好了,再多演一个好吗?”在和田县拉依喀乡中学,主持人意外收到观众传上来的维语小纸条,请求口技演员冀勇再多模仿几种声音;第一次走进新疆的歌唱演员刘冲则用半个月时间改编了一首当地人尽皆知的维语歌曲,听到汉族人把维语歌唱得如此地道,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观众不由自主地随着节奏跳起欢快的舞蹈。同时,针对不同对象,主办方还对节目进行了多样化调配:在部队,语言环境好些,就多演些语言类节目;面对乡村的维吾尔族群众,就多安排一些形体艺术、声乐类节目。

  如果不是北京的艺术家要演节目,家住和田市纳瓦格街道的74岁维吾尔族老汉色拉地力不会打破习惯已久的起居时间。8月12日,他破例8点钟起床,喂完家里的牛羊,带上头天做好的馕,拉上老邻居、67岁的艾则孜坐了一个多小时公交车赶到团结广场,期冀在丰富多彩的节目中勾勒出对“北京”的印象。虽然不懂汉语,但惟妙惟肖的口技、俏皮活泼的传统狮子舞、令人瞠目结舌的魔术都让色拉地力的脸上浮现出会心的微笑。“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到北京见一见习主席,谢谢他让我们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提及对北京的向往,色拉地力朴实地说。

  海拔4700米的喀什地区红其拉甫前哨班也因为首都艺术家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早上9点,战士们把本已干净整洁的营房擦了又擦,迎接艺术家的到来。“我从新兵下连就在红其拉甫服役,已经4年了。平时的生活挺单调的,一年见不到几个新面孔,去年你们来的时候正赶上我执勤,今年总算能把这个遗憾补上了。”战士行雷腾看完演出后表示,自己最佩服的就是杂技团的演员,“这么高的海拔,他们还能把人举过头顶,靠的是真功夫。”

  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小战士行雷腾不知道的是,中国杂技团演员高学峰每次上场前都要吃止痛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他不得不忍着针扎似的疼痛,裹着束腰,才能一分不减地完成每个高难度动作。而刺眼的阳光、光滑的地板、高原缺氧的环境,也让演员随时面临受伤的威胁。此次文化交流团最小的演员是13岁的杂技演员赵丽雯,虽然已经多次在国外演出,但首次走进新疆的赵丽雯早把演出的疲劳抛在脑后,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欢快的新疆歌舞都让她感觉新奇好玩。演出前,她还会到观众中近距离秀一些杂技技巧。据悉,这次也是继杂技《俏花旦·集体空竹》后,享有世界杂坛“梦之队”美誉的中国杂技团第二次带着曾获得国际金奖的杂技《十三人顶碗》走进新疆,让少数民族观众见识到了中国杂技的最高境界。

  “这是我们民族的乐器,叫萨巴依,靠震动发声,演奏的时候要扭动肩膀,你试试。”演出后台的交流也从未停止。出于对舞蹈的共同热爱,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的演员与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舞蹈演员在后台交流起各自的舞技,娜扎开提艾力也因此与舞蹈演员舒慧娴成了无话不谈的姐妹。“她们好像生下来就会跳舞似的,音乐、服装都很有特色,动作也放得开,比我们课堂上讲的民族舞生动多了。”舒慧娴表示。这次为了参与赴疆文化演出,首都师范大学的12名舞蹈演员放弃了自己的暑假,提前一个月就到学校进行排练准备工作。

  和田地区书法家阿卜杜热依木也在书画笔会上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书法家马俊明。连续几天,不会写汉字的阿卜杜热依木在众多书法家中注意到了马俊明的篆书书法,观摩许久之后,他终于鼓起勇气用并不流利的汉语向马俊明请教起了篆书的起源发展。而与之一见投缘的马俊明也以一幅“家和业兴”的书法作品祝福阿卜杜热依木生活越来越幸福。

  能歌善舞的当地演员、路边卖烤馕的维吾尔族老人、纯真质朴的塔吉克族儿童都成了画家孙晓材的创作素材;山水画家李呈修和王利军更是多次合作,以中国山水“和谐共生”的理念,挥毫泼墨,为当地留下一批宝贵的书画作品。“只有走进新疆才能看到一个多面客观的新疆。虽然我们的民族习俗不同,但对中华文化的共同体悟足以让我们跨域语言、地域的界限,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实现对话交流。”中国书协会员谭军立深有感触地说。

  首都艺术家的援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加强新疆与内地及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着力促进文化认同。要采取多种措施让新疆文化走出去,让内地乃至世界各国更加深入地了解新疆,也让新疆各族人民更加热爱新疆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热土。”今年7月,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率调研组赴新疆调研时,特别强调了新疆与内地各民族间的文化融合。此次首都艺术家赴疆开展文化交流,心与心的碰撞不止体现在舞台上,洋溢在书画家的作品中,还体现在面对面地拉家常里。

  8月13日,一辆汽车弯弯绕绕开进和田地区洛浦县团结小区。听到楼道里愈发清晰的脚步声,76岁的胡述俊恨不得长双翅膀飞出去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门一开,迫不及待的老人便给了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从小在新疆长大的胡述俊一直从事翻译工作,精通维语和汉语,对北京有深厚的感情。几年前,老人患上肺心病,去年9月至今便没有走出过这间不足百平方米的屋子,看到从千里之外赶来的客人,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

  “这是北京的剪纸,上面是只牛,还有蝙蝠,取其谐音,代表福在眼前,希望您身体健康。”来自首都的民间艺术家首先拿出亲手做的礼物表达祝福,陈启刚问起老人的日常生活。“没想到你们还记得我……”面对此情此景,胡述俊流下了热泪。

  收到首都民间艺术家的礼物和北京市文联的慰问金,拉依喀乡大奎村村民肉孜尼沙汗端着刚刚出锅的柴鸡蛋塞到了艺术家手里,连声说着“谢谢”;在和田县北京高级中学施工现场,演员们不仅给工友们带去了精彩的节目,陈启刚还走进工人宿舍询问大家的生活状况,把电话卡交到工友手里,嘱咐他们要常给家里通电话、报平安……

  “对北京的援疆干部来说,能看到家乡的亲人,听到北京的乡音是件很幸福的事。”8月15日,北京市援疆干部祁昕听到京腔京韵的《北京叫卖声》和京剧,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而安徽省援疆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宋炜则对首都文艺家文化援疆之举表示极大赞赏:“文化是桥梁,是思想传播的主要形式,北京市文联送文化进边疆的做法对安徽的援疆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今年安徽也已把文化交流作为援疆的一项重大工程来打造。”

  “今年由于特殊原因,外界多少对新疆有些误读,这个时候就更加有必要走进新疆。如果我们多一些文化交流,负面的东西就少些市场。如果不同的文化艺术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就会实现更好的效果。”陈启刚充满信心地说。

 

赴疆文化交流团全体成员合影

赴疆文化交流团全体成员合影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舞蹈演员与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的演员交流舞技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舞蹈演员与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的演员交流舞技

首都艺术家代表团慰问当地农户

首都艺术家代表团慰问当地农户

在红其拉甫前哨班表演“变脸”

在红其拉甫前哨班表演“变脸”

中国杂技团带来的杂技《十三人顶碗》

中国杂技团带来的杂技《十三人顶碗》

观众争抢首都民间艺术家哈亦琦制作的风筝

观众争抢首都民间艺术家哈亦琦制作的风筝

海政文工团曾小燕倾情演唱

海政文工团曾小燕倾情演唱

被精彩节目吸引的维吾尔族老人

被精彩节目吸引的维吾尔族老人

首都书画家为当地留下书画作品

首都书画家为当地留下书画作品

当地小朋友为喜爱的演员献花

当地小朋友为喜爱的演员献花

为筹备演出正在吸氧的演员

为筹备演出正在吸氧的演员

京疆两地书法家探讨书法艺术

京疆两地书法家探讨书法艺术


 


分享到: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