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艺术门类90余位艺术家10天内送去10场演出8场笔会
首都艺术家真情感动雪域高原

[关闭本页] 来源: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记者:李洋 发布时间:2014-06-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天10场演出、8场笔会,北京市文联组织的首都艺术家“共话京藏情,同筑中国梦”文化交流活动在雪域高原留下忙碌的“足迹”。日前,这支由8个艺术门类、90多位艺术家组成的代表团结束西藏之旅回到北京,也将藏区各族群众、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北京援藏干部们的深情厚谊带回首都。

大多数藏族观众都是第一次看到舞狮表演。本报记者 李洋摄

大多数藏族观众都是第一次看到舞狮表演。本报记者 李洋摄

  海政文工团歌唱家曾小燕直到上了返程飞机,才算睡了一个安稳觉。自5月16日随北京市文联首都艺术家代表团入藏以来,几乎天天都有演出的她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在海拔4320米的解放军驻藏某边防哨所内,她的一曲《兵哥哥》唱得好几位90后战士眼圈泛红。“战士们用青春守护着祖国的大门,我们唯有登上雪山,送来歌声,才能温暖战友们的心,也才能切身感受他们工作的艰辛。”曾小燕说。

  在地处中印边境的日喀则亚东县,首都艺术家的演出则成了这里最盛大的军民联欢活动。演出在亚东边检站大院儿举行,周围居民早早就带着小板凳、酥油茶、炒米等赶过来,很多村民全家出动,俨然过节。春培村村民丹增卓玛告诉记者,村民和解放军、武警战士的感情非常好,每逢过节大家都要一起举办联欢会。“这是北京的艺术家第一次来,部队马上就通知我们了。这么难得一见的节目,大家当然要一起欣赏。”

  腹语、变脸、魔术、杂技、京剧、相声、剪纸、绳结……对大多数土生土长的西藏观众来说,这些都很少见过,甚至没听说过,但他们很快就能融入其中。

  在拉萨市娘热乡的一次演出中,口技表演者冀勇用口哨模仿鸟鸣,坐在观众席后排的退休兽医阿扎西就吹起口哨应和起来。阿扎西一直工作在藏北的那曲地区,常年翻山越岭为牦牛、藏羚羊等动物看病。他说:“牧人就用这口哨指挥牛羊呢,我自然也会一点。”不过,他自知自己的“口技”还很简单,不停对冀勇的表演竖起大拇指。舞狮对藏族同胞来说也比较陌生,当两头北狮欢蹦乱跳地出现在舞台上,还不时做出空翻、直立旋转等高难度动作时,台下的观众立刻沸腾了。热情的娘热乡观众旦珍将手中的哈达献给威武的狮子,旦珍献哈达时,还大着胆子伸手摸了摸狮子。这一摸不要紧,她觉得狮毛的手感似乎很熟悉。当听说北狮的狮毛就是用牦牛尾的毛制作而成时,她立刻觉得这头北京来的狮子很亲切。“舞狮子让我想起藏戏里的牦牛舞,也是这样模仿动物的。”旦珍开心地总结道。

  虽然台上演得欢,演员们却承受了巨大的高原反应。京韵大鼓演员杨菲来到高原第一天便耳朵出血,但仍然坚持演出;舞狮队员商凯芳有一次表演还没结束,就流起了鼻血;唢呐演奏家侯彦秋,每次吹奏都会憋得脸色红紫;还有不少舞蹈演员、杂技演员要克服呕吐、头晕等高原反应,将自己最美的一面留在舞台上。

  今年已是北京市文联连续第三年组织首都艺术家代表团到西藏文化交流。此次进藏,交流团带来的艺术门类和表演内容都大大超出以往。“多门类的文化艺术展示,使不同受众对不同艺术领域有了更完整的了解,也让更多人了解到首都文化的魅力。而零距离接触西藏各族观众,更让艺术家们收获颇丰。”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说,在拉萨市尼木县中学,孩子们送别艺术家时,忽然集体自发喊出“西藏欢迎你”;在日喀则亚东县,众多观众在演出结束后聚集在演员大巴车行进的道路两旁,不停挥手道别;还有在雪山哨所上,战士们献上的哈达多得几乎“淹没”了艺术家们……这一幕又一幕感动,都将成为首都艺术家们永久的回忆。而未来,伴随拉萨市越来越多文化设施的落成,来自北京的各类文艺讲座也将送到高原上。

 


 


分享到: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