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首届剧本及曲艺作品推介会上,影视及文化公司与电影剧本及曲艺作品的作者在自由洽谈区洽商。
北京日报记者 方非摄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的“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正能量”北京首届剧本及曲艺作品推介会,12月19日在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落下帷幕。自12月15日起,从6000个投稿作品中筛选出的3000个剧本亮相推介会。几天来,五百余个影视、文化公司和院团对千余部剧本表现出浓厚兴趣,向主办方了解剧本和作者的详细情况;还有四十余部在征稿阶段就被相中的作品,最后正式与使用方签约。
连日来,亲自到现场参加推介和洽购的买卖双方已达近万人。众多剧本推介者中,70%是坚持创作却鲜有作品转化为影视舞台成果的“草根”作者和新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已88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素不相识的买卖双方,在推介会的“鹊桥”上相会,摩擦出不少火花。
人气最旺的电影电视剧本推介专场上,“找创意”成为影视公司的头等大事。中影集团代表在贴满推介作品故事梗概的作品墙前,一个接一个仔细审看过后,记下了30部作品的编号,请文联帮忙联系作者,希望尽快面对面商谈合作和改编事宜。特地赶来北京参加推介会的香港美亚传媒公司负责人周其良,惊喜地发现还有出自法院法官和博物馆馆长的剧本,“这些本子与作者的特殊职业有关系,故事基本是真人真事,大大拓展了影视题材,对我们很有启发。”
与影视作品不同,在昨天进行的戏剧曲艺作品推介专场上,买方对作者则有更加立体的要求。北京小剧场戏剧联盟副会长邵泽辉与多位“草根”作者沟通后,发现买方和卖方之间存在错位。邵泽辉说,戏剧出品方其实并不在意单个剧本的写作质量,而是关心作者有多强烈的表达欲望。“因为现在的小剧场话剧多是‘作者作品’,也就是编导合一的作品。我们更看重作者是否具有超出文学文本范畴的完整创作追求,这样才能最终形成舞台作品。”他说,与其说自己是来挑本子的,不如说自己是来挑人的。连续4天每天都来推介会“找宝”的北京综艺博览文化交流公司董事长刘国超也说,“纯粹的文学本子并不是一个长线发展方式,与舞台剧公司对接时命中率也较低。作者若能具备舞台调度思维,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推介会虽然只举办5天,但很多作品在市文联下属各协会的积极推荐下,正享受着随时发现随时举荐的服务。于今年7月在剧本征集阶段获得好评的话剧剧本《情感操练2012》,在北京剧协推荐下获得了“9剧场”的投资,已于昨晚正式首演。一个月前,北京电影家协会挑选出来的剧本《摇身一变》,则被推荐给北京盛世华锐电影投资管理公司。由于剧本非常符合公司投资方向,盛世华锐已决定明年3月将其投拍为电影,导演就由编剧来担任,影片投资额预计近千万元。
精心搭建的平台和桥梁赢得了全国各地“草根”作者的交口称赞。推介会十佳剧本之一、电视剧《望乡台》的作者赵伟来自四川,他说:“我的这部作品先后创作近20年,是在这个平台上,赢得了二十余家公司青睐,即将梦想成真。特别感谢北京能为我们这些无名小卒提供一个圆梦的平台。”
为了给草根作者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市文联还聘请了律师帮作者维权。在推介会上,共有12位作者的13部作品在律师的帮助下,签订了版权保护协议。
据悉,剧本及曲艺作品推介会今后将每年举办一届,市文联还将在官方网站上开通剧本交易平台,方便作者与市场进行沟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