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光,男,1952年3月出生。河北省枣强县人。3岁时从衡水来京。1959年9月入读北京小学。1965年9月入读北京四中试验班。1969年2月到陕北延长县安沟公社姚家塬生产队插队。1971年4月被招到陕西华山冶金车辆修造厂,同时到辽宁抚顺挖掘机厂结构车间代培铆工学徒一年。1973年1月参军到铁道兵第十师第五十团,相继参与了襄渝线、青藏线的建设项目。在新兵连三个月、施工连六个月之后,陈宝光进入团电影组,先后担任放映员、广播员。1977年5月,到北京第二手表厂(北京电子手表厂)夹板车间当工人、班长。1980年11月至2012年3月的30余年中,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艺术》编辑部工作,历任编辑、副编审、编审、编辑部主任。2012年4月退休。
陈宝光
发表电影评论、人物史传文章约100万字。专著《云白石坚——苏云传》(约40万字),专论《试论谢晋影片中的女性形象》(28000字)、《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黄健中电影散论》(30000多字)等。《刘苗苗素描》获1991年福建文联举办的“电影人物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为电影出谋划策》获《北京日报》1992年电影征文二等奖。2004年初撰写《努力塑造邓小平光辉形象》一文,获中直系统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征文活动“优秀奖”。
发表短、中、长篇小说约120万字。短篇小说《幽会》发表于《上海文学》1993.11,转载于《中国文学》中文版(选刊)1994.3、《文学世界》1994.3“佳作选评”栏目、时代文艺出版社“20世纪末文学作品精选短篇小说卷”《女人之约》、中国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新佳作集成”3卷《都市隐居》。短篇小说《窄门》发表于《作家》1994.2,转载于时代文艺出版社“20世纪末文学作品精选短篇卷”《访问城市》。《作家》杂志1994年12期发表“陈宝光小辑”。短篇小说《右手》发表于2002年3期《飞天》,被收入中国作家协会编选的《2002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
撰写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长篇纪实小说《离开雷锋的日子》(合著),1999年获解放军文艺奖。撰写作家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建国大业》(合著)[2] 。撰写重庆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辛亥革命》(合著)。
合著电影文学剧本《建国大业》,由中国电影集团等拍摄;影片获长春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合著电影文学剧本《辛亥革命》,剧本获第四届(2010年度)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大奖。由长春电影集团、上海电影集团等拍摄。影片获长春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剧本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剧本奖提名。
独著电影文学剧本《城南庄1948》(2012年)、《二胡大师黄海怀》(2014年),均已搬上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