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瑜
赵世瑜,男,汉族,1959年8月出生,无党派民主人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俗学博士。
社会职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原副会长,国家档案局记忆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民俗研究》编委。
主要科研项目:
曾主持下列相关科研项目:北京市“百人工程”项目《明清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1996-1999);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项目《庙会与明清以来的华北基层社会》(1998-2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华北移民传说的历史人类学研究》(2002-2005);香港大学人文与社会研究所项目《民间文献搜集与整理·蔚县碑刻》(2004-2005);香港大学人文与社会研究所项目《国家与社会视野下的山西乡村研究》(2005-200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10世纪以来华北村社、移民与宗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2006-2009);香港AoE(卓越领域计划)项目《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华北)(2009-2017)。
2003年至2014年,先后组织了13次人类学高级研修班,邀请来自美国、英国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知名学者授课,培养学员约400人。
主要学术论著:
出版的主要专著有:《狂欢与日常:明清时期的庙会与民间文化》《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的早期发展,1918-1937》、《腐朽与神奇:清代城市生活长卷》《信仰的坐标:中国民间诸神》等。
主编的书籍有:《长城内外——社会史视野下的制度、族群与区域开发》《大河上下——10世纪以来的北方城乡与民众生活》《北京东岳庙与北京泰山信仰碑刻辑录》等。
发表的主要论文有:《“礼仪中国”:礼俗互动问题的历时性建构》《从本土经验提炼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与记忆:民俗学的学科本位——关于“民俗学何以安身立命”问题的对话》《民俗学的人文学学科特征》《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是一种导向》《年节的色彩:变化与多元》《京畿文化:“大北京”建设的历史文化基础》、《给民间文化遗产一个重生的空间》《中国现代民俗学初创时期的多学科参与》《江绍原与中国现代早期的民俗学》《黄石与中国现代早期的民俗学》《一个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选择: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中的顾颉刚与周作人》《论中国民间文化中的爱国内涵》《论中国传统庙会的狂欢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