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首都文艺|虞晓勇:承古开新——谱写新时代北京书法事业发展新篇章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4年8月26日第2版      发布时间:2024-08-26

 

承古开新:谱写新时代北京书法事业发展新篇章

虞晓勇
北京书协副主席
北京评协副主席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北京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组织——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在北海来今雨轩成立,此社开启了新中国书法组织之先河,意义深远。198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正式成立。北京书协自成立以来,常年举办各类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推动北京地区的书法创作、书学研究和书法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40年的发展中,专业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的队伍日益壮大,书法工作者通过艺术实践与理论研讨,不断拓展了北京书法的发展道路和审美方向。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论断。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那么,新时代北京书法事业发展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又需要采取哪些新的举措?这是摆在北京书法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要谱写好新时代北京书法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新时代文艺与教育发展的理念。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对于新时代北京书法的发展,应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思考:其一,深入发掘书法记言录史、立德育人、审美冶性的传统功能。书法源于汉字的实用书写,进而升华为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国粹艺术,实用与审美是它的两大基本功能。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中,这两个功能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奠定了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新时代书法的发展必须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借鉴经验。其二,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书法工作者要深入思考书法的国家使命,积极拓展书法的社会功能,陶铸时代审美,创造精品力作,勇攀新时代书法艺术的高峰。

  以下从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深入开展社会服务、加强书法审美普及三个维度谈一下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 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提高学生的汉字认知与审美素养

  书法发展的根基在于教育,从历史规律看,书法的荣衰均与教育普及程度密切相关。在书法教育中,基础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十余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这些文件通过顶层设计,指出了书法在国家文教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新时代书法教育的方向。北京地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发展在全国居于前列,但与国家总体部署相对照,还存在着不少亟须疏导与解决的问题。例如,目前并不是每一所北京中小学都能保证开设书法课;开设书法课的教师也不一定是受过专门教育、具备严格资质的专职人员;对于开设书法课程的学校,国家还需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支持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书法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汉字认知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校美育中更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书法教育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重视基础书法教育工作,大力推动基础书法教育的发展。书法课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素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行操守、心智能力、文化理解、审美感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汉字素养教育的核心是汉字认知,汉字书写不仅是汉字认知的重要津梁,更是书法艺术的基础。在当代书法教育体系中,基础书法教育与高等书法教育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基础书法教育要紧密围绕汉字素养展开。通过规范、整洁、美观、流畅的汉字书写,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通过临摹、欣赏古代书法经典,让学生学习汉字文化,传承汉字文脉,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在课堂教育中,要注重书写与语文学科相关知识的贯通运用,要把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艺术兴趣和审美涵养放到重要的位置。

  二 深入开展社会服务,为各行各业书法爱好者成长提供平台

  一个时代的文化需要引领,更要扎实落地,只有扎根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的诉求。加强书法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新时代书法发展的重要基石。北京书协要充分发挥高校书法工作者的作用,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交流书法搭建平台,丰富首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一,加强社会培训,为书法爱好者搭建提升平台。多年来由中国书协和北京书协组织的书法展赛活动,投稿者除专业选手和高校书法专业学生外,占比最多的还是各行各业的书法爱好者。他们对于书法艺术有着执着的爱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优质的书法教育资源。要打牢新时代书法发展的群众基础,必须强化北京书协的社会服务功能,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开展多层次的社会书法培训。专家系统性授课能够为书法爱好者传授正确的方法与理念,书法创作高手在群众性书法展上的现场点评,可以让书法爱好者明白书写的技巧。而社区书法赏析小讲座,又能让百姓从书法艺术中获得书法美的陶冶,提升自身的书法审美鉴赏力。

  第二,关注中老年群体对于书法的需求。在书法爱好者中,中老年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有些人常年爱好书法,具有一定的基础;而更多人则为老年初学者,他们将练习书法作为老龄生活的精神寄托。北京书协要发挥自身的职能,支持基层书法组织和群众性书法活动,并通过开设老年书法课堂、编写专用教材等方式,满足中老年群体对于书法的需求,促进首都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升。

  第三,充分发挥博物馆、美术馆的功能。北京地区具有无可替代的博物馆、美术馆资源优势,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等机构所拥有的丰富书法资源更是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何让古代优秀的书法遗产,真正在广大书法爱好者面前“活”起来,成为他们长见识、获真知、促成长的重要资源,北京书协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协同功能,努力推进相关工作。

  三 加强书法审美普及,提高社会书法审美水平

  中国古代的书法人才多为政治、文化精英,隋唐以后,书法成为科举、选官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书法与政治精英、文化精英更是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是书法作品的创作者、收藏者和品评者,是书法审美的引领者,所以德国学者雷德侯把中国书法称为“精英的艺术”。但是20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科专业的细分,书法“已经从传统社会中的精英艺术变为现代社会中的大众艺术”(白谦慎《平民与精英》)。这是一次重要的历史性变迁,它所带来的影响不仅表现为书法从事者身份的变化,而且也反映在大众书法审美鉴赏力的缺失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受到经济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剧烈冲击、人际交流模式全新变化、中小学书法课基本停滞(2011年以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汉字书写越来越陌生,对于书法的功能与价值缺乏清晰的定位。许多人对于书法价值的认识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准“书法美盲”大量存在。第二,汉字素养的缺失。书法艺术的依托是汉字形体及其文化,汉字素养是书法审美鉴赏的基础,其包括字体类别与释读、字体风格及运用、书写内容与礼仪等方面。从当前媒体曝光的种种不良现象看,大众对于汉字基本常识明显缺乏,而有些网络事件也说明了大众对待汉字的态度也亟须纠正。第三,书法评判标准混淆不清。在当今大众眼中,书法的门槛很低,似乎谁都能写上几笔,就可以称作书法。在调研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质问:书法艺术与普通汉字书写如何区分,区分的标准又是什么?这是影响大众书法审美鉴赏的一道重要屏障。

  加强书法审美的普及,提升大众的书法审美鉴赏力,这是新时代北京书协的一个工作重点。要做好这项工作,需从两方面着手。其一,倡导“大书法”理念,强化书法的社会功能。所谓“大书法”是指,书法的展现并不仅仅局限在展厅,须将应用性汉字书写(如电脑字库字体等)也纳入进来,要充分认识到书写审美对于全民族精神文明提升的大作用。落实“大书法”的理念,须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书法业界同频共振的作用,引领高雅的书法审美。其二,开展书法审美与书法标准的学术性大讨论,在坚持多元化的基础上,把牢书法审美的高雅格调关。并将具有共识性的成果,推广到中小学书法教育、高等书法教育和社会书法培训中去。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陶铸性情,功在上哲。”意思是说,培育一个人的性情,要像陶人、冶工制器那样,精心设计,用功雕琢。新时代的书法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前提条件在于时代审美水平的整体性提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各类书法工作者都需要同心致力、用心陶铸时代的审美。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书法形成了自身的艺术规律,新时代的审美须根植于传统,书法工作者要深入发掘传统书法美的精髓。同时,更要从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提炼新的审美要素,将其与传统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书法审美的人民性体现在何处?其实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精神。我们坚信,有了新时代审美的引领,在传统笔墨深厚积淀的有力支撑下,崇德尚艺的北京书法工作者一定能够勇攀新的书法艺术高峰。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