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起步之年。文艺依然是一个热点,今年,北京文艺界的代表委员们又在关注哪些与文艺相关的话题呢?
用好文化引擎,带动城乡发展
吴洪亮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画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近年来,各地兴建博物馆、美术馆,举办双年展、大地艺术节等艺术活动,可谓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美术馆前长长的人流,乡村里树立起的艺术新地标,的确令人兴奋。然而,很多耗巨资投入的文化项目试图建构品牌影响力,吸引游客,继而拉动经济,但由于没有核心竞争力,热闹一阵后很快就沉寂了。于是,我们看到不少“僵尸博物馆”、荒芜的文化广场,以及仅有“首届”的双年展、只做过开馆展的美术馆,抑或虽在延续但面临概念老化、日趋疲软的项目。要让文化引擎真正发挥作用,不仅需要创新的勇气与热情,更重要的是深入的调研、有效的规划、长期的战略、合理的评价机制以及有良好黏合度的观众群体。
因此,建议一是文化项目是个综合体。前期的调研与规划需借助多方力量、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会产生真正的效能。
二是文化品牌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项目规划之初,做好“五年计划”甚至“十年计划”非常重要。不因一时一事而迷惘,不因人员更迭而改变,才会真正赋能一方。
三是文化项目应建立符合其发展规律的评价机制。评价一个文化项目机制的科学性是保护艺术本体价值、尊重其发展规律,从而保证项目运转、获得合理回报的基础。
四是文化自觉催生文化自信。更开放、更具探索性的观众群才会产生更独特、更具未来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双年展。我们过往的美术教育体系或许已然无法匹配今天的展览及艺术活动。故而,多层面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艺术发生学等知识的普及才是艺术可资发展的真正命脉。
用好文化引擎,不仅可以点亮一市一乡,更可以将软实力转化为硬道理。然而,这并不容易,需要摸准文化艺术的性格,懂得它的内在规律,最重要的是必须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才能得到文化的真正红利。
中小学美育现代化需创新
孟艳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市第二中学艺体中心主任、特级教师
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
北京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一是强化中小学美育工作督导评估,完善评价体系。对照《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开展定期督导评估,健全评价体系,将美育政策落实情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等纳入督导评估。
二是创新美育教学和教材,提升学校美育课程吸引力。“青少年 艺术 互联网技术”正在开辟更加丰富多样的美育新路径。近年来,文化艺术机构纷纷搭建数字博物馆、网上美术馆,云音乐厅、云剧院等也经常直播高质量文艺演出,通过“创意创新 技术赋能”实现更广泛的触达。学校美育课程教学也应打破固有模式,积极创新内容和新形态,同时积极挖掘探索校外优质美育资源、鼓励校社联动合作,守正创新推动中小学美育高质量发展。
三是培养和补充高素质美育教师,提升教师群体美育工作能力水平。在学校美育教育中,一方面,应培养一大批能够将美育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的美育专任教师;另一方面,还应通过培养培训,提升全体教师的美育素养。
加强标准化戏曲教材建设
刘侗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京剧院院长
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
戏曲教育的高效健康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教材,但全国戏曲教材建设现状却十分堪忧。“加强戏曲教材建设非常必要、迫在眉睫。”刘侗建议,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加快全国通用的标准化戏曲教材建设,推动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和创新发展。
作为一名戏曲工作者,刘侗长期关注戏曲艺术传承发展。他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全国100多所开展戏曲中高等教育的院校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教案基本为校本教材,如,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编写了京剧教材,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编写了晋剧教材。这些教材编写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没有站在各类剧种全面发展的高度,没有做到地域性与普遍性、全面性的深入结合,全国尚无通用的标准化戏曲教材。
“没有标准化教材,导致了教学开展随意,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师质量、教育程度与戏曲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刘侗认为,低规格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高水平的戏曲人才需求,直接影响戏曲艺术当代传承和创新发展。
对此,刘侗建议,标准化的戏曲教材建设应该与时俱进,联合政府、院校、行业、出版等多方面力量共同推进,采用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视频教材相结合方式,从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教学对象和教学手段、演职人员和后台技术人才培养、课堂基础和舞台实践教学、传统戏曲的基本功法和现代戏曲的创新发展理念等多方面、多维度开展工作,科学精准服务戏曲人才培养,服务戏曲艺术传承发展。
两份提案
为社会热点问题献计献策
朱妍
全国政协委员
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一级演员
北京舞蹈家协会理事
当前,利用虚假App实施电信诈骗,成为不法分子操作“杀猪盘”的新途径。与虚假App有关的案件,涉案金额高,社会危害大。涉诈App只有懂编程的人才能编写。一些不法分子采用“技术中立”“可挣快钱”等借口,利诱一些年轻技术人员,向他们订购涉诈App,使他们沦为新型电诈案背后的“制刀者”。针对这一新现象、新问题,朱妍经过调研后提出了加强源头治理、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等三点建议。
作为舞蹈艺术工作者,朱妍《加快推进特殊工种补贴》的提案,从芭蕾“特例”及“特需”的角度,阐述了特殊行业人员的艰辛与需求。作为政策的受益者,以芭蕾为代表,朱妍认为, 1994年制定的每人每天5元的标准在现在已是明显偏低,不足以弥补高强度工作对这些特殊艺术专业人员造成的损伤。她希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职能部门加紧研究推进特殊行业补贴相关工作,尽快从政策法规层面出台硬性调整保障措施,使得特殊艺术从业人员的基本权益得到较好的保障。
建立文艺院团舞蹈演员退役机制
许宁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一级艺术指导
北京舞蹈家协会理事
建立退役机制,打通舞蹈演员再就业渠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将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高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重要作用。许宁建议,根据专业水平,为舞蹈演员进入高校或者文艺部门提供机会;为舞蹈演员提供新技能培训平台,促进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跨界美育工作协同发展;建立艺术人才信息中心,促使更多优质人才资源进入合理岗位;为符合退役条件的舞蹈演员设立专项基金。
舞台艺术重点剧目生产机制亟待建立
沈晨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
一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建立以国家院团、艺术高校和社会各界中德艺双馨、有思想高度、有艺术高度的艺术大家,共同组成“国家院团核心创作联盟”。对下一年度舞台艺术剧目重大题材及重大题材的最佳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论证选定。
二是对确定的重大题材,由“联盟”研判,并确定最合适该题材艺术表现形式的主创团队及最吻合的艺术院团进行高度匹配。可调用院团间同类型的演职人员进行协助,强强联合,共同生产。集中所有优质资源,为该题材剧目生产的全过程提供最佳的、专业化的创作和制作环境,大大提高精品剧目诞生的可能性。
三是“联盟”中应具备一定数量的文艺批评工作者。对已经首轮公演的剧目,结合观众的真实反馈,进行研讨。需要加大、加重文艺批评的力度,不能一味的肯定,说好话。
四是对已经完成的精品剧目,进行二次转型再创作。在保持原有品位的基础上,全方位转换到智慧云端、数字剧场中,打破镜框式舞台的时空壁垒,尽最大可能拓展客户端和受众群,让中华优秀文化作为“国家形象”传播向全球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