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花》上演悲欢人生

[关闭本页]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7-05-03

“我不喜欢城市。我喜欢乡间的清新自由。在城里我感到窒息。我感到肺部堵塞,不见天日。空气是那么粘稠,就像那幢幢摩天大厦吞噬了所有的氧气。就像我父亲曾说,住在城里就像住在鳄鱼的血盆大口中,环绕你的高楼就像鳄鱼的牙齿。那是物质文明的利齿,工业文明的血口。这个比喻傻了点,但我觉得很有深义。”

如此诗一样的台词出自鼓楼西剧场三周年的开年大戏《烟草花》(又译为《安娜在热带》)。5月1日下午,《北京青年报》“青睐”讲座的“艺术愿线”组织读者观看了话剧《烟草花》,并在演出之后与主创现场交流,戏剧专家田本相和著名剧作家郭启宏更是受邀来到现场。

《烟草花》的作者尼洛·克鲁斯,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美国拉美裔剧作家之一, 1961年出生于古巴的马坦萨斯,1970年移民美国迈阿密“小哈瓦那”区,八十年代初投身于戏剧事业,90年代在布朗大学和耶鲁大学教授戏剧写作,他的戏剧语言充满诗意、生动清新并富于激情与想象,善于把人物的情感矛盾置于跨文化的冲突中,将人物的情感冲突和爱情抉择糅合在文化碰撞和历史演进中。

除了《烟草花》获普利策戏剧奖、美国戏剧评论奖和斯坦贝格新剧奖三项大奖之外,他的作品《波里纳夜车》曾获W. 奥顿·琼斯奖,《两姐妹与钢琴》获肯尼迪中心基金会的美国新剧奖。

《烟草花》这个剧本有多牛?在其美国正式公演前,仅凭剧本朗读便击败了阿尔比的《山羊》和格林伯格的《带我出去》,以全票通过的成绩夺得了2003年度的普利策戏剧奖,这在美国戏剧史上是第二次。2003年11月首演于美国百老汇并广受欢迎。《纽约时报》曾形容该剧“抵达了艺术的天国”。《迈阿密先驱报》评价说:“尼洛·克鲁斯的文字是从舞台上吹来的一阵飘香的微风,它们环绕在特定时空里的倾听者身边,闪耀着、刺痛着、回旋着……并用无穷尽的激情感染着所有人。”

对于21世纪的今天,《烟草花》讲述的故事并不“过时”: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乌云正压向伊波——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小城,彼时的雪茄制造王国。城中有一家由古巴移民组建的手工卷烟厂,将古巴人的传统带到了这里:雇佣朗读人为工人们读小说。这天,一位英俊倜傥的朗读人胡安来到烟厂,开始为工人们朗读《安娜·卡列尼娜》。厂里所有的女人都为胡安的朗读而倾倒,安娜的故事亦渗入至每个人的心底,书中的情节与工人们的生活奇妙地交织在了一起。因为故事始终发生在这家雪茄生产厂内,所以烟草结出的那种既美且毒的烟草花,被作者用作了剧名。

机器与手工、传统与现代、爱情与背叛、善良与贪欲,人性的复杂和弱点就在这部充满文学性的剧本中徐徐展开,导演陈洁表示,这部戏有两点非常吸引她,一是它温情脉脉却又深藏尖锐的思索,二是它借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肩膀,俯瞰平凡众生的痴迷与彻悟,他们逢新感旧的喜悦与悲哀。

“《烟草花》是一部反常的戏剧。它的故事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剧中没有绝对的主角,但每个人物都有着不可思议的人生。他们的故事相互独立又相互交织,在剧作家诗化的语言和风格中,一段遥远异族的经历会不知不觉与我们当下的情感水乳交融。”

受邀前来观剧的戏剧专家田本相和著名剧作家郭启宏对《烟草花》的诗意和文学性大加赞赏,郭启宏更坦率表示目前的中国写不出这样水准的剧本。

而这部话剧,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有观众评价说“剧本一流,剧情叹服,演员努力,念想翩翩,既是有内涵的获普利策奖的大戏,也是具备知识分子思索性质的好戏,洞悉人性弱点,把住人性要害”;“本子出奇的精致,台词之好之准之雅十分少见,杨青、刘丹显现精准的爆发力,男演员张扬了十足的个性,‘朗读人’季小军本身就是央视播音员,台上飙戏也不弱”。甚至于有戏迷表示,对于中国话剧,对于小剧场话剧,这部《烟草花》带给他们很大信心。

文/本报记者 张嘉

《烟草花》是一首美好的诗

田本相:中国话剧历史与理论研究会会长,原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虽然我曾在话剧所担任所长,但从我2000年退休后,就很少看戏了,尤其是80岁后,我就基本不再看戏了,我和《北京青年报》的朋友们都很好,他们盛情邀请我来看这部《烟草花》,我感觉不虚此行。这个剧是一首诗,它让我非常感动,在烟草场,从印第安人开始就有朗读人的存在,多么美好的古老传统,这样好的古老传统被作家发现并且写进书里,书里面又是朗读《安娜·卡列尼娜》,安娜的故事引发了各个角色的情感震动,带给我们美好的东西。我认为任何一出戏,如果不写出人性的美,那就没有看头,现在很多作品都是展览,而我向往的是真正的艺术,把心灵美好的东西带给人们。曹禺先生就说“我写《雷雨》就是写一首诗,”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这是一个戏剧观念,从《雷雨》、《日出》、《原野》到《北京人》,曹禺先生每一部戏都是诗,都发现了美,我很感谢《烟草花》给我们带来这么一首美好的诗。

描写的人性使人产生共鸣

郭启宏:当代剧作家,曾创作话剧《知己》、《李白》等

我很感谢剧组,也很感谢《北京青年报》给我这个机会,看完之后,我认为这确实是好剧本,演出的很好,我们人艺小剧场的戏也不外如此。戏剧是很古老的(剧种),从戏曲到话剧。从电影到电视,话剧就受到了影响,再加上还要受到商业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今天这个剧本这么好,在目前为止,中国是出现不了这样的剧本的。为什么我们写不出好剧本呢?中国有天赋的作者有很多,但缺少的一点就是对人性的认识。没有心理描写就不能称为文学,如果涉及不到人性深处,那就不是好文学。对于这个戏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其对人性的描写,使人产生共鸣。

部分主演声音

王丁一(饰帕罗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主要话剧作品有《那年我学开车》《学一学鸽子》《人民公敌》《环路男女》《樱桃园》《建筑大师》《老舍五则》《说客》《回家》《伊凡诺夫》等):这个人物很难演,我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想明白该怎么演,还在慢慢寻找,我只是以我个人的理解,表演的经验在呈现这个人物,对这个人物,大家也有自己的理解,对于妻子和朗读人发生关系之后,他为什么还选择原谅妻子,可能外国人在情感、家庭上面的想法和我们相距甚远。

刘丹(饰孔琪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现任国家话剧院演员,曾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东京“short shorts”国际短片电影节亚太地区最佳女演员。主要话剧作品有《晚安,妈妈》《青蛙》《中华士兵》《枣树》《审查者》《三毛钱歌剧》《怀疑》等):我问过导演为什么选择我演孔琪塔,导演说我的眼睛里面有忧伤的东西,我也不知道(忧伤不忧伤),但我非常喜欢这个剧本,我觉得女人和男人有很大的不同,好像女人觉得爱是天给我们的使命一样,每天纠结来纠结去。剧中这对夫妻间的情感关系就很纠结,我觉得每对夫妻一定有他们之间很难沟通的部分,我愿意去尝试扮演这个人物。第二个演这部戏原因就是,我是一个演员,我喜欢诗歌,喜欢文学,小时候就喜欢读《安娜·卡列尼娜》,虽然看不懂,但是觉得好美好美,希望能把这种心灵美好的东西带给大家。

杜功海(饰桑迪亚戈,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要话剧作品有《大雪地》《卖花女》《大荒野》《午夜探戈》等):很高兴今天有这么多观众喜欢这部戏,这个剧吸引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田本相、郭启宏两位前辈说的它带来诗化的享受,文学性很强,另外一个就是现实意义很强,工业时代对于手工业时代的一种碾压,但这个是轮回的,比如现在我们又开始喜欢吃手工水饺、手磨咖啡。当我们的时代不断进步,会粉碎一些美好的东西,并且我很喜欢和杨老师一起塑造的夫妻,很喜欢这种温馨的感情。

王小欢(饰玛莉拉,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要舞台剧作品有《大先生》《平行爱情宇宙演绎法》《群鬼2.0》《地雷战2.0》《无形的桥》《祝/言》《一镜一生易卜生》《我爱桃花》《塞纳河少女的面膜》):谢谢大家来看我们的戏,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是就玛莉拉来说,我对于她有一个想像,可能她后来真的会去莫斯科,成为一个作家,文学会伴随她的一生,这也是我对于她的一种祝福吧。

互动环节

问题一:很感谢演员的付出,我觉得剧本非常好。我想问导演的是,是否考虑过看过和没看过《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的两种观众,对于剧的理解会不会有所不同?

陈洁(国家一级导演,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英美艺术学院戏剧与电影专业博士毕业,旅英十余年。主要舞台剧导演作品:《浮士德》片段、《看门人》、《有一种毒药》)、《怀疑》):对看过《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的观众来说,理解这个剧会好很多很多,实际上读名著在国外非常普遍,所以作者在写这个剧的时候不会有这样的担忧,但是在中国,可能会有很多人没有机会去读,或者是很早之前读过忘记了,这也是一种遗憾。

郭启宏:我替你补充一句,没看过《安娜·卡列尼娜》的人,回去之后应该好好地读一读,我们应该向上高攀,而不是文学作品向你低就。

问题二: 这部戏的舞台布景,演员着装都很好,让我对于国产话剧有了更多的信心,我想请问陈洁导演,您在导演的过程中是否想过“本土化”的问题?

陈洁:一个外国戏剧呈现到舞台上的时候,会经过若干道“本土化”,第一道就是翻译,从外文到中文已经本土化了,第二道就是制作的过程中,选择了和我们观众接近的音乐,比如说这个戏为什么不用原生态的古巴音乐呢?我觉得如果是完全原生态的古巴音乐,观众是不能欣赏的,所以这次的音乐是采取古巴的一些和声组成,让大家能更好地欣赏,包括我们的服装、造型,都是如此。我认为在呈现外国戏剧的时候主要是抓住灵魂,就是这部戏的精神。

问题三:我是一名大四的学生,看完这个戏后非常感动,我想问一下我们的“反派”切齐的扮演者,他在剧中非常焦虑,感觉已经落后于时代,想通过机器来使工厂得到更好的发展,您是如何理解这个人物的心理的?

李大光(饰切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要话剧作品有《名优之死》《卖花女》《大雪地》《天边有一簇圣火》等):切齐这个人物争议很大,他是一个挫败者,感情方面,他妻子和别人私奔了,生活中,他又很偏执,不招人喜欢,我在扮演中一直寻找他的这种偏执,他的许多观念、想法得不到周围人支持而无法施展,这是一种双重性的矛盾,我觉得这个人物很有深度,对于玛莉拉的侵犯,对他是一种发泄也是一个途径,从最弱小的下手,寻求慰藉。

问题四:季小军老师扮演的朗读人声音非常吸引我,请问您作为主持人,演话剧是什么感受?

季小军:(饰朗读人胡安,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资深双语主持人,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这是我第一部话剧,我是战战兢兢地完成的,希望表演可以合格。剧组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一个人都给我很宝贵的建议。对于剧中我扮演的朗读人的理解,我有一点小感悟,他给这个群体带来了《安娜·卡列尼娜》这个小说世界,也代表了外来文化,但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个传统,朗读人起源是印第安人,朗读人代表的是一种古老传统,朗读人在,机器文明就进不来,只有干掉朗读人,才能迎来机器文明,才能让卷烟厂更好地发展,这就是机器文明和传统文明的一个冲撞。

问题五:请问杨青老师喜欢演话剧还是影视剧?

杨青(饰奥菲莉亚,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奖、中国话剧研究会金狮奖、文化部优秀表演奖。主要话剧作品有《高加索灰阑记》《屋外有花园》《哥本哈根》等;主要电视剧作品有《渴望》《相思树》《一仆二主》《抹布女也有春天》《小爸爸》《新水浒传》等):季老师演戏渐入佳境,让我们都有点怵他了,他跨界成功了。我一直以我在舞台上的演出引以为豪,在《渴望》之后,我十年没有接戏,我不愿意把自己的形象固定,所以放下了影视作品。现在来说,舞台是我的生命,影视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创作平台,作为一个演员,不管是中国戏还是外国戏,都是描写人的,我觉得只要把人的灵魂抓住,就是人们所喜欢的,如果这个演员是这样塑造的,那就是成功的。

问题六:这个故事对当代观众有什么启示?在一些戏剧技巧上,哪些是咱们国产话剧该学习的?

陈洁:我们试图想让大家感受一下文学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这个工厂的工人是最普通的人了,但是一部小说给他们的影响,大家在剧中都看到了:孔琪塔通过文学找回了自己的爱情,老两口通过对于书中角色的喜爱,修复了关系。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我们人类的发展是以美好的东西消亡为代价的,席卷而来的工业文明和快生活,把我们美好的东西一点点淹没了,这是很悲哀的。至于国产话剧该学习什么,可能两位专家比我更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七:我认为结尾还不够悲剧化,我不知道导演是否认同我的理解?

陈洁:作者在结尾设置了一个新的朗读者,这是他的一个情怀。这个戏剧有着非常抒情的一面,很诗化,作者是一个诗人,这部戏有一点像契诃夫的《樱桃园》。我觉得是否是悲剧结尾,这是观众决定的,有人看了之后觉得挺高兴,因为他们觉得新的朗读者又来了,有的观众就觉得很难过,结局的悲剧性因人而异。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