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无疑是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在这一年,明星草根同台竞技,直播与网红经济结合产生巨大能量,移动互联网真正迎来了“直播 ”时代。有业内人士统计数据显示,直播平台的投资估算在三年前仅仅为1.7亿,而2015年就已经翻了20来倍,到了今年更是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针对网络直播快速发展的原因及日后监管等相关问题,光明网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杨鹏,以下为采访实录。
网络直播快速发展的原因
个人的社交需求。互联网长期以来多是用文字和语音进行交流,会有很多缺憾。整个新闻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全息影像,而网络直播可以说往这个方向又近了一步,使大家社交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同时,每个人都有表达和展示的欲望,从直播主播的角度考虑,他拥有了粉丝,拓展了交往的圈子,获得了某种身份认同,或者用现在的说法叫做“刷存在感”。
传播内容广泛。网络直播传播内容的范围是大到超乎传统电视。由于传统电视频道资源有限,因此制作内容的整个覆盖范围受到限制。而直播没有这种限制,其内容可以扩展的非常广泛,比如斗鱼和熊猫最初是游戏直播,现在已经扩展到户外、旅游、唱歌、创业经验交流等方方面面。另外,网络直播没有后期制作的过程,录就是播、播就是看,整个直播过程有很多随机性,有很多不可预见的情况,带来不一样的心理体验。
资本的推动。通常来说资本会找新兴的领域,未来有发展空间的领域,特别是能够对某些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颠覆的领域。目前直播主要和游戏、电子商务结合的更紧密一些,这是资本对未来的一种预期。因为从整个广播电视发展来看,最初广播出现后对报纸是很大的冲击,再到后来电视又对广播产生很大冲击,而移动直播又是一种新的提升。因此,从资本来看,网络直播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
网络直播低俗化不能“一刀切”,监管要把握“度”
低俗化主要是相对于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而言,因为广播电视等传统方式都有体制约束,是体现主流的。但是直播主要不是官方的,更多的是民间的媒体方式。因此,低俗和高雅的界定以及划分,对各自价值意义的评判都不能简单、武断地下结论。这就像是光膀子和穿着晚礼服的区别,在学校老师肯定不能光膀子,但是干体力活的纤夫、搬运工光膀子就没问题。当然,每个有媒体素养的用户在网上发布各种信息,应该考虑场合问题——是全公开的、小圈子的、还是私人的。
如果高雅更能够体现人类更高层次的理想、体现社会发展大方向的话,那主流媒体应该承担更多的引导责任。民间的、与普通用户生活融为一体的自媒体在不侵害他人权益,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主要还是做好自律。如果一味要求草根去引领高雅、引导社会风尚,这是民间媒体承受不起的。所以要以宽容的态度看待民间媒体中粗陋的东西,监管也要把握好尺度。
拓展监管新思路,重在奉行“谁办谁管”
网络直播监管有一定难度。文字的信息,论坛、微博等可以设置敏感词;录播的视频在上传后可以审核。但是直播的形式就难以把控,它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很大,这是它的魅力,但也造成很大的风险隐患。近几年,网信办等部门在监管方面有很多新的思路,也有些有效的方式,都可以再进一步完善。比如网吧的监管,有一套非常细化的措施,包括身份的认证、网吧系统的管理、网吧人员的从业资质的要求等。
另外,还需奉行 “谁办谁管” 的监管基本原则。如果让有限的网络安全的工作人员去监管是不可能的,因此就要将监管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平台,体现谁享有权利谁就承担义务。就像微博的一些“小助手”帮助微博的管理。目前,相关法律法规越来越细致,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治理力度也越来越强,效果也会越来越好。所以,对于新出现的网路直播监管,要有信心。
全民直播可能性低,今后职业机构将占据直播主体地位
虽然有了技术条件,但是用户中多大比例有直播、做主播的需求?就目前观察来看,更多的人是作为观众来看直播,并且是同主播互动。在一个圈子里,不可能所有人都是爱说的,就像在每个人群中都有意见领袖,这些人信息比较灵通,表达能力更强,分析力更强,或者本人有某些特质能够受到大家的认可。直播也是这样,有些主播在社会人群中就是这样的人,很善于并乐于这样做。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目前比较成功的直播,往往是职业化的团队,有专门的人进行策划研究,包括穿着、表情、设备等方面都更加专业。纯业余的主播在选题策划、播出周期、持续性、用户服务、商务拓展等方面都不能与专业团队竞争。因此,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做主播,更不是都能成为成功的主播。人人都可以直播,但是随着不断发展,以后能占据主体地位的肯定是专业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