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网_《共和国血脉》:一部填补新中国石油题材创作空白的电视剧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文艺网      发布时间:2019-08-14

  近日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的36集电视剧《共和国血脉》播出后收视创优,稳居上星频道收视率周榜前列,并同时在爱奇艺、优酷和腾讯视频等播出平台同步更新,网络评论口碑热度及点击率持续增高。

  这部剧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共和国百废待兴,建设就在眼前,石油成了国家急需的血液,为了摘掉“贫油国”的帽子,中国老一辈石油工人团结各方力量,战胜艰难险阻,相继开发了玉门、柴达木、克拉玛依等大油田的光辉事迹,通过展现石油人“流血流汗不撤退,拼命也要找到大油田”的信念,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业史全景式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电视剧《共和国血脉》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8-2022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剧目,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的礼赞。剧中传递了石油人与时俱进、艰苦奋斗的精神血脉,让石油精神感染更多当下奋斗的年轻人,具有较强的现实观照意义和教育意义。“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这是在7月16日于北京举办的电视剧《共和国血脉》研评会上,与会专家们对该剧给予的最多评价。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认为:“这部作品视点很独特,填补了新中国石油题材和石油内容的创作空白,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直接面对现实,敢于面对矛盾。写石油的作品很多,但这个片子专门从人民解放军57师转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从这一群体十多年的经历写出了新中国石油几乎从无到有、从弱到大,到石油自给的历程”。

  “岁月如歌,往事并不如烟,看完这部剧,我们的面前豁然站立着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剧中的许多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在当年石油人的队伍中找到原型。我们在看这部剧的时候,脑海里也不断浮现出铁人王进喜等人物形象,他们跌宕起伏的命运、大自然的残酷恶劣、生活的艰辛无不在阐述着一代石油人艰苦奋斗、奉献为本的时代精神。”文艺评论家黎国如观看完该剧后颇有感慨。“如剧中展现了‘川中石油大会战’出现的冒进现象,从工程师到石油师领导,勇敢地向中央领导指出川中缺乏规模开发石油的战略价值,避免了更大的劳民伤财。”《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认为,“共和国血脉”既是物质血脉,又是精神血脉,该剧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值得肯定。

  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看来,这是一部具有显著年代感的作品,能够让观众透过作品想象到20世纪50年代特有的人和事,“剧中的外景、室内布置、人物服装、矿区景物、戈壁沙漠以及时代感强烈的标语、口号、歌曲等,都能够唤起观众的年代感。该剧精心构建了一种浓烈的青春激情和诗意氛围,凸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那份初心。那个时候的初心可以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他们的奋斗充分体现出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陈芳认为,“这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作品,第一代石油人的无私牺牲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我们当下展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程中所需要的,这部作品是我们当下这种主题教育的一种影像化的诠释。”

  研评会上,专家们也提出了该剧存在的工人形象塑造不足、过多情感纠葛削弱了主线情节的力量等不足之处。本次研评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