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苏秦还乡》观后:以戏曲本体彰显艺术魅力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文艺网      发布时间:2017-10-11

  在不久前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中,闽剧《苏秦还乡》崭露头角。作为地方戏,它以其独特的构思、戏曲化的艺术处理和好听好看的音乐与表演再一次证明了闽剧的实力。题材上,苏秦的故事属于历史剧,甚至还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正剧。一般的结构方式,多数编者会浓墨重彩于苏秦的智谋与雄略,似乎不如此不足以彰显苏秦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光辉。《苏秦还乡》偏不如此,它不仅几乎从未写苏秦是如何面对秦王、如何以雄辩之才赢得六国的信任,它甚至在诠释苏秦的治世之略时,用的是最朴素的生活道理—— 一个人一张口谓之“合”。一次吃面的机会,为了与家人共享那份相知相乐的幸福,苏秦选择一双长筷子折成两截,当数根放在一起时,发现很难折断。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理解的道理,却也是他合纵大略的本质。好一个删繁就简的主意!这样的解决方案看似戏剧化,但也未必没有它的合理性。于是一切都迎刃而解。

  在处理家庭关系上,苏秦的故事已被《史记·苏秦列传》那洋洋洒洒的如椽史笔记录在了历史档案里,其妻、其母、其嫂面对苏秦两次还乡时的不同表现,几乎已成历史定论。一个戏该如何取舍、剪裁,这是需要智慧也是需要才华的。编剧林芸生在这里用的是“分”的方式,一边是人性中的温暖和良善,另一边是人性中的缺陷和丑恶,还有兼而有之、侧而重之的灰色地带。用“具体”代替“一般”,于是苏秦妻子周氏不下织布机的“微言”,深蕴着宗法社会中一个女子的无限凄凉和迫不得已。这样的人物关系既符合历史的“定论”,也合乎人之常情常理。其母、其嫂,自然是守财奴的一种代表,但是在面对苏秦四散家财外出求学时,在面对苏代“偷”走盘缠资助苏秦远走他乡时,《苏秦还乡》与闽剧传统戏《苏秦假不第》的艺术处理有所不同,一方面在此处做了省略,另一方面画外音意味着她们最终选择了接受现实,这是人性善的细腻表达。

  总之,在《苏秦还乡》的故事里,真切地描述了乡土世界里一个“人物”的成长历程。他既有个人的先天禀赋与喜好,但同时还需要正、反、合的较量与撕扯,越是逆境,越是能凸显出他所做的选择以及所顽强坚持的东西是多么的不易。诚如司马迁所言:“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太史公犹怜这样一个人物的处境,作为今人,编剧林芸生真的是站在新的时代立场上给予苏秦以生命、情感以及人性上的理解与同情。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