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经典改编的电视剧”不急功近利,该热的果然热起来,收视口碑双丰收!
说起2017年的现象级电视剧,必然绕不开十六年筹备、十年立项、改编自文学巨匠陈忠实先生同名小说《白鹿原》。然而,这部深沉厚重的史诗大戏在前期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口碑与收视倒挂现象,多少显得有些“命运多舛”。
对此,《白鹿原》的制播方一直泰然处之,正如剧中白嘉轩那样挺着腰杆。他们懂得,在迷信数据、急功近利的当代影视市场,以匠心打磨的精品剧作必定能拨云见日最终脱颖而出。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白鹿原》自播出以来积累起超高口碑,在一向评分苛刻的豆瓣网评分始终稳定在9.0分以上,以压倒性优势雄踞国剧前列。网友大赞其为“五星剧王”“经得住考验的好剧”“有品格、有灵魂的剧”。
随着《白鹿原》剧情进入高潮,各条支线交汇,多方矛盾激化,吸睛程度极大提升。本周,口碑传播的补偿效应逐渐凸显,吸引了大批观众加入追剧热潮,促成了收视的逆势飙升。
自6月5日起,《白鹿原》csm52城收视率连续破1。终于,口碑与收视不再倒挂,“叫好又叫座”才是良心剧《白鹿原》的正确打开方式。
申捷三年磨一剑 ,经典改编可圈可点
小说《白鹿原》笔法参差错落,文中多见插叙、补叙、顿滞、留白,甚至带有很强的意识流色彩,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余韵无穷的审美享受。然而,这种文学化的叙事手法与电视剧的创作规律方凿圆枘。
为了使电视剧版《白鹿原》更为连贯、饱满,编剧申捷从庞杂的故事线索和分散化的情节中整合出一个适于影视叙事的时空轴,并将故事冲突丰富化,由50万字的原著扩充至近百万字的剧本。这使“言有尽意无穷”的剧情得到延展,也更符合观众的观影习惯。
比如原上青年一代白灵、白孝文、鹿兆鹏,黑娃等,他们在原上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是怎样的,以及他们走出白鹿原见识到外面的新世界后,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在原著中并没有太多的事例佐证,留白处较多。在陈忠实的建议下,申捷把这辈年轻人在电视剧中写活写透,创作出不少精彩纷呈的戏份以飨观众,白鹿原二代人的命运轨迹愈加清晰。
《白鹿原》改编的另一个难点,是对原著中性、迷信、历史观等问题的处理。申捷慎之又慎、几易其稿,为影视化、大众化作出了必要调整。虽然剧版《白鹿原》最终呈现的现实主义调性已经与原作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有所不同,但作为一部独立的电视剧文本,其在自我设定的叙事逻辑中有着合理性与自洽性。
比起原作的魔幻、奇诡和原始野性,剧作传递出更多世俗人间的温情与暖意。比如白嘉轩与仙草新婚时,白嘉轩倚着仙草说:“你还真会暖人呢,暖着我心里美着呢。”仙草回应:“打今儿起暖你一辈子”。一来一回的情话展现出真情在风云变幻中的温柔与笃定,虽非出自原作,却在不经意间给观众以触动。
人物形象生动饱满 ,“老戏骨” “新生代”集体飙演技
《白鹿原》最大的魅力和价值在于渭北平原上的人物群像,里面的每个角色都在独一无二的历史变迁中承担着独特使命。
在创作态度上,剧版《白鹿原》并没有居高临下地说教,而是对这些跃然于荧屏的鲜活人物进行精细描摹,再让这些角色与观众产生对话。正如该片主演兼艺术总监张嘉译所说:“一部好戏里每一个人物都要立住”。
在基本尊重原著的前提下,编剧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做了些许调整,更注重挖掘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立体性,增强了戏剧张力。白、鹿两大家族50余年争斗从未间断,但“白不离鹿、鹿不离白”,白嘉轩和鹿子霖两个人物正象征了中国文化中“守与变”的辩证关系。
剧中既展现出白嘉轩的仁义、磊落与威严,也不讳言他的狭隘与保守。而原著中贪婪成性、不择手段的鹿子霖在剧中依然圆滑狡黠,却也有可爱之处。申捷还加了一场白嘉轩和鹿兆鹏的辩论,他们一起给祖宗敬香,辩论祠堂到底是什么,人物性格在对比中得到凸显。
此外,田小娥也是改编较大的人物。申捷对情色戏份点到为止,认为情爱的本质是处在压迫中的人的互相温暖,而田小娥真正渴求的并非欲望的宣泄,而是真正的理解与关爱。
片中有意安排了田小娥与白灵在窑洞中过夜的戏码,在两位年轻女性角色之间渲染出一种亲切感与共通感:田小娥用身体反抗压迫,白灵以出逃追求自由,她们都不服那个被礼教捆绑住的男人世界。要使人物立得住,还要靠表演者的出色演技加持。“视帝”张嘉译、“戏精”何冰、“戏骨”刘佩琪出神入化的演技堪称教科书级别。在实力派前辈的带动下,新生代演员不凡示弱,锋芒毕露。
比起电影版田小娥的风情万种,李沁的演绎为人物增添了一份悲剧色彩,更令人同情和心疼。观众直呼看完田小娥被杀一场戏后,“悲伤的说不出话”“好久都换不过来”。陕西汉子姬他通过实地体验生活和对人物的用心揣摩,将黑娃由于长期自卑而反生出压抑、拧巴的情绪诠释得十分到位。
不苟且,不妥协,以经典品格传达严肃思考
在《白鹿原》首播前的全球首映礼上,主演秦海璐作为代表,朗读了一封编剧申捷写给已故原作者、陕西作家陈忠实的信:“您是白鹿原的魂呐……(我们)有幸因为这部剧从四面八方走上这个原,从此就打上它的烙印,无论走到哪里都骄傲地对别人说,我们不苟且,不妥协,我们是原上的人”。
“不苟且,不妥协”的白鹿精神贯穿在《白鹿原》这部剧的创作过程中。在轻题材、快销品当道的影视剧创作氛围下,《白鹿原》不甘当一时的流量剧,坚守经典品格,传达严肃思考,精心打造“20年后仍然可以观看的电视剧”。
《白鹿原》主创将陈忠实“激荡百年国史,再铸白鹿精魂”的希冀落到实处,以气魄和勇气逆势而行,以匠心和情怀铸就经典。除了编剧对剧本的精细打磨,演员对角色的悉心揣摩,该剧在服化道和视听语言方面也极为考究。后期制作耗时一年多,甚至采用了电视剧较少运用的阿莱摄影机RAW格式拍摄。细致雕琢的影像将上个世纪关中地区的马车、麦田、棉花、房屋等景象真实再现给观众,每一帧画面都堪称一副渭北黄土地上的民俗风情画。
在近期热播剧、话题剧扎堆的情况下,得益于自身过硬的品质,《白鹿原》经受住了观众挑剔眼光的审视,获得了口碑与收视的双丰收。不断上涨的收视率和豆瓣评分实在地证明了经典作品的号召力和观众对于品质佳剧的热切需求,也可以预测到该剧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将持续上涨。
从文化史和影视史的角度看,《白鹿原》的意义不仅存在于当下,更是国剧史上的辉煌一章。( 文|龚雨茗 《广电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