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老舍先生五部短篇小说改编的话剧《老舍五则》刚刚在保利剧院落下帷幕;昨晚,首届老舍国际戏剧节的重头剧目《二马》又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紧跟其后的,是老舍国际戏剧节的另一部重点剧目,也是北京人艺庆祝建院65周年的大戏——老舍最经典的戏剧代表作《茶馆》将于6月12日开始在首都剧场演出。三部老舍戏剧在北京先后上演,成为一种令人关注的文化现象,也引起了专家和观众的热议。
能够在文学和戏剧两个领域都具有极高艺术成就,而且最具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的中国作家,可以说是非老舍先生莫属。他也是作品被搬上戏剧舞台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但是以“老舍”命名国际戏剧节还是第一次。首届老舍国际戏剧节的主办方、北京北奥集团副总经理、北京市演出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君谈到创办老舍国际戏剧节的初衷,是为了在当今时代弘扬戏剧文学精神,这既是当代戏剧人对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敬仰情愫的表达,更是对文学精神的回归、对戏剧源头的追溯。
作为老舍国际戏剧节的顾问,老舍先生的长女舒济对首届老舍戏剧节给予了高度肯定。对未来戏剧节的发展方向,舒济表示,希望未来的老舍国际戏剧节要更注重公益性,着眼于青年人,因为青年的一代,是将文化传承下去的一代,更是进一步推进文化发展的一代。
作为联络和团结全国各地老舍研究者的学术团体,中国老舍研究会一直致力于促进老舍研究工作的发展、提高老舍研究的学术水平。中国老舍研究会原会长关纪新对老舍国际戏剧节的创办给予了极高的肯定,他表示“把老舍、国际、戏剧节这三个词放在一起,还是第一次,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更是一次勇敢的探索。”
面对当下文化演出市场上众多戏剧节、邀请展层出不穷的现象,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杨乾武坦言,很多文化活动缺少自信、自主、自我表达传播,而老舍国际戏剧节的诞生正契合了当下文化空间、市场空间及观众内在的需求;而且经典作品的伟大性是需要阐释出来的,当下的戏剧人有责任、有义务去阐释经典、去推进戏剧文化的发展。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梁对首届老舍国际戏剧节充满期待,同时也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老舍国际戏剧节可以走进高校、走进年轻学子心中,走出北京、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国戏剧文化;此外,希望未来的戏剧节可以纳入更多老舍先生的作品,由老舍先生缔造的北京曲艺团也能参与到戏剧节当中。
一位买了《老舍五则》、《二马》、《茶馆》三部戏剧演出票的观众雨涵表示,当下的戏剧演出市场虽然非常丰富多元,各种国外大戏都被引进中国舞台,但是真正有分量、有水准的中国本土原创戏剧依然不多,能够被称之为经典的更是凤毛麟角,“而且国际上对于经典名作,比如莎士比亚的作品,会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和舞台呈现,但是咱们的《茶馆》、《雷雨》,演了这么多年,依然是老样子。我特别希望能够看到符合我们当下观众审美和思维的经典作品出现在舞台上,《二马》就是特别令我惊喜的一部,因为整个戏剧的风格时尚,而且有很多和当下有关的台词,特别有意思。老舍和他的作品并不过时,所以改编老舍先生的戏剧也应该更有时代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