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沉社区微记录--北京文联网 -

中国文艺网_文联人在“疫”线| 下沉社区微记录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文艺网      发布时间:2020-03-11

  为防控疫情,守好社区“第一道门”,武汉市文联40余名干部职工下沉武汉三镇20多个社区,参与发热排查、封控值守、物资保障等工作,与社区工作者一起,为居民筑起了一道道牢固的防疫“封锁线”。

  他们不是病人,却日日奔波于医院与药房之间寻医问药;他们不是医生,却给予了医护人员如亲人般的呵护;他们不着“白衣”,却也成为了社区工作人员心中的“天使”,守护大家的健康。

  一场疫情,文艺工作者的爱心与医务工作者的仁心在此交融,成为抗疫的一道风景线。

  一盒抗癌药,他们扛起了重症病人的希望

  “可算是买到了!”拿着替莫唑胺胶囊、鸦胆子油软胶囊和乌苯美司胶囊,武汉市文联下沉钢都花园123社区的党员孔凡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些都是抗癌药物,市面上并不常见,孔凡亮与另外一位党员志愿者任康红一起,花了2天半的时间,辗转了30多家药房、2家医院、2家门诊,最终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排队3个小时之后拿到了这难得的救命药,交到了居民手中。

孔凡亮在医院为重症病人开药

孔凡亮在医院为重症病人开药

孔凡亮在重症病药房排队购药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一次次进医院、跑药房,并不容易,个中辛苦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买药其实挺累的。在重症药房,经常排队两三个小时,在医院开药,我们要把看病的整个流程全部走一遍,最快也得半天时间,有些药要一家一家地找,也很耗神。”孔凡亮说,“但是经过一番周折和努力,我们最终拿到了药,解决了居民的困难,让我们觉得受的这点累还是很值得的。”

  2月14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知,明确了住宅小区严格实行封闭管理,对于小区居民的出入一律严格管控。随后,相应的物资保障逐步理顺,但是居民购药的问题却日益突出。

  钢都花园123社区建成于2000年,以原武钢职工为主,老龄化情况严重,用居民的话说,“闷在家里可以忍受,吃饭简单可以应付,断了药可就要了命了”,购药难成了社区必须立即解决的大问题。

  因为重症药物的特殊性,不能批量购买,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孔凡亮和武汉市文联其他下沉钢都花园123社区的干部职工一道,风雨无阻,足迹遍布钢都门诊、武钢二院、普仁医院、马应龙大药房、黄石路汉口大药房、湖北新特药大药房、湖北省肿瘤医院等4家医院(门诊)、40多家药房,为社区两百余名重症患者购买药物七百多份。同时,他们还积极联络社区附近药房,对于普通药物采取收集信息、每日配送的方式,双管齐下,解决了社区几乎所有的购药问题,而且做到了绝大部分药品可以在居民求助后的24小时内到达居民手中。“以前我们买药,还得自己去医院挂号、排队、取药,现在有志愿者为我们跑腿,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拿到药,比之前还方便多了,就是这些年轻伢们太辛苦了。”社区居民动情地说。

  在孔凡亮的带动下,武汉市文联其他下沉不同社区的党员干部也扛起了本社区为居民购药的重任,他们走遍武汉三镇,药品信息互通有无,隔空架起一座座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连心桥。

社区居民发朋友圈感谢孔凡亮

  一盘红烧肉,温暖了医护人员的心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无疑是最大的功臣,但是在白衣背后,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需求和困难。武汉市出台了对一线医务工作者及其家属慰问关爱的系列措施,全力做好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2月20日,武汉市文联下沉洪山区洪山街大华社区的党员蔡柳柳接到了一对一帮扶在大华社区居住的李医生的任务,当晚,蔡柳柳就第一时间与李医生取得了联系。电话中,李医生因为连日奋战而嘶哑的嗓音让她一下子就落了泪。李医生告诉蔡柳柳,自己已连续在岗奋战了二十多天,一直没有回家,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家里的情况。家里有人身体不好,因长期服药,必须低盐饮食,社区团购的很多菜他们都吃不了,药也快吃完了。蔡柳柳当即表示,所有的问题都由她来解决,请李医生安心工作,“你守护病人,我来守护你”。

  第二天,蔡柳柳就在社区办好了出入证明,按照李医生家人开出的清单,骑着电动车四处筹集生活物资和急需的药品。茄子、西兰花买不到,她就拿出自家的囤货;药品跑了4家药店都没有,她与武汉市文联在其他区下沉的党员干部联系,爱心接力购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李医生的托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蔡柳柳时时与李医生及其家人保持联系,多次购买急需物资送货上门,解除了李医生的后顾之忧。

蔡柳柳为结对帮扶医生家属送菜

蔡柳柳为结对帮扶医生家属送菜

  与蔡柳柳一样,武汉市文联所属事业单位武汉美术馆的党员代楷,在下沉的江汉区常青街富豪社区也接到了与医护人员一对一帮扶的任务,他帮扶的对象是中心医院耳鼻喉科的汤梦蝶医生。自家种的菜薹、超市新鲜购买的肉和水果、面粉、酵母,代楷几乎把自己能搜罗到的好东西都送到了汤医生手上。考虑到汤医生和同事在医院工作辛苦,代楷还利用休息时间,在家做了一大盘虎皮鸡蛋红烧肉,送到医院给汤医生和同事改善伙食,精心烹制的味道让耳鼻喉科的医护人大呼“惊艳”。受到鼓舞,代楷又多次在完成社区日常工作后,回家变着花样烧菜,给汤医生他们送宵夜。“只要他们吃得开心,我就满足了。”

代楷与汤医生的对话

代楷与汤医生的对话

  一个消毒脚垫,他撑起社区的安全屏障

  王艳君是武汉市文联下沉社区的党员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身为退役军人的他,曾经在部队医院工作16年,现在还是武汉市文联的编外人员。此次下沉社区,他原本没有任务,但是党员的初心、军人的决心和医者的仁心让他无法袖手旁观。他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自愿请缨,成为武汉市文联下沉社区的第一批党员中的一员。

  初到社区,王艳君发现社区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不够,自身的防范工作做得不到位。“社区工作人员肩负保障居民生活的重任,每天都要与居民打交道,如果他们感染了,后果将不堪设想。”王艳君说。他利用自己的医学常识,为社区办公区域门口设计了消毒脚垫,手把手教社区工作人员调配消毒液,并根据社区的工作日程,设计了个性化的消杀方案,所有办公用品、办公设施都做到定期消毒。因为有医学背景,在“应收尽收”政策全面实施之前,所有的入户排查、与确诊病人沟通、为发热隔离病人送菜送药等有风险的活儿,王艳君都冲锋在第一线,把危险扛在肩上,把安全留给他人。在他细心的保护下,社区工作人员至今无一例感染,他的防护经验也被其他社区广泛借鉴。

王艳君为社区工作人员按摩肩颈、到隔离酒店送药

王艳君为社区工作人员按摩肩颈、到隔离酒店送药

  除了社区工作人员,王艳君也把他一颗医者的爱心播撒到了居民中间。一次,在给老年居民送爱心菜的时候,一位老太太拜托王艳君帮忙问问,哪里可以买到医用酒精和棉纱布。医者的敏感让他警觉起来,反复询问才得知,老太太的老伴是直肠癌晚期,伴有糖尿病,年前做了手术,肛门改道,因为年纪比较大,伤口恢复很慢。小区封闭管理之前,老人的儿子隔几天来换一次药,现在儿子在小区出不来,老太太打算自己给老伴换药。王艳君第一时间为老人采购了需要的药品,并表示如有需要,自己可以上门为老人处理伤口。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老人婉拒了他的帮助,但王艳君坚持每隔一天跟老人联系一次,询问身体恢复情况,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细心地叮嘱需要注意的事项,竭尽所能地为居民排忧解难。“要党员进社区本来就是要踏踏实实为居民做点实在事,我之前的手艺能派上用场,心里觉得很满足。”王艳君说。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