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网_为疫情防控鼓与呼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文艺网      发布时间:2020-03-11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上班人群,井然有序。早上9点多钟,办公室小陶把瓮安县疫情防控文艺作品结果统计表报给了我,我仔细一看,几组醒目的数据映入眼帘:全县文艺爱好者、文艺工作者140多人,他们从正月初五开始创作,在短短的20多天时间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800多篇(幅、章、首),其中有70多篇刊登在学习强国APP、《中国艺术报》《贵州日报》、贵州文联官网、贵州广播电视台、 《贵州作家》、多彩贵州网、《黔南日报》《夜郎文学》等媒体。此时此刻我心中那份激动,借用著名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的那段话来形容: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触景生情,疫情防控期间的那一幕幕历历在目,20多天的点点滴滴记忆犹新,禁不住跃然纸上。

  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原本热闹的节日蒙上阴霾。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门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和动员。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文艺创作应紧跟时代步伐,歌颂真英雄,发出好声音,汇聚正能量。那一夜,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心潮翻滚,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猛然闪烁出一个念头:赶快行动起来!一定要下力气倡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迅速投入疫情防控。

  第二天,瓮安县文联《倡议书》通过文联公众号发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文艺界众多人士在微信群里纷纷回应: “我们一定积极参加疫 情防控 ,需要我们做什么?……”铿锵有力的回应,坚定了我的信心和决心。事不宜迟,我们随即发出了《瓮安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文军正能量”文艺作品征集的通知》。出乎意料的是,征集通知一发出,各类稿子像雪花似的飘来,与此同时,文联相关微信群里各种作品不断发出,我的手机里不断收到各种稿件,有时半夜三更都还有人发来作品。我清楚地记得:从正月初五以来,白天晚上收稿和看稿“应接不暇”,眼睛隐隐胀痛,妻子“嘲笑”我是“手机狂”,半开玩笑地说: “你玩手机有什么‘机密’见不得人,这么大岁数了,白天晚上都把手机抱起……”让人“哭笑不得”。

  因为是正月春节假期,加上疫情严重,根据上面的有关要求,办公室仅有少数人值班,或只是三分之一的人上班,编辑公众号成了一个大问题,左思右想,我不得不安排办公室的小兰和小陶两个小青年临时当我的“秘书”。每天,我把审好的稿子发给他们,他们上传至文联公众号,就这样一篇一篇上传,一次一次转发到朋友圈和文联相关微信群,一条一条推送至相关报刊媒体。

  其实文艺创作我是外行,文艺创作是我的“短板”和“弱项”,又有什么资格去“审稿”呢?但是特殊时期,急事急办,只能硬着头皮去“审稿”。“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我深切感受到文艺工作者的家国情怀。他们有的在社区参加排查和值班,耳闻目睹前线的真人真事;有的扛起相机,无怨无悔到一线拍摄感人场面;有的虽然闭门不出,却在书房里挥毫泼墨;有的通过收看时政要闻,伏案疾书,文思泉涌记录疫情防控的历程。他们以书法、美术、摄影、音乐、文学等不同文艺门类聚焦疫情防控,诠释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责任担当。年逾花甲、古稀、耄耋之年的老文艺工作者不顾年事高,笔耕不辍,他们用手中的笔,抒发疫情防控的昂扬斗志。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中年人更是激情满怀,

  彰显“笔下有乾坤”义举。还有瓮安中学春晖班18名学生,他们纷纷拿起笔,为疫情防控鼓与呼……每天收稿、看稿、编发公众号周而复始进行,习惯成自然。一天到晚与稿子打交道,与手机“相依为命”,与作者不分时段通电话,一天忙个不停,不知不觉上了“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断传来州级、省级报刊媒体刊登瓮安文章的消息。书协会员作品破天荒登上了学习强国 APP,《中国艺术报》《贵州日报》等媒体陆续刊发瓮安文章。作品接二连三地发表,让大家的信心更加足了。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天气渐渐暖和,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的进军号角已经吹响了,文艺工作者的笔头和镜头转型聚焦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场战役。 “一年之际在于春”。朱自清笔下的“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在我耳畔久久回荡。春暖花开,万象更新!越过艰难的冬天,春天和胜利必将到来!

  (作者系贵州省瓮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