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星期一

由山水读懂历史——读樊银生散文诗--理论评论--中国作家网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作家网      发布时间:2019-11-29

《樊银生散文诗选集》(团结出版社出版)中,作品多是诗人行旅感发之作,视界开阔,诗意丰沛。无论纵览高山大海,还是细察一草一木,诗人心中丰盈的诗意都能激起波澜,眼前的美与心中的情思相遇,化为意象和意境。诗人的这种创作状态,源自他内心的诗意原乡,那里有炽热的家国情怀和浓浓乡愁。

樊银生内心积蓄着丰沛的情感,因而能更敏锐地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诗意。捧着家书,诗人吟唱着“ 那信有玉米拔节的优美音符,那信有稻花飘香时充满喜悦的心情,那信是母亲的暮色苍茫不断眺望中抽出的一根袅袅的思念”。当跟随一位老将军去寻觅战斗过的足迹,他看到的是“ 整个山岭升腾着彤红的火焰”。诗人与作品,就是泥土与花朵的关系,是思想、审美与表达的关系。樊银生在诗中道出这个奥秘:“ 一棵树的后面写着一个人的经历,偌大的一片胡杨林其实是一本书,读一遍感觉艰辛,读两遍感觉太美,读三遍感觉是风情”。

从作品中,能看出作者的格局和境界。无论自觉或不自觉,抒写天然地要忠实于诗人的那一湾心海,忠实于他内心积淀的情感经验,而情感经验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诗人的境界和格局。樊银生诗歌充溢着诗人的历史意识和家国情怀。面对沙漠深处的胡杨林,他看到的是长年驻守在这里的官兵;胡杨是沙漠的梦,“ 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壮丽征程》一章是长征路上的抒写,“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在苦难与希望之间有一条道路”,诗人自觉地进入历史情境,感知和体验到“ 天是阴沉的,心像铅,腿也像铅,然而,一切都在流动,每天都在向前。每天,每一丝疲惫都伴着坚定与信仰”,字里行间激荡着英雄气概,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当身临大海,面对潮水,他会升华出这样的奇想,那奔涌的潮水“ 是那样勇猛、顽强,像勇士冲上高地,哪怕身躯粉碎,为伙伴开辟着通路。那呐喊,那轰鸣,那气势,使人想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先驱、脊梁”。选集中的多篇诗章,对景物和意象的捕捉、状写是细致的、生活的,诗人的胸臆是开放的,自觉地登高望远,敞开胸襟,凭直觉擦亮火花,于内心氤氲成势,激发心灵深处的一场风暴。如登上心仪已久的井冈山,感觉“ 追寻历史的脚步而来,却会在无意中忘情于青山绿水之间;可当你留连于壮观的风景时,却又分不清到底是阅读山水还是阅读历史”。

文如其人,诗贵于真。樊银生笔下的水,是内化为情感的水,山是内化为精神的山,从作品里我们可以触摸到这种诗心。因此读到这样描写无名烈士墓的诗句我们会被震动:“ 去听听地下吧,熔岩在奔腾,地火在运行??于是你笑了,整理好仪容,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去谋求真理的再生”。诗的真,具有这样的深度和力量—— 当我们读到“海夫殉海,手臂竖作不屈的桅杆,呼唤帆”,读到“ 我们相邀溯历史长河去寻找心中的大草原”时,我们会沿着诗人的情感和意绪,沉湎思索,回到我们自己的初心。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