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留意到《小说选刊》在2019年第11期的发刊推荐语中说:《被狗牵着的女人》带着一种入世的悲悯与凛冽。我喜欢这两个词,“凛冽”让人想到自然界的严酷和凋敝,更能联想到世态炎凉与人心不古;“悲悯”则是文学该有的温度和作家保有的情怀,相信,绝大多数写作者终其一生,都是围绕这两个词在做文章的。
早已离婚多年的芬素终日和一只心爱的小狗卡布相依为命,这样的日子看起来是孤寂而安逸的。可忽然一天,女儿产假即将结束,便自作主张,将尚在襁褓中的外孙径直送到芬素家里。然而,母亲尚未做好当外婆的思想准备,她的平静生活因外孙的到来被彻底搅乱,不得不手忙脚乱地照顾起小婴儿的饮食起居,甚至减少了每日出门遛狗的时间。
狗,在现代城市家庭中的意义非凡,养狗者多为既有闲又有钱的社会阶层,他们爱狗胜过一切,自己的狗若是无端地受到旁人的棒喝或殴打,主人通常不会善罢甘休,有时还会大打出手的,因为狗在这个家庭中的位置是极为特殊的,它几乎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孩子,而且,由于狗的天性善于摇尾乞怜,又极为聪明伶俐,它往往比真的孩子更能讨人欢心,至于单亲家庭或儿女在外的空巢老人,狗更是形影不离的忠实伴侣,孤独、寂寞、无聊、忧伤等等负面情绪,都是要靠狗来加以排解的。
《被狗牵着的女人》里的母亲和狗的关系即如此。即便是自己的亲外孙到来,也不能轻易动摇狗在她家中的地位。矛盾的产生似乎是必然的,母亲为了调和这种矛盾,或者,在她内心深处总有一种需要补偿一下的心理时时作祟,因为这辈子除了吃苦受累,生活从来没有给过她什么“甜头”,现在孩子占用了她的遛狗和跳广场舞的时间,使得原本就很单调逼仄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忙碌和乏味,每天围着孩子、奶瓶、尿不湿转圈,这样的日子对于已经为丈夫和女儿操持了半生的母亲来说,简直有些痛恨。但女儿的那句“你老成天就知道偏心狗”“你好歹也是个当外婆的人”……类似的指责让母女关系变得紧张,狗重要还是孩子重要,成了非此即彼的单选。母亲在给孩子调制奶粉的时候,故意多放两勺,这样孩子喝不了剩下的乳汁,就变成了狗狗的美食。然而,当女儿用刀子样的犀利目光逼视她的时候,做母亲的彻底崩溃,母亲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口角,她们完全被各自的坏情绪裹挟无法自拔,直到孩子被狗咬,直到女主人无比激愤地将心爱的小狗扔出窗外……在这场人与狗的博弈中,似乎孩子略胜一筹,但是母女的关系乃至整个家庭伦理都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爱狗的人总有一千条理由,而不爱的甚至厌嫌的亦有一千零一条理由。最终,没有爱狗相伴,也没有外孙可领的母亲,情感日渐空虚,精神变得恍惚,就连身体也出现了状况。
肉体的病痛很多时候来自心理,亚健康的人群比比皆是,但人们往往重视肉身而轻视心理,夜以继日地寻找小狗、思念小狗,使得芬素抑郁成疾,病灶复发于乳房,作为日益衰老的妻子和母亲,这乳房似乎早已失去了意义,但对于一位女性来说,它们该是多么重要!患得患失是人的宿命,人生很多时候都是徒劳的,包括曾经付出的那些汗水和情感;爱是最渺茫的生命探寻,看似得到却转瞬即逝。芬素和她心爱的卡布,在这个人情有些凛冽的时代,注定不能够天长地久。
换言之,现实生活中那些被狗牵着的女人,也许注定要为凡尘俗世所牢牢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