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留影存照
——记浙江省摄协的主题影像创作实践
“利奇马”过后的第一缕阳光 柯森森 摄
唐诗之路-奉化 叶文龙 摄
“你还记得西湖边的苏东坡、鲁迅、梅妻鹤子、秋瑾吗?西湖是湖光潋滟,也可隽永沉厚。文人墨客以他们纵心放逸的气质、古雅温润斑斓的表达,提供给我们各种不同的西湖视野;革命人物用鲜血换回了城市的繁荣……通过雕塑,他们的身姿得以留存于山水间,伫立在西湖之畔。”8月1日,浙江省摄协发表了“西湖雕塑志”摄影征稿启事。此次征稿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影展征稿——投稿者可以是照片的主角,也可以是手持相机的记录者;提交的照片可以是一张极具专业水准的摄影作品,也可以是一张平凡却不普通的留念,还可以是珍藏于相册中的一张老照片。
“雕塑是环境的艺术,也是塑造精神的艺术,文人墨客、革命先烈的身姿被安置于环境之中,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的象征,它承担着保存记忆、构造历史的功能。雕塑以形象的姿态反映出时代的思想、信仰与价值,形成民族的、社会的、城市的精神文化向心力。西湖边的雕塑伫立于湖山之间,召唤公众进行心灵的对话,共同塑造着杭州的精神与气质。‘西湖雕塑志’希望以摄影为载体,呈现70年来人们与西湖边的雕塑共同经历的时代历程。”策展人刘潇希望通过浙江省摄协公共微信平台向创作者清晰地传递上述信息。
8月,对于浙江省摄协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个月。8月9日,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携风带雨向浙江沿海紧逼。浙江省摄协会员不惧风雨,奔赴一线,记录下全省军民在迎战台风中表现的爱心、耐心、热心。他们的镜头记录下“利奇马”台风登陆前在玉环市东沙掀起的巨浪、楠溪江中游灾情、台风后的临海古城区块VR图、被淹没的大桥、“利奇马”过后的第一缕阳光、无家可归的白鹭、城门抢险、社会组织参与救援等场景。与此同时,“谢灵运杯”浙东唐诗之路全省摄影大展、“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从历史目光到时代语境”2019浙江纪实摄影大展等展事也在征稿中。
为落实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在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的指示,发挥摄影家在推进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多样的影像及视觉表现方式,展现浙东唐诗之路集千年古韵与当代风华的丰富内涵。浙江省摄协组织了2018年春秋两季的浙东唐诗之路的主题创作采风活动,周密设计影像项目方案,在全省范围内邀请了具有不同创作风格的老中青摄影家组团采风创作。其中,既有偏向于画意摄影的老摄影家,也有专注于纪实摄影的职业记者,还有五位历年“新峰计划”入选年轻艺术家加盟。浙江省摄协的第一次主题创作探索大获成功。相关作品在各个平台上发表后,不少会员感叹,原来还可以这样拍呀!
今年7月,浙江省嵊州市委宣传部和浙江省摄协联合组织省内摄影名家30多人在嵊州开展了浙东唐诗之路的采风活动。摄影家们在短短的4天时间里,用镜头和汗水盘点嵊州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文化线索和时代新貌,收获了丰硕的成果。采风摄影家丁璐青赋诗一首:“天一点点亮了/风一点点吹了过来/我卷入一片草叶/滑进剡溪清晨的边缘/触摸一千年前细密的倒影”。乡村摄影师倪宝道的嵊州影像拍摄了如诗如画的“小西湖”嵊州艇湖城市公园、“地广饶、高且爽,其土肥沃、厚且夷,山川环抱,其形胜壮丽甲于一邑”的石璜古村以及嵊州市的越剧小镇。多次参加浙东唐诗之路采风的浙江省摄协副主席王小川介绍,剡溪是诗路的枢纽,是诗路上大多数诗人行吟寻访的必经之地。为推动嵊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剡溪为枢纽、深化联动建设,打造可听可看可体验的诗路文化最佳旅游目的地、文旅融合样板地,添彩美丽浙江,为浙江省大花园建设作出新贡献,浙江省摄协主动携手嵊州市委宣传部,在秋季全省召开唐诗之路大会之际举办“浙东唐诗之路影像展”。
此外,今年春天,浙江省摄协组织实施的“相约龙泉山,奔向最高峰”龙泉主题影像创作成果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一方面圆满完成了浙江省委宣传部布置的创作任务,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协会骨干创作队伍创作个性化表达探索的深入。为贴近时代、社会创作,浙江省摄协“义乌这座城”主题影像工作坊4月在义乌文化馆开班,全省公开招募选拔的10位摄影师在业内知名导师任悦、傅拥军的带领下,从聆听当地博物馆学者关于义乌这座城历史讲座切入,摄影师在导师的指导下用近半年的时间用镜头为这座城市把脉,用各自独特的影像创作解读义乌精神和义乌现象。
提及今年的“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浙江省摄协主席吴宗其说,当年的新锐如今不少已是砥柱中流,在这个平台上,“新”从来不代表年龄约束和从业经历,“锐”并不限定影像主题与视觉形态,我们一直在挖掘的是那些对于摄影语言有着自由创新与探索,对自身和当代世界有着敏锐而独特的观察和思考的创作者。浙江摄影界也从当初的众多争议中不断推进,形成多元发展的共识。
“从历史目光到时代语境”2019浙江纪实摄影大展鼓励浙江摄影师立足本土,以纪实摄影为基本创作手段,形成一批优秀摄影专题作品,展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摄影术诞生180周年。如今,人类社会已迈入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摄影以其自身的技术发展变革和艺术理念更迭,同步书写着历史与时代的发展进步。”浙江省摄协秘书长毛小芳介绍,此次大展,既有策展团队通过各市摄协推荐定向征稿的“浙江记忆”特别单元——老摄影家徐永辉的《一户人家七十年》原作展和三十组老摄影家本土影像专题作品,又有面向社会公开征稿的新纪实专题影像和摄影手工书单元。在反映题材上,鼓励摄影师以历史的目光回望身后足迹,书写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浙江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变迁;在影像本体上,鼓励传统摄影技术和新科技背景下的各种影像生成方式不拘一格,呈现不同影像工艺的美学属性。
毛小芳表示,新时期浙江省摄协以主题精品创作项目为引领,引导会员立足本土,贴近时代,深耕细作,在推出系列个性化精品力作方面作了一系列有效的尝试和实践。2011年是浙江省摄协工作格局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自2011年以来,浙江省摄协在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广大摄影家和摄影工作者,整合省内外专业摄影资源,主动对接服务浙江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创建了浙江摄影大讲堂、浙江省中青年摄影人才研修班、摄影工作坊,组织摄影节观摩、新峰计划青年人才培养等培训平台。除传统的浙江省摄影艺术展外,还搭建了“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浙江纪实摄影大展、影像西湖艺术现场、浙江国际摄影大展等不同方向的影展平台。如何以影像艺术精品服务政府中心工作,提升项目整体艺术水准,是浙江省摄协近年来的重点攻关任务。
经过近9年的努力,浙江摄影界省、市、县三级摄协分层次多元发展已形成趋势,连续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成绩列各省第一,中国摄协会员数位列各省第一,中青年摄影艺术家群体开始集聚,被誉为“摄影的浙江现象”。毛小芳表示,在全民摄影大环境的今天,浙江省摄协将有计划地继续深入实施本土主题影像创作项目,在主题精品创作中培养、打造一支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德艺双馨的影像艺术家,为新时代留影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