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文学的悠远意蕴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作家网      发布时间:2018-01-08
 

 

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在新近出版的《走得遥远和阔大:张炜谈文论艺》中,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就散文的写作、阅读的方向性、写作的根本目的等这些中国文学命题,结合自身多年的创作经历,与我们共同探寻着个中的独到意蕴。

本书共分“谈散文”“谈阅读”“谈写作”“演讲录”等4个部分。张炜从最基本的文体散文谈起,由浅入深地展开他对中国文学上的思想探寻。在他看来,散文不仅是人们在表情达意中最朴素、最真实的文字书写,还是从事小说、戏剧等宏大艺术创作中最坚实的思想表达。它既可以让作者站在雄阔的角度,发时代之声,亦可以让他们深入自己的内心,道一己之见,表个人之情。如此一来,写好散文就不单单是体现个人文学秉赋,展示其个体文学才华的手段,更是一种交流心得体会、增进友谊了解、提高思想境界必不可少的精神活动。张炜从实用性与思想性的高度,对散文的主旨和它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予以了精彩的条分缕析,对于一些大众在散文写作上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一针见血地指出:“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家一定会是好的散文家,而写不出好散文的人,也不可能具备创作好小说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的诗歌和戏剧。这是因为抽掉了文学写作所需要的基础——基本的和正常的表达能力。”这种论断,既观点独到,又令人深省。

对于阅读,张炜则主张应尽量回到其本义上,进行深层次的有声朗读。在语音的婉转起合间,在语调的抑扬顿挫里,这种阅读不仅是个体心声的自然流露,在口口相传里,还是一种心灵的交集与文化的濡染。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有声朗读和纸质阅读,正日益受到“碎片化”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严峻挑战。书中,张炜一方面清醒地正视着这种尴尬与无奈,另一方面,他又站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提出了解决之道。那就是:我们在追求“高大上”的一系列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应该让与之相匹配的精神文明共融共生,简言之,也就是要重拾那些阅读的美好与感动,以声情并茂的情感体验,以言为心声的时代表达,讴歌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让一篇篇最美的“中国故事”在这种深情的吟颂里久久流传。除此,张炜还极为推崇阅读经典。他认为“经典的魅力来自对人性永恒的挖掘”。但同时也中肯地建议“当代作品也需要读,但需要读者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从中寻找好作品”。

文学的核心是写作,对于这个大众看起来有些高不可攀的话题,张炜在本书中却谈得极为简朴和透彻。他主张但凡写作,都应该凝聚真情实感,被人世间的风情状物所感动、所牵引,才谈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他说:“一个作家如果不能在他漫长的生活道路中找到其生命基调,那么就不能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不可被取代的作家;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力量的写作者。”他进一步倡导“非职业的写作”,不主张“动不动就将写作打上职业”的印记,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我们的每一分钟的劳动也就失去了创作的意义,只是制作和操作了”。

他的演讲录则更是处处展现出他的文学个性,将其坚实而卓绝的文学创作实践,进行了用心的梳理和回顾,并结合文艺繁荣与发展的大背景,回答了大众在阅读与写作中所遇到的困扰和疑惑。

本书集中体现了张炜真诚、朴素的文学创作观,不仅是对他几十年执著如一的文学实践的用心总结,也是他运用文学理论,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的一次理性寻根。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