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早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化风景里独特而亮丽的景象。据《新京报》报道,2013年之后,IP概念改变了网络文学,各方认识到,网络文学也是互联网流量入口,资本开始大规模介入。从2013年至2015年,腾讯、百度、阿里三巨头相继加入网络文学的战场。2015年,江南以3200万元的年度版权收入,位列作家富豪榜第一名。网络文学的资本局,从未像今天这么喧闹浮华,这么引人瞩目。
尽管面对网络文学的“资本盛宴”,一些纯文学爱好者捶胸顿足,甚至有人认为文学创作不该跟资本发生关系。但不可否认,网络文学从诞生之初,就不是象牙塔里的高头讲章,如何贴近读者、与市场交融,进而形成网络文学创作、阅读和衍生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本就是网络文学发展应走的路径。首先应当肯定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下,对网络文学场域进行竞争和分化,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它一方面可以促使更多人关注文学,促进狭义的文学世界和现实生活密切交融,还能借机保护作者的原创版权,对优质原创者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但也应看到另一方面,“资本盛宴”背后的虚热与浮躁,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
版权保护问题依然是网络文学中的难题。《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白皮书》曾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盗版侵权模式变得更加复杂及隐蔽。目前,我国主要的侵权模式表现为网络站点侵权模式、文档分享平台侵权模式、云储存侵权模式、应用软件(APP)侵权模式等几大类。”但应看到,不少小的网络文学网站缺乏合理的原创保护机制,对抄袭、滥用等侵权现象缺乏有力的监管和处罚措施。以2014年的一项调查为例,当年中国网络文学作者因盗版造成直接损失约为77.7亿元,按5:5分成计算,作者和网络平台的损失均达38.9亿元。这笔损失不仅是对原创作者权益的侵害和创作热情的打击,对网站的信誉度和网文创作的环境也有恶劣影响。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也不能只追求点击量,若“刺激眼球”成为网文追求的目标,色情、暴力等内容势必大量涌入,长期来看,这对网络文学的社会效益伤害很大。今年6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明确提出对从事网络文学原创业务、提供网络文学阅读平台的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进行社会效益评估考核。这对网文的长期健康发展会大有裨益。
相比前文所述的问题,从观念上让参与网文创作和传播者更加理性,则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更漫长时间才能化解的难题。IP大热,令不少年轻人“眼红”已经名利双收的成功人士,不考虑实际情况,就贸然投入网文创作中,乃至阻断了正常的学业,这显然是不可取的。看到别人“红火”的同时,也得看到其创作质量、资本运作的优势,以及更多不为人所知的失败者的苦楚。不能因为少数人成功的“幸存者偏差”,就对网文创作一拥而上,把他当成成名获利的捷径。时刻保持理性的态度,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再投入网文创作中,才是应循的道路。
资本局是诱人的,但也是泥沙俱下的。在浮华喧嚣之外,经过历史的淘洗和读者的鉴别,既能让那些真正的经典文本留存下来,进入文学史的主流叙述。而在资本收益者那里,没人能在盲目和躁动中获得成功。时刻小心繁荣下的泡沫,让网文生态和市场健康化,全民化,进而才能保证网文的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