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下文学的大花园里,网络文学犹如雨后春笋,从肥沃的互联网土壤中迎春生发、朝气蓬勃。面对广阔的天空,茁壮的春笋如何长成茂林修竹?近日,一场以“网络文学的现状和未来——兼谈广西的网络文学”为题的研讨对话在北海举行。主办方《南方文坛》杂志联合广西作家协会,以“2017年度广西青年批评家培训班”为契机,邀请国内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给当下网络文学现状“把脉”,为广西网络作家指点迷津。
网络作家或是文学“高峰”的突破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网络文学以低门槛、自由状的姿态跻身互联网大军阵营,蔚为壮观的创作和阅读队伍,从文学圈横跨影视界,将网络文学变成了“香饽饽”。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达7.31亿,移动网民规模达6.95亿。另据有关统计,近10年发表在互联网上的“原创文学”作品,已超过近60年所印刷的当代文学总和。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更是成了火爆影视市场的生力军。著名评论家、中国文联副主席郭运德认为,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扩大了文学影响力,打破了精英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为文艺创新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从1998年痞子蔡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算起,我国网络文学已走过近20个年头。2015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70亿元,中国网络小说开始在北美流行,吸引上百万英文读者。目前,我国网络签约作者已突破250万,浙江、江苏、上海、广州等地已成立网络作家协会。
面对这样朝气蓬勃的态势,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认为:“网络文学作家很有可能是未来中国文学在‘高峰’上的突破。”在他看来,网络文学兴起,营造了一股新的文学热情。一个民族要出现经典作品,必先形成一定广阔气势。网络文学来自民间,作家处于较为自由状态,一部部作品在发出声音、相互碰撞、凝聚思考之后,很可能孕育经典的出现。
然而,面对异军突起的网络文学创作队伍,陈建功发现各级部门对网络文学仍比较生疏。许多部门还停留在“集训”“表态”或宣示“重视”的层面,在制度建设和工作方式上少见创新。陈建功呼吁各级有关部门对新的文艺形态“跟上节拍”,有效促进网络文学在市场经济下健康发展,期待网络作家能在众声喧哗中找到自己的新路,为中国文学新经典的出现提供可能性。
网络文学需“淡定哥”“淡定姐”
一边是蓬勃发展势头正盛,一边是作品良莠不齐备受争议,时下网络文学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况。由于门槛低、内容形式不受约束、网络节奏快和作者生存压力影响等,网络作家每天面对几千甚至上万字更新的状态,郭运德将这种状态比喻为“狗赶兔子似的奔跑”。他在分析当前网络文学存在问题时指出,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受商业化、娱乐化等影响,网络文学快餐化的味道很浓,许多作品只是追求瞬间感动,而不是追求永久感动,甚至一味为了迎合读者,过度追求新奇和低级趣味。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出现流水账、模式化、低俗化等现象,大量抄袭现象应运而生。
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热播剧《锦绣未央》日前便遭到12位作家联名起诉。据有关统计,2014年盗版网络文学导致PC端付费损失40多亿元,移动端损失30多亿元。网络文学成了抄袭重灾区,盗版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阻力。作为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长的陈建功表示,网络作家版权问题应受到重视,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网络文学科学管理和引导,发动文学组织、网络作家提升维权意识,提高作品原创能力和文化品位。
“批评家应为文学新形态提供新的思索,网络文学还需严肃文学进行参照。”著名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在担任茅盾文学奖评委时发现,“真正让人感动的作品微乎其微”。自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开始,就有网络文学参评。尽管该奖向网络文学打开一扇门,但离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文学”仍有一定差距。孟繁华表示,当下文学创作出现多样性,但文学评判标准缺乏匹配性。该如何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评判?需要与时俱进,透过繁华抵达经典的精神与回归文学价值本质。
“网络文学需要‘淡定哥’和‘淡定姐’!”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协副主席、《芳草》杂志主编刘醒龙认为,无论网络文学怎么发展,都要回到文学本身,文学基本的东西始终存在,网络文学也需要经典化。如果不把一些障碍化成营养,经典便难以出现。这些经典,便是“一定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符合这个时代的潮流”。欲速则不达,文品还要人品。“网络作家一定要沉得住气。站在潮头,后退几步,才能看得全面和真切”。
融入真正的网络化创作姿态
在当天的研讨对话现场,既有“50后”作家、评论家,也有“80后”网络作家。双方谈及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代沟”现象时,“80后”网络作家希望能得到传统精英作家的认可。传统作家希望网络作家一定要用作品说话,树立上高原、攀高峰的文学理想,努力做“大神”的同时,也要立志成为“大家”。
著名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员邵燕君带领其网络文学研究团队来到现场,给广西网络作家阐述近年网络文学研究情况,现场给作家“把脉”。邵燕君团队研究发现:“有爱”的地方,就有文学的存在。网络文学要“有爱”,不能“无情无义”。在她看来,一种健康运转的商业机制,能促使“有爱”文学可以通过“有钱”方式良性互动。将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与伟大的文学传统连通,将粉丝们的爱与古往今来人们对文学的爱连通,才能让文学的精灵在守望中重生。
近年来,广西先后涌现了辛夷坞、十四夜、我本纯洁等一些成功销售影视版权的网络作家。其中,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成为网络文学都市言情类的代表作之一。今年3月19日,根据十四夜热门穿越小说《醉玲珑》改编的同名影视剧杀青,该剧被网评为2017年最受观众期待的古装剧……然而,与浙江等网络文学较为蓬勃的省份相比,广西网络写手活跃在全国主要文学网站虽达上百人,但有知名度的寥寥无几。邵燕君认为,网络文学是突破地域局限的文学,广西网络作家想要在网络闯出一片天地,既需要文学真内功,也需要积极投入主流网站的主流创作,以互联网思维融入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学创作,在网络文学的“武林门派”中,研发出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派”。
2015年,广西创办网络文学大赛;2016年,广西作协成立网络文学委员会,都致力于挖掘网络作家人才。有“中国文坛批评重镇”之称的《南方文坛》早在2008年就关注网络文学,组织过多个讨论专辑,举办过多场针对网络文学的研讨会和培训班。然而,《南方文坛》主编、著名评论家张燕玲表示,网络小说巨大的市场效益,再次证明了通俗文学的半壁江山,文学批评如何对此发出有效的声音,仍然是一种时代的人文担当。而她在参与评审的国内一些网络文学奖项中,依然很难看到广西网络作家的作品,认为广西网络作家仍然需要“加一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