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聚焦小剧场发展,北京市文联一行赴繁星戏剧村调研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3-05-15

  5月10日下午,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党组成员、副主席白靖毅一行赴繁星戏剧村调研小剧场舞台艺术发展,与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白爱莲,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国家一级导演黄盈,繁星戏剧村创始人、北京天艺文娱董事长樊星,哲腾(北京)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傅若岩,小柯剧场总经理、音乐剧制作人谢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讲师、青年话剧导演丁一滕等戏剧一线创作者、剧场管理者等进行座谈。北京市文联活动交流部主任、北京市文艺家服务中心主任廖挺、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柴莹等参加会议。

  此次调研是市文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大调研工作精神,以调研推动首都文艺和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市文联一行首先参观走访了繁星戏剧村,了解繁星戏剧村建设情况及未来规划,随后与嘉宾进行了专题座谈。

  与会嘉宾围绕小剧场舞台创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小剧场对北京戏剧创作生态的培育作用,以及新时代以来小剧场创作在思维模式、体制机制、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变化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文联组织如何进一步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推动舞台艺术创作提供了良策。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白靖毅

 

小剧场对戏剧生态培育的重要作用

 

  与会嘉宾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小剧场对戏剧人才培养、戏剧生态培育的重要作用。傅若岩指出,以小剧场创作为主的北京大学生戏剧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等品牌活动,经过十余年的耕耘,培育了一大批当下仍活跃在创作一线的戏剧编创及表演人才,有力推动了北京戏剧市场的繁荣。黄盈则从市场角度强调了小剧场作为作品“试金石”所发挥的预演、试水功能,为更多优质剧目在打磨提升中由“小”转“大”走上更广阔的舞台提供了可能性。丁一滕坦言,正是因为小剧场,让自己的作品被看到,鼓舞着像他一样有艺术理想的年轻人走上戏剧创作的道路。


发言嘉宾

 

重新理解定义“小剧场”的丰富内涵

 

  针对当下小剧场存在的剧场空间萎缩、场地申请使用难、运营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嘉宾们建议赋予小剧场更加丰富的内涵,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一是要充分认识小剧场为戏剧艺术探索提供的无限可能。白爱莲表示,自己在进行京剧《浮生六记》、曲剧《我这一辈子》等创作时,就是希望通过小剧场这个舞台寻求戏曲的多样化表达方式。二是要赋予小剧场更加包容多元的内涵。黄盈建议,管理者首先要明确小剧场是做什么的,结合其服务对象、管理模式等综合考虑小剧场空间可供挖掘的意义和价值,探索小剧场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以小剧场搭建国际戏剧交流的平台。比如,既可以可以将繁星戏剧村等戏剧新文艺群体创作的戏剧IP推广到海外,也可以将国外戏剧团体的原创剧目引进来,畅通戏剧民间交流渠道。

  陈宁在总结中首先对各位嘉宾对北京舞台艺术发展的关心表示感谢,并对大家对小剧场发展以及文联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回应。

  一是要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抓好戏剧创作源头,夯实打磨一剧之本。充分发挥市文联文艺创作扶持专项资金项目、老舍剧场文艺创作孵化项目的导向作用,推动优质剧目走上舞台。建立作协、剧协、视协、影协等文艺家协会联动机制,共同为优质文艺IP创作、多艺术门类成果转化提供思路。

  二是整合利用优质资源,在人才发现培养上找准发力点。提升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老舍戏剧节等文联现有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以节演展赛为平台,发现、培养、凝聚一批戏剧创演人才。积极与在京文艺高校、文艺院团合作,给予更多有戏剧理想的青年创作人才展示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北京戏剧创作生态,让北京真正留得住人才。

  三是加强顶层设计,将老舍剧场平台打造为优质剧目的创作孵化摇篮。用活场地资源,探索老舍剧场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之路,为剧目合成、剧目首演、发布推广、打磨提升、创作分享等提供更多便利,让更多的优秀戏剧人才在老舍剧场这个舞台上走出去。

  此外,对于大家提出的小剧场空间管理归口、备案审批等方面的疑问,市文联也将进一步汇总梳理具体问题,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增进社会各界对文艺工作者需求的了解,推动相关问题解决。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