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妃醉酒》看京剧经典传承
3月22日晚,北京京剧院梅派经典剧目《天女散花》《廉锦枫》《贵妃醉酒》作为“北京市文联团体会员单位原创剧目小剧场演出季”闭幕剧目,在北京老舍剧场隆重上演。
戏曲是一门具有高度形式感美学的舞台艺术,而京剧作为戏曲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剧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被誉为“国剧”“国粹”。此次上演的两出折子戏《天女散花》《廉锦枫》和《贵妃醉酒》都是梅派经典。《天女散花》是梅兰芳大师早期创演的古装新戏,取材于佛教《维摩诘经》。《廉锦枫》取材于清代李汝珍的警世小说《镜花缘》,讲述了廉锦枫为孝奉老母潜海捞参,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礼教文化中的“孝行天下”。
作为梅派京剧最负盛名的经典之作,《贵妃醉酒》讲述了杨贵妃奉唐明皇之命在百花亭侍宴,相约饮酒赏花,不料当晚杨贵妃在百花亭候驾多时,却一直未见君王,忽报皇帝驾转西宫梅妃处。杨贵妃失宠苦闷,万端愁绪无以排遣,于是独自饮酒解闷,酒入愁肠醉后更觉烦闷,后郁郁回宫。
反复改良成就国粹经典
《贵妃醉酒》之所以成为京剧经典之作,离不开戏剧大师梅兰芳对其的加工改良。1914年,梅兰芳将改良过的《贵妃醉酒》作为大轴剧目在上海公演,他从“京剧思想”和“京剧技术”两方面入手,调整了部分不合时宜的情节和唱词念白,随后在数百场演出中边演边改,反复推敲,愈改愈精。
《贵妃醉酒》中梅兰芳饰杨玉环
(图片选自《舞台生活四十年》)
《贵妃醉酒》是一出歌舞并重的戏,梅兰芳先生以东方美学为原则,将杨贵妃行走、上桥等生活化的行动,以及观鸳鸯、赏鱼、望雁等动作舞蹈化,通过扇舞、云步等身段动作将贵妃的心理状态外化,并在卧鱼身段的同时加入闻花、掐花、扔花等动作,为卧鱼的身段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与此同时,梅兰芳大师还对剧中杨贵妃三次衔杯饮酒翻身下腰的身段做了层次化处理,将贵妃由微醺到沉醉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把杨玉环的雍容华贵、千娇百媚刻画得栩栩如生。中途贵妃更衣退场后,通过高力士、裴力士二人的对话,巧妙的将封建社会深宫女子的悲惨命运一语点破,即便是“六宫粉黛三千众,三千宠爱一身专”的杨贵妃,也难逃受压迫的命运,从而揭示了这部剧深刻的思想内涵。
正是梅兰芳先生对《贵妃醉酒》倾尽毕生心血的精雕细刻和尊重京剧古典艺术之美的精心改良,为这出戏重新注入了适应时代潮流的“京剧思想”,提高了京剧的社会层次和艺术水准。梅兰芳先生在访日、访苏、访美等的演出中,都将《贵妃醉酒》作为重点演出剧目,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
传承中延续京剧古典之美
梅兰芳先生晚年格外钟爱《贵妃醉酒》,向其子梅葆玖亲自传授。在梅葆玖先生长达数十余年的演绎传承下,《贵妃醉酒》成为不折不扣的梅氏经典。
本场《贵妃醉酒》由梅派第三代传承人胡文阁饰杨贵妃,胡文阁于2001年拜梅葆玖先生为师,也是唯一一位男旦传承人。舞台上,他通过细腻而充满美感的表演,将杨贵妃从热切盼君、辗转思君、酒醉怨君恨君的心路历程徐徐展开。
《贵妃醉酒》中胡文阁饰杨玉环
在胡文阁手里,有两件师父留给他的物件,其中一件“洒金纸扇”就是梅葆玖先生为演《贵妃醉酒》专门定制的道具。2013年1月,在梅派男旦传人传承仪式上,梅葆玖先生将这把象征“梅派艺术”的洒金纸扇,亲手传给了胡文阁。
在最早版本的《贵妃醉酒》里,杨贵妃用的原是羽毛扇,后来梅兰芳先生在演出中将羽毛扇换为纸扇。折扇材质由羽毛到纸的这一变化,也为人物气质增添了几分端庄,扇面中艳压群芳的牡丹,也更加符合杨玉环的“贵妃”的身份。
一把小小的折扇,体现了师父对胡文阁传承发扬梅派男旦艺术寄予的厚望。谈及自己作为梅派传承人的感受,胡文阁感激师父生前的倾囊传授,从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到人物塑造表演的细节,每一样师父都一丝不苟地教授着弟子们。自己在多年的舞台表演过程中,也更加重视技艺的娴熟精进、对舞台的整体驾驭,随着自身阅历的丰富,也更加体会到京剧艺术的纯粹,是值得倾注一生的事业。
梅兰芳和梅葆玖毕生都致力于发扬传承京剧传统艺术,尤其注重对京剧艺术资料的留存。梅兰芳先生生前通过回忆录、电影、唱片、剧本集等形式记录梳理自己毕生在京剧传承创演中的体会收获,这些珍贵的文字及音、影资料,也为后来人传承研究梅派和京剧艺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
梅兰芳在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中说:“每一个戏剧工作者,对于他所演的人物,都应该深深地琢磨体验到这剧中人的性格与身份,加以细密的分析,从内心里表达出来。同时观摩他人的优点,要从大处着眼,撷取精华。不可拘于一腔一调、一举一动的但求形似,而忽略了艺术上灵活运用的意义。”希望以胡文阁为代表的梅派传承人,秉承京剧大师梅兰芳和师父梅葆玖的言传身教,传承发扬好京剧国粹艺术,让更多的观众领略到京剧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