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天,一场突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有一群逆行而上的英雄不顾自身安危,在防疫抗疫前线上奋勇战斗。疫情牵动人心,英雄鼓舞斗志,在北京市文联发出开展阻击新冠肺炎主题文艺作品创作的倡议后,首都文艺工作者积极行动,第一时间扛起文艺刀枪,记录感动瞬间,讴歌英雄事迹,宣传疫情知识,唱出众志成城为武汉加油的高亢歌声,吹响齐心协力共抗疫情的文艺号角,将所思所想所感转化为文学、诗歌、戏剧、美术、书法、篆刻、摄影、民间艺术、音乐、舞蹈、曲艺、杂技、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筑成了防疫抗疫的文艺战斗堡垒。
电视篇
青少年“艺”起前行
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北京视协理事,儿童剧编剧、导演潘思齐,在疫情期间为长时间不能出门的小朋友和家长创作了原创童话故事《雪立方》,邀请北京视协青少年影视创作基地的学员在家参与故事“云”录制,以“小朋友自己给小朋友”讲故事的特殊呈现形式,为有需要的家庭送去这些高质量的童话睡前故事。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还将继续组织会员及社会各界创作助力防疫抗疫的视频作品。
电影篇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北京电影人积极作出响应,为武汉人民加油鼓劲,与全国人民共克时艰。待到阳光满城,我们一起去看武汉最美丽的春天。
书法篇
面对肆虐的疫情,首都书法家积极响应北京市文联、北京书协的号召,拿起手中的刀笔,用特有的艺术创作方式来记录这场特殊的“战争”。北京书协于1月30日发出倡议,号召首都书法家积极行动起来,为取得抗击疫情胜利尽一份力量,争做有情怀、有担当、有奉献的书法工作者。计划待疫情平稳后,北京书协将会同有关部门对会员捐赠的书法作品进行公开拍卖,所得款项捐赠给国家指定部门。截止目前,广大会员积极响应,提交主题书法作品和篆刻作品。作品从不同侧面歌颂了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同舟共济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礼赞了广大医务工作者闻令而动、大爱无疆、守护生命的崇高使命和责任。
龙开胜
张世俊
张有清
张维忠
郭孟祥
冷万里
冷万里
高希祥
康阿清
康阿清
黄添喜
杨吉祥
王宝星
王建勋
王选斌
吴彤彤
吴彤彤
王贵福
李建成
刘国永
刘国永
杨陌
杨陌
赵宝宏
张向辉
张向辉
文学篇
当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正席卷全国,时刻威胁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阻碍着中国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一场空前的举国动员,也正不断汇集起四面八方的力量驰援疫区湖北,全国人民正夜以继日英勇奋战抗击疫情。早在十一年前,新华社记者、报告文学作家朱玉在《北京文学》发表的报告文学《巨灾对阵中国》,就以超前的眼光和丰富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灾难来时的窘况,提出了如何应对“巨灾”这一严峻的社会公共课题。
为了理性面对当前这场灾难,提升今后全社会防灾抗灾的能力。从今天起我们特连载朱玉的报告文学《巨灾对阵中国》,期望能引发全社会的共同讨论和深刻反思。
报告文学连载:
巨灾对阵中国(十四)
作者/朱玉
巨灾时代已经来临?
巨灾,巨大的灾难,巨大到超乎人类想象力。
近百年来部分巨灾事件包括: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死亡6万多人;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8.2级地震,死亡142807人;1939年1月24日智利南部边境7.8级地震,死亡2.8万人;1970年5月31日秘鲁钦博特7.8级地震,死亡66794人;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西南太平洋海底8.1级地震,死亡3.5万人;1990年6月21日伊朗西北部里海沿岸7.3级地震,死亡5万人;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海啸,死亡20多万人。
此外,1927年4月美国密西西比河特大洪水,6.7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淹,2000多人死亡,60多万人丧失家园;1937年印度加尔各答暴雨洪水,死亡30万人;1943~1944年孟加拉国暴雨洪水,死亡100多万人;1970年11月12日原东巴基斯坦台风风暴潮,30万人死亡;1971年越南暴雨洪水死亡10万人;1991年4月29日孟加拉台风,113.8万人死亡……
中国是世界上巨灾特别严重的国家。据历史灾情统计资料,自20世纪以来的100余年,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大约造成1250万人死亡(其中直接死亡约400万人,灾后饥荒、瘟疫等间接死亡约850万人),其中大约2/3即830万人死于巨灾事件,而且许多巨灾事件的伤害很大。例如: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0万人;1938年6月黄河花园口因人为轰炸决口,黄河泛滥9年之久,因水淹、饥荒等死亡89万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但巨灾事件仍不断发生。据统计,1950到2008年,共发生巨灾事件13次,平均4到5年发生一次,巨灾事件共造成直接死亡45万人。巨灾事件发生次数约占同期世界的1/3,造成的人口死亡数量约占世界40%。
典型巨灾事件包括:1966年3月22日河北邢台7.2级地震、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7.7级地震、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地震、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7.6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1954年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特大洪水,1963年海河流域特大洪水,1975年淮河上游特大洪水,1991年长江、淮河特大洪水,1998年长江、松花江、珠江特大洪水;1994年9417号台风风暴潮、1997年9711号台风风暴潮等。
巨灾,这个不受欢迎的客人,从来都青睐中国。
在中国,巨灾的定义是,每次死亡500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1990年的价格标准)以上。符合其中一条,即成巨灾。
巨灾,发一处而动全身。
巨灾,是关系全局的重大灾害,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
因此,必须有举国之策,使用举国之力。
1900年至2004年,中国巨灾发生55次,平均1.9年发生一次。
就是在中国首都北京,也未曾从巨灾中幸免。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震中距北京只有100多公里之遥。唐山地震时,北京同样出现了房倒屋塌、百姓奔走于外避灾的局面。
被大家公认为“福地”的北京在历史上,曾经成为大地震的震中。
1679年9月2日(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国河北省北部燕山地震带发生大地震。这次地震是中国东部人口稠密地区影响广泛和损失惨重的知名历史地震之一,是北京附近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
这是一次典型的巨灾,震级估计为8级。据史书记载,以河北省三河县和北京市平谷县的灾情最重,震中烈度为11度,破坏面积纵长500千米,北京城内皇宫有多处损坏。
灾难专家们原本以为,中国巨灾的发展特点是:1950年至2004年期间,以1976年为明显分野,1950年至1976年,死亡人数巨大;1977年至2004年,直接经济损失巨大。
如果这个规律成立,就可以说明,中国通过几十年来的防灾减灾工作,自然灾害已从死亡人数为标志,转入以直接经济损失为标志。
汶川地震和南方冰雪灾害,打破了这个曾被认为已经成立的规律。
仅2008年1月,中国南方冰雪灾害,上千个亿的经济损失就接近了常年中灾难的直接经济损失。谁也没有想到,几个月后,更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了,这次自然灾害,不但带来了上万亿的经济损失,把冰雪灾害的损失远远抛在后面,而且,死亡人数超过常年平均的几十倍。
以上事实,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巨灾发生将进入一个转折点:1950年到1976年,死亡人数巨大,经济损失较小;1977年到2007年,死亡人数较小,直接经济损失巨大;2008年开始,死亡人数巨大,直接经济损失巨大。
一切皆是大自然设定的谜团。
如果第二种假设成立,结论只有一个:中国,进入了巨灾时代。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
2006年,教育部、公安部等10个部门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其中要求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这个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3号令下发的政令,自当年9月1日起施行。实行的结果怎么样呢?
全中国有中小学校、幼儿园66万所,到汶川大地震前,按照要求每学期进行演习的一共有70所学校。
汶川大地震后,进行演习的学校有所增加,演习的学校到了一万多所。震后一个数字意味着从灾难中的警醒,但可惜,警醒的面太小,警醒的人太少,警醒的程度太低!
难道说,那么多人,甚至那么多孩子的鲜血,还不足以让活着的人认识吗?
他们付出珍贵的生命和鲜血,不是只让我们流泪痛心之后就可以了事的!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两个州,数以万计的房屋被淹和数十万户家庭断电,1200多人因灾死亡。事后,美国对不利的救灾工作进行了反思,将需要改进的地方列出来,一共列了一百多条。
中国具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和在灾难中越挫越勇的伟大精神,但是,我们却缺乏在灾难前预防的机制和意识,以及在灾难后及时反思的诚恳态度。
在中国更多的是,在灾难中稍微一缓过神来,立即转入单纯对伟大精神的歌唱之中。
而在一个又一个巨灾面前,甚至有些是重复发生的巨灾面前,仅有招展的伟大精神是不够的,需要的是伟大的精神加上科学的、老老实实的、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工作,和前瞻性的防范——哪怕是一点点防范呢,在巨灾发生时,都会像叶志平一样,得到出乎意料的回报。
巨灾,让我们的某些建设倒退了几十年,跌进了波浪前进的低谷;但至少,我们的认识,应该有螺旋式的上升,否则,巨灾的发生给人们的教训,便成了“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安全事件,无论是事故灾难还是公共卫生事件,巨灾可能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袭。
人类大约平均每30年到50年就会发生一次新的大流感,现在距上一次暴发的1968年,已经40年有余,新的一波流感大流行的概率在增大。
对人类造成最大灾难的,不是原子弹,而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流感。以上个世纪为例,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全球死亡4000万人;1957年的亚洲大流感,全世界有400万人罹难;1968年的香港大流感,200万人死于非命。
人类高度警惕禽流感,就是生怕在感染者身体上将禽流感和人流感整合,形成一种新型病毒,那将是人类的一次灭顶之灾。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是一次典型的由恐怖主义发动的巨灾,可以想见,恐怖主义绝不会就此罢手,杀死很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恐惧,一直是他们的宗旨。
……
巨灾之所以与普通灾害不同,就是因为国际上对巨灾的预测,仍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
很多巨灾都发生在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巨灾的地方,它无影无踪,目前的科学技术,尚不能有效应对。唯一让我们了解的是,平时的救灾机制和体制、资源储备等,对于巨灾统统不适用。
它需要的是,人们更深层次的认识,更直接的防灾理念。
这是一切的一,也是一的一切。
后 记
汶川大地震后十天,四川一所偏僻中学的校长,站在他的操场上,用他千修百整,最后终于平安度过大地震的一栋教学楼,教育了我,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防患于未然。
他就是拙作中的主人公之一——叶志平。
在作为老师讲课时,每当我讲到灾难报道这一课时,总会从台下收集到几双不以为然的眼睛。眼睛是会说话的,它们在说:“至于那么怕死吗?”
死亡是人类的共同归宿,我们每个人都会踏上这条道路。但是,我们不能愚蠢地去死。我们不能茫然无措地面对灾难,我们不能身处种种灾难之中,却假装对灾难视而不见,假装它从来不曾发生。
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民族。我们需要的,是沉淀下来经验和认识,为亲人,为民族,也为这片亲爱的土地。
知我者谓我心忧。
假如读者从这篇报告文学中略微多了一点对灾难的认识,平时多注意了一下灭火器和逃生通道,那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位记者,在作品之外收获的最为欣慰的果子——为了这篇作品,我在北京最酷热的时候,拼命采访。身边掠过的,是高高兴兴地去观看奥运的人们。
谨以此文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那些走远的人儿,一年了,我们依然很想你们。
完结
【作者简介】
朱玉,女,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进入新华社工作,现常驻香港,为新华社亚太总分社常务副总编辑、高级记者,中共十八大代表。
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纪录片大奖,其以汶川地震为背景撰写的报告文学《天堂上的云朵》获2008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报告文学第一名、新世纪第四届《北京文学》奖一等奖,并获得鲁迅文学奖提名;《巨灾对阵中国》获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报告文学第一名、新世纪第五届《北京文学》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