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北京文艺在发力(十八)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0-03-06

  2020年春天,一场突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有一群逆行而上的英雄不顾自身安危,在防疫抗疫前线上奋勇战斗。疫情牵动人心,英雄鼓舞斗志,在北京市文联发出开展阻击新冠肺炎主题文艺作品创作的倡议后,首都文艺工作者积极行动,第一时间扛起文艺刀枪,记录感动瞬间,讴歌英雄事迹,宣传疫情知识,唱出众志成城为武汉加油的高亢歌声,吹响齐心协力共抗疫情的文艺号角,将所思所想所感转化为文学、诗歌、戏剧、美术、书法、篆刻、摄影、民间艺术、音乐、舞蹈、曲艺、杂技、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筑成了防疫抗疫的文艺战斗堡垒。


舞蹈篇

我想对你说……

  王芳是一名援鄂抗疫的医生,作为专家组来支援救治重患,被安排在鄂州中心地方医院的监护病房。她的身边还有若干个名叫“王芳”的志愿服务大军……王芳在出发前说:“我来湖北援助,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军医学院毕业的学员、一名白衣天使应尽的义务。我只想做好自己,救治更多的患者,让这个社会早日回归正常!”

  作为王芳的朋友,中国铁路文工团演员、中国舞协会员、北京舞协会员、中国志愿者协会会员赵帅以她的故事为创作背景,在学习雷锋纪念日之际将创作的舞蹈视频短片呈现给大家,用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新时代正能量。

我想对你说...jpg


电影篇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北京电影人积极作出响应,为武汉人民加油鼓劲,与全国人民共克时艰。待到阳光满城,我们一起去看武汉最美丽的春天。

北京电影人为武汉人民加油鼓劲
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冯远征以及演员范明、杨幂、潘粤明、关晓彤为武汉加油鼓劲


文学篇

  当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正席卷全国,时刻威胁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阻碍着中国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一场空前的举国动员,也正不断汇集起四面八方的力量驰援疫区湖北,全国人民正夜以继日英勇奋战抗击疫情。早在十一年前,新华社记者、报告文学作家朱玉在《北京文学》发表的报告文学《巨灾对阵中国》,就以超前的眼光和丰富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灾难来时的窘况,提出了如何应对“巨灾”这一严峻的社会公共课题。

  为了理性面对当前这场灾难,提升今后全社会防灾抗灾的能力。从今天起我们特连载朱玉的报告文学《巨灾对阵中国》,期望能引发全社会的共同讨论和深刻反思。


  报告文学连载:

巨灾对阵中国(十三)
作者/朱玉

他山之石

  中国是饱受灾难折磨的国家之一,而不是面对灾难的唯一国家。

  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宣传。

  据资料提供,地处板块分界处的日本,经历过不计其数的大小地震,惨痛的教训让日本政府和国民不断反思并总结经验,通过提高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的抗震标准等手段来提高抗震能力。同时,可供地震灾害发生时使用的应急用品也得到大量研究和开发。这些应急用品大体上可划分为食品、生活用品和自救工具等3大类。

  应急食品主要有:开罐即可食用的大米粥、小豆糯米粥、兑水即可食用的被称为“万年饼”的压缩饼干、可直接食用的“大酱汤”、杂烩菜及其他各类速食蔬菜、保存期较长的饮用水等。这些应急食品和饮料大约有上百个种类,保质期大多在5年以上。

  应急生活用品有:简易坐便器、男性便携小便袋并配有除臭剂和液体固化剂以及塑料袋等附件。此外,还有防灾腰包、安全帽、头巾、防毒面具、便携报警器、应急灯、便携充电器、手电筒、防灾蜡烛、雨衣、简易帐篷、睡袋、灶具和炊具等一系列物品。

  这些物品均很适合地震发生后的应急使用。

  比如,简易坐便器包括5块树脂板一个坐便圈和若干塑料袋,组装方便快捷;防灾腰包上有反光带和ID卡,很容易让救援人员发现并确认身份;用便携式充电器充电一分钟可使手机连续通话3分钟或待机90分钟;警报器可连续鸣叫5分钟;防灾蜡烛能连续燃烧100个小时;防灾净水器能将雨水、洗澡水、河水等净化后直接饮用。

  自救应急用具包括:小型便携灭火器、家庭防灾急救医药箱、救护用具(包括铁锤、铁锹、铁铲、铁镐、锯子、老虎钳等)、防水作业灯、防水鼓风机、小型发电机、梯子、简易消防输水管及管架、简易担架等。

  由于日本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自然灾害较多,所以日本国民防灾意识普遍都很强,家中大都储备有灾害应急用品。根据居住环境的不同,应急物品储备也各有侧重。居住在城市高层住宅中的人,由于地震发生后容易被困,因此家中几乎都储备有防灾应急用品和自救用具。而居住在单独小楼或小院中的居民,由于容易逃离现场,所以应急用品的储备侧重于简易帐篷、防灾衣物等。

  日本家庭的防灾包放在门口的柜子里。防灾包里有手电筒,隔湿的坐垫,小收音机,外套,口哨,雨衣等,另外,把护照,存折等重要东西也都放在一个包里,家里储有三天的方便面,罐头等食品,一箱水,小的煤气灶及煤气罐6罐。

  为什么要储备三天的食品,而不是更多或更少?

  日本人解释说,三天后,救援就会来临了。

  很多日本人在枕头下放一双厚袜子,以防地震后的破碎玻璃。

  幼儿园,小学校每年开学要带两个罐头去作防灾食品,没用的话,第二年带回来,换新的带去。

  日本人的住家家具也很有特色。日本人的卧室里几乎没有家具,被褥等都放在壁橱里,壁橱都是横拉门。横拉门除了能够节省空间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在地震时由于晃动而自动开启,从而造成里面存放的东西滑出来造成人员伤害。

  日本家庭里比较沉重的家具一般都尽量支到天花板,实在支不到的在上面加上一个可伸缩的撑脚,尽量和天花板成为一体,电视电脑用专用的东西粘上,避免地震时掉下或倒塌。

  针对青少年的保护,夏天6点,冬天4点半,日本的小区里会广播,天要黑了,每一个好孩子都应该安全回家了。社区里到处贴着好孩子怎么应付诱惑,很多小店或者住户的外面,都贴着安全110的标记,孩子们都知道,遇到危险,可以到那里求助。

  防灾理念的先进和深入人心,使得日本人成为防灾意识最为明晰的民族,从他们到中国旅游,都可以看出来:他们一进宾馆,即刻查看宾馆的紧急出口,这一良好习惯,让日本客人在中国多次的宾馆火灾中,训练有素地全身而退。

  而中国客人呢,入住后也会去察看,看哪一层有洗脚房,哪一层有按摩,卡拉OK的包房又在哪儿。

  去年中国发生四川大地震以后,日本政府迅速普查了中小学校的校舍状况,对危房进行了大规模的检修。

  如果细心观察,至少还可以看到日本以下的措施:

  “防灾头巾”是学生入园入学必需用品,用于防止地震时硬物掉下时砸伤头部。厚度约一二厘米,里面装填了缓冲材料,式样好像一块长条毛巾对折之后缝住一条边,加上两条带子系在脖子下,下方呈裙摆形,护住肩膀。做工十分精细,内侧面有一个装了口罩的小口袋,带子是可调节的宽边松紧带,装在精致结实的外袋里,刚好套在儿童课椅的靠背上。每人一个,灾情发生时随时可用。

  训练时,孩子们头戴防灾头巾迅速撤离教室,躲开危险物,来到空阔操场;家长们则准时轻装来校,接走孩子。学校操场上,各年级各班学生按顺序席地而坐,头戴防灾头巾,肩背书包。家长们在自己孩子班级队伍前面排队,依次上前,将学校早已发放的“接人卡片”(写着学生名字、接学生的人的名字、相互关系等)递交给班主任后,领孩子离校回家。

  为了震后救灾,在所有中小学的楼顶上都写上校名,以便让空中救灾的飞机容易发现。

  地铁所有紧急避难的指示灯都设置在80厘米左右的高度,因为震后一旦发生火灾,浓烟上升,形成密封状态,行人抬不起头,只能往前爬行,避难灯的设定高度非常重要。

  公园的木椅子全部用水泥做土台,这样可以在紧急时当作灶台做饭。每一个小公园都有小厕所,小饮水龙头。国民平时被教育,如果遇到地震等灾难,城市中最安全的地方,是加油站和学校。司机在考驾驶证时就被告知,遇紧急情况,首先要靠边熄火停车,钥匙留在车上,以便移走。

  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上扎了很多小孔,为了防止逆光的时候无法辨别标记。

  全是琐碎的考虑,有的人可能说,这些事情不大气,写不到预案中去。

  但回头想想,我们写到预案中的体面措施,又有多少可以用在真正的灾难来临时?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从伦理和经济上陈述这一概念:“预防不仅比救助更人道,而且更廉价。”

  1953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一场猛烈风暴让荷兰的老海防大堤和防波堤崩溃,海水大举涌入这个低地国家,造成2000人死亡,7万人被疏散,4000幢建筑被摧毁。城市和村庄变成充溢冰冷海水的湖泊,上面漂满奶牛的死尸。

  从那以后,荷兰人明白,由于自己一半国土,包括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都位于海平面以下,大海可能会带来更恐怖的灾难。

  在此后半个世纪里,荷兰花费80亿美元,建造了一条让全世界羡慕的海防体系,它现在叫作“德尔塔工程”,可以抵御万年一遇的风暴。

  在这一体系中,荷兰人先是加高了海防大堤的高度,使之达到40英尺,约14米。同时,他们把岸边岛屿用大坝、防波堤和其他建筑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进攻型防卫盾牌“,将易受攻击的海岸线长度减少了400英里(600公里)。

  一个名叫王悦的中国人,撰文介绍美国人的防灾意识:

  有一次,百人礼堂座无虚席,正在召开一个年度会议,台上总经理正在讲话。突然,墙上的喇叭里传出尖利的警报,一个熟悉的声音说:“自然灾害预警演习开始,请大家到指定疏散地点集合……”

  总经理立刻合上笔记本电脑,边往外走边说:“训练结束我们再接着谈。”开会的人也纷纷起身,井然有序地离开会场。我在美国工作了4年,每年公司都有两三次这样的预警演习。每次无论同事们正在干什么,大家都会放下手头的东西,自动到预定地点集合。对他们来说,有意不遵守规定,逃避演习是不可思议的。

  我住在印第安纳州,当地龙卷风比较频繁,所以多数房子都有地下室。很多朋友都和我们一样,在地下室放一个小冰箱,接通自来水,这样即使被困在里面也能坚持很久。

  之前我们曾住在佛罗里达州,那里飓风很多,我们当时租的房子没有地下室,主卧室的卫生间里也没有窗户。刚开始觉得特别不方便。后来房东告诉我们,盖房子时,是特意如此设计的。如果听到飓风警报,就躲进卫生间里,里面还装了一台小型汽油发电机,即使飓风刮断电线,也有备无患。我们住的社区每周五下午4点都有飓风警报测试,各个小区设的警报器同时拉响3次,目的是测试各处的器材是否好用,防止在关键时刻出现哑巴警报。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朱玉,女,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进入新华社工作,现常驻香港,为新华社亚太总分社常务副总编辑、高级记者,中共十八大代表。

  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纪录片大奖,其以汶川地震为背景撰写的报告文学《天堂上的云朵》获2008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报告文学第一名、新世纪第四届《北京文学》奖一等奖,并获得鲁迅文学奖提名;《巨灾对阵中国》获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报告文学第一名、新世纪第五届《北京文学》奖一等奖。

3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