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北京文艺在发力(十五)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0-03-03

  2020年春天,一场突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有一群逆行而上的英雄不顾自身安危,在防疫抗疫前线上奋勇战斗。疫情牵动人心,英雄鼓舞斗志,在北京市文联发出开展阻击新冠肺炎主题文艺作品创作的倡议后,首都文艺工作者积极行动,第一时间扛起文艺刀枪,记录感动瞬间,讴歌英雄事迹,宣传疫情知识,唱出众志成城为武汉加油的高亢歌声,吹响齐心协力共抗疫情的文艺号角,将所思所想所感转化为文学、诗歌、戏剧、美术、书法、篆刻、摄影、民间艺术、音乐、舞蹈、曲艺、杂技、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筑成了防疫抗疫的文艺战斗堡垒。


电视篇

“我想对你说”

刘家成 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导演
刘家成
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导演

吴刚 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演员
吴刚
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演员

林永健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演员
林永健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演员

  为助力防疫抗疫工作,歌颂逆行者们,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积极组织协会会员、会员单位及新华网、北京铁路局、丰台公安分局、湖北襄阳等社会各界,广泛征集防疫抗疫主题短视频作品。这些优秀作品展示了最美逆行者如何心怀大爱、奋不顾身地冲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动人事迹,以此温暖和激励坚守在一线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守护者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早日战胜疫情,共迎春暖花开!今后,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还将继续组织会员及社会各界创作反映抗击疫情的视频作品。


书法篇

  面对肆虐的疫情,首都书法家积极响应北京市文联、北京书协的号召,拿起手中的刀笔,用特有的艺术创作方式来记录这场特殊的“战争”。北京书协于1月30日发出倡议,号召首都书法家积极行动起来,为取得抗击疫情胜利尽一份力量,争做有情怀、有担当、有奉献的书法工作者。计划待疫情平稳后,北京书协将会同有关部门对会员捐赠的书法作品进行公开拍卖,所得款项捐赠给国家指定部门。截止目前,广大会员积极响应,提交主题书法作品和篆刻作品。作品从不同侧面歌颂了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同舟共济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礼赞了广大医务工作者闻令而动、大爱无疆、守护生命的崇高使命和责任。

01龙开胜
龙开胜

02杨广馨
杨广馨

03杨广馨
杨广馨

04袁永齐
袁永齐

05袁永齐
袁永齐

06王立志
王立志

07王立志
王立志

08马俊明
马俊明

09郭晋丽
郭晋丽

10陈响国
陈响国

11徐健
徐健

12马铁汉
马铁汉

13王克祥
王克祥

14杨蔼昌
杨蔼昌

15武元子
武元子

16杨建平
杨建平

17孙健
孙健

18孟希全
孟希全

19宁天元
宁天元

20杜胜苏
杜胜苏

21杜胜苏
杜胜苏

22杨小村
杨小村

23杨小村(送瘟神)
杨小村(送瘟神)

24韩冬 (仁者之勇 雷霆不移)
韩冬 (仁者之勇 雷霆不移)

25韩冬 (天真未凿)
韩冬 (天真未凿)

26关奇伟
关奇伟

27关奇伟
关奇伟


文学篇

  当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正席卷全国,时刻威胁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阻碍着中国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一场空前的举国动员,也正不断汇集起四面八方的力量驰援疫区湖北,全国人民正夜以继日英勇奋战抗击疫情。早在十一年前,新华社著名记者、报告文学作家朱玉在《北京文学》发表的报告文学《巨灾对阵中国》,就以超前的眼光和丰富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灾难来时的窘况,提出了如何应对“巨灾”这一严峻的社会公共课题。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为了理性面对当前这场灾难,提升今后全社会防灾抗灾的能力。从今天起我们特连载朱玉的报告文学《巨灾对阵中国》,期望能引发全社会的共同讨论和深刻反思。

 

  报告文学连载:

巨灾对阵中国(十)
作者/朱玉

高风险的城市


  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8月14日下午4点左右,一场北美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停电事故,造成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大面积停电。包括纽约在内的两国许多重要大城市均未能幸免。大停电不仅给美国经济造成了每天达300亿美元的损失,还严重影响了5000万人的正常生活。

  这是现代社会所独有的灾难,它的袭击目标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地区——城市。

  像这样的大面积断电,在美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经历了这次大停电的纽约市民说:“感觉这次大停电比‘9·11’似乎还要可怕。”

  2001年9月11日,对于纽约人来讲是个难忘的日子。这天,纽约的标志性建筑——世贸中心大楼被恐怖分子摧毁,从这天起,“9·11”成为纽约人心中永远的痛。也正是从这天开始,纽约市政府开始进行长期的反恐袭击后的应急演习。因此,在离上次袭击仅差不到1个月就两年的时候,这些演习终于被派上了用场。

  在大停电中,纽约市911紧急事务电话系统和311便民电话系统,在救援行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畅通,纽约市警察、消防和卫生部门在两天的时间里对15万个求救电话作出了回应。

  纽约市14日晚发生了60起严重火灾,800次电梯救援行动,911紧急求救电话接警8万次,急诊医疗服务也接到了创纪录的5000次求助电话。

  美国官方人士说,如果不是有关人员在近两年时间里,制定全面细致的应急计划为再次遭受恐怖袭击作准备,大停电事故造成的损害会大得多。在纽约,警方曾就如何疏散困在地铁通道和高楼大厦里的人进行了几个月的训练。

  巨大的灾害一旦在大城市发生,不仅受伤人员集中、抢救伤情复杂,还会顷刻间成为全球性新闻热点。

  2008年7月2日,中考第一天。

  在头一天,云南昆明气候已有极大异象。

  7月1日晚间8时至7月2日早晨,昆明出现罕见的全区性的大到暴雨,暴雨在昆明城区的最大降水量达到113.6毫米。这场豪雨导致全市30多个片区发生严重的内涝淹水,多处交通受阻或中断。这是昆明市自1957年以来遭遇的第三次大暴雨。

  许多通往学校的必经之路积水达1米多深。一些搭乘公交车的乘客,被大水逼上了高一些的公共汽车车顶,一些想开私家车的人,无奈地发现,自己的车已经完全淹没在水里,成了地道的“水车”。

  在这种极端天气下,昆明市的中考如期举行。

  大部分考生都是在瓢泼大雨里趟着几乎没到肩膀的水哭着走进考场的,有的考生甚至在游泳赴考过程中,把鞋都跑丢了。十四五岁的孩子们全身湿透,哆嗦着坐下,面对他们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考试。

  这么大的雨,为什么不启动应急预案?为什么不及时取消考试?

  面对媒体的质疑,昆明市招生办不耐烦地回答说,应急预案其实有,但“光念一遍就需要40分钟”!

  完全没有取消或者顺延考试的考虑,惯性的思维是,哪怕天上下刀子,也要保证考试的如期举行。

  考试重要,难道孩子的生命不重要?

  在美国,暴雨、雪灾、飓风等突发性天灾同样频繁,一旦这些灾害达到一定程度,有关方面会优先要求学校关闭,用最有效的方法通知家长和学生不要到学校来,已经到达学校的学生则由校方妥善监护。在加拿大,由于大多数国土处于高纬度,冬季漫长,冰雪灾害频发,一旦路面积雪、积冰,或能见度很低,有关方面同样会首先关闭学校。

  没有任何道理可讲。只有六个字,就可以压过所有的声音:“生命高于一切!”

  孩子们的生命更是需要无数的成年人当当心心地呵护。

  其实,人的观念是可以更新,甚至改变的。

  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发生时,一批地震专家最早进入极灾区,数天后回到县城。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向他们询问灾情时,竟然回答:“不知道!”理由是“我们的任务是跑烈度的(科学考察)”。

  这样的回答令当时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十分茫然。当时作为国家唯一的地震部门的认识很简单,将自己的任务只定位在“地震科研、监测预报”,没有“抢救生命第一”的意识。

  但是,20年后,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早已今非昔比。

  2006年,台风“碧利斯”就掀开了城市防涝软肋,福建、湖南、广东、浙江、广西等省区的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2007年7月,一场特大暴雨使重庆主城区多处积涝,49个场镇进水受淹;北京、杭州、西安等城市也一度成为内涝频发的“名城”,略一下暴雨,原本显示城市气魄的立交桥下,顿成泽国……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城市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快,但城市防洪排涝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加之极端天气的不断骚扰,水患因此越来越难以避免。

  2007年7月18日17时左右,山东省省城济南及其周边地区,天开了河。

  简直是从天空中向下倒水一样。

  降水过程历时时间短、雨量大,降水从18日下午5时开始到晚8时30分前后减弱,市区1小时最大降水量达151毫米,2小时最大降水量达167.5毫米,3小时最大降水量达180毫米,均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大值。

  根据事后山东省气象台提供的资料,当天下午15点,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按照暴雨预警黄橙红三级标准,黄色代表“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是三级中危险程度最低的一级。但事实上,济南降水量超出预警量3倍。

  缺乏排洪通道的雨水在市区中心聚集,道路成为汹涌的河流。整个城市濒临瘫痪状态。

  事后,济南市民形容说,水流大的地方,汽车都是漂浮的,多少汽车都被没了顶的大水冲着走。

  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省城低洼地区积水,部分地区受灾,大部分路段交通瘫痪,造成人员财产严重损失。根据济南市民政局事后公布的数字,暴雨共致38人死亡,6人失踪,171人受伤。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同在山东省的青岛。

  青岛正式建置于1891年,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出现,则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之后。

  据相关资料记载,德国人对青岛的规划建设非常重视,它与德国规划任何一个新城市没有区别,这反映了当时西方先进的城市规划水平和城市建设标准。青岛老城区有发达的排水系统,据青岛当地人说,在那里是买不到雨靴的,因为无论多大的降雨,城区都没有积水。

  在青岛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挖出了百余年前德国殖民者铺设的混凝土和瓷砖混质的老式管道。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管道虽然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雨污水冲刷,但却一点瑕疵也没有,怎么也砸不烂,而多数老城区地下才使用了不到50年的管道却早已是千疮百孔。

  青岛当地人带些夸张地描述,自己城市老城区的下水道,那是可以开进两辆吉普车的。

  青岛的路边有很多污水井盖,青岛话叫“古力”,是从德语舶来的。近年来被盗的“古力”很多,但是有一种古力却没有一个丢失,这种古力的中心都有一个“K”或者“S”,是德国人100年前装的。由于选用钢材质地优良,开关设计巧妙,所以100年来丝毫无损。

  与此相对比的是,青岛的新城区,下雨却可以出现积水。

  为什么一百多年前,以刻板著名的德国人就可以对一个城市有如此超前的规划能力,而我们却没有?

  我们对城市规划管理了解多少?

  对可能发生在城市中的灾难,知道多少?

  著名作家龙应台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如果闭着眼睛让天方夜谭的神毯带你飞到一个陌生的国度”,睁开眼后,你将如何分辨这是个发达国家,还是个所谓的发展中国家?

  她提到的一个办法是“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小时”。

  “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发达国家。

  而“如果一场大雨使你全身泥泞,汽车轮子陷在路坑里,积水盈尺,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因为,“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看出真面目来。”

  刻薄,却尖锐。

  一个大中型城市的河道防汛最起码要按照不低于100年一遇的洪涝标准设防。各位地方政府管理者们,可以看一看自己辖地的河道防汛标准,或许连5年一遇都达不到。

  上海市杨浦区现有防汛排水标准只有1年一遇,2007年8月5日发生在上海市的一场强降水,受灾较严重的杨浦区主要街道积水历时22小时全部排尽,该区主要小区积水历时38小时才全部排尽。

  2001年12月7日。时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

  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小雪,使得道路湿滑,北京全城交通瘫痪。许多北京人第一次体会到回家的路这么难——坐车回家的人用的时间是平常的三四倍,还有更多的人只好走路回家,甚至有人从下午走到凌晨五点。

  公安部一位官员转述说,那天站在北京市交通监控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几乎所有地段都在堵车,“就像火场一样,到处都是火,都不知道该从哪里救起。”

  更多人形容当时北京成了一个大的停车场。

  北京市最大的汽车救援公司“大陆汽车俱乐部”在下午4点以后接到的求援电话就比平时上升了150%,但是救援车和拖车与当时在市内行驶的车辆一样被堵在各条道路上。

  在堵车的队伍中,一部分人的目的地是首体——田震的演唱会那天举行。田震特别希望开演唱会的时候下点雪,“那样会增加一点情调”。结果这话被她言中了,她的第一场演唱会真的下雪了。

  12·7雪后交通大堵塞,上了生动一课,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引人警醒。

  “环路高架桥”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框架,但北京不同的是在于冬天长、冰雪多,”环路高架桥为主的设计“已经成为北京大雪天的交通瓶颈。众多的汽车堵在环路的高架桥边,面前有相当坡度的高架桥,桥面冰亮得像镜面一样,汽车憋足劲儿吼着,就是冲不上桥去。

  尽职尽责的交通警察把纸板和破棉絮塞在一辆车的轮胎下面,助了它一臂之力;然后,他小心地滑行,抽出纸板,又冲向另一辆车。

  第二天,北京的立交桥上,净是为汽车防滑而丢下的大衣、坐垫等——冲上桥后,司机根本不敢停车去捡自己的东西,只要一停,他们就再也没办法启动。

  造成中国首都全城从未有过的大瘫痪,罪魁祸首,不是暴雪,不是大雪,是小雪,是连干旱的北京地皮都湿不了的一场小雪、只有1.8毫米厚。

  这是一场让全世界都看了笑话的小雪。

  北京的交通是以环路为中枢的。只要中枢神经瘫痪,环内的车出不去,环外的车进不来。有关方面在设计环路和高架桥时有否考虑到下雪天路面的防滑系数呢?这种以环路为主的交通架构,是不是遇见下雪天就束手无策?

  冰雪灾害来临,南方一座城市持续断电,电话打不出去,一位地方官员借了中央媒体的手机,随时听候民政部的抗灾指导,借不到手机时,这位官员急得都快哭了。

  科学家们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群和大城市的风险大为增大。由气象灾害肇始的灾害链已经明显地转变为城市危机。

  遭受高风险的城市名单,还在拉长:

  2007年7月17日重庆市遭遇了强降水天气过程,死亡42人,失踪12人。

  2007年3月4日起,辽宁地区下了罕见的暴风雪,阵风达6~7级,短时达8级。沈阳市区主要干道积雪都达到30厘米以上,个别地方达到了1米厚,宛如兴安岭的林海雪原一般。行走每一步都十分困难,体力消耗是往常步行的几倍,所有机动车都成了废铁,无法行进。两个并肩行走的孩子,忽然就找不到另一个了,原来,孩子摔了一跤,摔到雪堆里了。

  据气象台称:本次暴雪是辽宁省自195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雪,所有交通航空客运高速公路全部封闭!

  2008年8月25日,上海遭受百年一遇强暴雨袭击,造成中心城区150多条(段)马路积水,超过1.1万户民居进水,徐家汇等地一度交通严重拥堵。

  据上海市气象部门说,这次强暴雨,全市最高的小时降雨量超过117毫米,这是上海徐家汇气象观测站130多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31年前的1978年,中国的城市总量是181个,现在是666个。城市里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公共聚集场所越来越多,复杂的项目工程越来越多。因城市的特点,城市的灾害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连锁性,受灾对象的集中性,后果的严重性和放大性……

  城市,成为现代人类最为脆弱的阿喀琉斯之踵。


【作者简介】

  朱玉,女,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进入新华社工作,现常驻香港,为新华社亚太总分社常务副总编辑、高级记者,中共十八大代表。

  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纪录片大奖,其以汶川地震为背景撰写的报告文学《天堂上的云朵》获2008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报告文学第一名、新世纪第四届《北京文学》奖一等奖,并获得鲁迅文学奖提名;《巨灾对阵中国》获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报告文学第一名、新世纪第五届《北京文学》奖一等奖。

28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