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天,一场突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有一群逆行而上的英雄不顾自身安危,在防疫抗疫前线上奋勇战斗。疫情牵动人心,英雄鼓舞斗志,在北京市文联发出开展阻击新冠肺炎主题文艺作品创作的倡议后,首都文艺工作者积极行动,第一时间扛起文艺刀枪,记录感动瞬间,讴歌英雄事迹,宣传疫情知识,唱出众志成城为武汉加油的高亢歌声,吹响齐心协力共抗疫情的文艺号角,将所思所想所感转化为文学、诗歌、戏剧、美术、书法、篆刻、摄影、民间艺术、音乐、舞蹈、曲艺、杂技、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筑成了防疫抗疫的文艺战斗堡垒。
文联篇
当前,武汉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了帮助当地市民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释放心理压力、减轻心理困惑和不适,北京市文联在接到来自武汉市“声援”的邀约后,于2月7日紧急发出倡议,号召首都文艺家在家自己录制祝福、鼓励的短视频声援湖北武汉。广大首都艺术家参与积极性高,录制和报送的短视频数量多、质量好,截至2月12日,共收到作协、剧协、摄协、民协、音协、舞协、曲协、杂协、视协、影协和评协等11个协会158位文艺家的185条祝福武汉、为武汉加油的防疫抗疫短视频,经过层层挑选共选出包括唐家三少、曹文轩、陈维亚、李金斗、李伟健、迟小秋、魏刚、黄华丽、朗朗、哈亦琦、刘全利、冯远征、吴刚、张光北、佟丽娅、黄晓明、杨幂等107位文艺家的112条视频,并从2月8日至13日分6批次交送给湖北省文联,由湖北省广播电视台及省内网络新媒体平台等进行播出和推送,为武汉人民带去温暖慰藉,为早日战胜疫情加油助威。
书法篇
面对肆虐的疫情,首都书法家积极响应北京市文联、北京书协的号召,拿起手中的刀笔,用特有的艺术创作方式来记录这场特殊的“战争”。北京书协于1月30日发出倡议,号召首都书法家积极行动起来,为取得抗击疫情胜利尽一份力量,争做有情怀、有担当、有奉献的书法工作者。计划待疫情平稳后,北京书协将会同有关部门对会员捐赠的书法作品进行公开拍卖,所得款项捐赠给国家指定部门。截止目前,广大会员积极响应,提交主题书法作品和篆刻作品。作品从不同侧面歌颂了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同舟共济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礼赞了广大医务工作者闻令而动、大爱无疆、守护生命的崇高使命和责任。
田伯平(云帆:白云代表医务工作者,帆指一帆风顺)
田伯平
张世俊
廖廷建
廖廷建
陈忠洲
何学森
高风
胡文成
胡文成
白锐
王建勋
包旭东
崔胜辉
陈之善
陈之善
郭凤金
郭凤金
汪德龙
高秀清
王振宇
22马俊祥
张平子
张平子
柳清芬
李建春
文学篇
当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正席卷全国,时刻威胁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阻碍着中国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一场空前的举国动员,也正不断汇集起四面八方的力量驰援疫区湖北,全国人民正夜以继日英勇奋战抗击疫情。早在十一年前,新华社著名记者、报告文学作家朱玉在《北京文学》发表的报告文学《巨灾对阵中国》,就以超前的眼光和丰富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灾难来时的窘况,提出了如何应对“巨灾”这一严峻的社会公共课题。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为了理性面对当前这场灾难,提升今后全社会防灾抗灾的能力。从今天起我们特连载朱玉的报告文学《巨灾对阵中国》,期望能引发全社会的共同讨论和深刻反思。
报告文学连载:
巨灾对阵中国(一)
作者/朱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题记
中国的汉字,真是个奇妙而迷人的东西。
随便掷出一个偏旁,一个宝盖儿,用些字配来配去,就几乎能创造奇迹——它差不多能配出一般人穷尽一生追求的所有东西来!
比如,家,官,宝,富,宅,安、定……
翻脸一变,作为偏旁部首的宝盖儿,也可以把人一生不乐意见到的景象带来:
灾害,是不招人喜爱的两个中国字,谁都巴不得一辈子别见到这两个字。
但是,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在一生中不遇到任何灾害……
自从人类在丛林中直起腰来行走,灾害就如影随形般地伴随。然而我们,是否认识了这位与人类相识了上亿年的“朋友”?
以目前人类的智慧,我们消灭不了灾害;而以当下在地球上数以几十亿之众的规模,再大的灾害也不太可能立即灭绝人这个物种,在谁都灭不掉谁的状态下,我们是否适应了与它们在地球上相处?
我们,是否作好了准备,在天降巨灾时,与之对阵?
1、冰雪滑倒了中国
2007年年底,随便一股从哪里来的干风,就可能带走叶片上的最后一点水汽,点燃整个中国南方的森林。
中央气象台2007年12月3日17时发布了《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警报》。这个预告着森林干燥易燃的警报,几乎一网打尽了原本温婉潮湿的南部中国。
民政部开始讨论,准备为岭南的旱灾拨去救灾款项,消防车也为当地已无水可喝的百姓们送去了清水。
正在这时,它来了。
1月11日,雪花开始在久旱的湖北、湖南、安徽上空飘下,以上三地一夜降温10摄氏度。
这是一次最初以美的形式到来的巨大灾难。
被渴急了的土地和人们,被迟来的水分感动,共同欢呼:好啊,瑞雪兆丰年!
2008年1月25日凌晨,在火车站值勤的广州市公安局民警张俭,眼睛盯住了出站口。
怎么会一个出站的人也没有?
没有出站的,就没有进站的;火车得来一列,才能走一列,这是一个最浅显的道理。
铁路断了?
2003年11月,中国开始制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制定预案的过程中,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对正在制定预案的闪淳昌说:“老闪啊,你领着你们预案小组的同志去看看这个电影吧!”
闪淳昌,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
回良玉副总理指名让他们看的片子叫《后天》,是一部投资1.25亿美元的美国科幻大片,它力图展现和说明的是:如果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灾难,这无疑有其十分现实的大背景。
在片中,冲天巨浪狂涌进美国纽约市,自由女神被淹没,繁华的街道沉没在汪洋之中,万吨巨轮竟被冲进楼宇之间。而转瞬间,气温骤降,浩瀚汪洋中的纽约城又变成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只留下自由女神的头像。
故事发生地——北纬35度。
北纬35度,这是一条横贯我国山东、河南、山西等省,横穿古老中国腹地的纬度线,也是与中国的诸多文明发源地几乎完全相交的一条线。
科幻片《后天》那样的灾难果然部分地发生了。
正当全国观众面对着自家电视屏幕上,那被暴风雪速冻的南方毛竹和透过冰雪还可见到的隐隐绿叶惊呼时,广州火车站几近崩溃。
京广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动脉之一,印象中,京广铁路只有在1975年8月的驻马店大水和1954年的大水中,才发生过大规模的中断。
25岁的女民警韩弘清楚地记得她走进广播车的时间,是1月26日上午8点。
春运开始后,她每天都要在8点之前上岗播音,广播车就停在广州火车站的中广场。
韩弘,一位漂亮白皙,纤巧的广州姑娘。
中午,同事把对讲机拿走了,拿走时,同事告诉韩弘,借用一下,马上就可以把对讲机送回来。
在现场广播的信息来源就是这部对讲机,除了韩弘的手机外,对讲机也是她接受上级指令的工具。
1月26日中午1点左右,正在车内播音的韩弘突然发现车站广场内人如潮涌,广播车已经被人群团团围住,她的同事已经无法挤进人群送回对讲机。
人哪,全都是人!
韩弘完全被广播车前后左右暴怒的人群惊呆了!她看看手机,完全没有信号。
事后才知道,火车站站前广场聚集的人过多,大家都急切地想与外界联系,超载几百倍的网络也扛不住如此的重负,颓然倒下。
韩弘独自一人被困在了广播车里。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跟外界没有任何联系了。
下午,火车站的广播室开始朗诵一封道歉信,说因为湖南地区降雪不能通车。然后,再也没有任何声音。
被困在广场中央,韩弘所在的唯一的警用广播车变为了人海中的一叶孤舟,她的广播成为现场嘈杂人声中最清晰的声音。
韩弘无法上厕所,因此,她也不敢喝水,可她不能停止广播。在火车站的广播停止后,她的声音就是现场代表官方的唯一声音。
广播车相对比较高,韩弘能看到挤在人群中的群众看不到的东西,因此,她就抬着头,盯着站前的大屏幕,把当时屏幕上凡是停运的车次信息,看到就播出来。
她的嗓子完全哑了。
来自北方的风雪也没有绕过广州。
这个南国都市,一年四季鲜花不败;急风冷雨,气温骤降到5摄氏度,在广州,这是一个能冻死人的温度。
挤在人群中,手机打不出去,听不到开往家乡火车的信息,淋着雨,身上带着食物的可以吃些,没有的,连挤出人群购买的可能都没有。
人挨着人,人挤着人,人贴着人……
有人尖叫“我不走了,让我出去!”他们试图挤出人群。但周围的人寸步不挪,他们被挤得死死的,完全身不由己。尖叫者也放弃了挤出人群的努力。进了这个拥挤的人群,能摆布他们的,只有命运。
北方的铁路和公路都不通,机场的航站楼里塞了几万名暴躁的、上不了飞机的旅客。
人走不了,但越来越多准备回家的人还在从四面八方拥向广州火车站,人流越积越多……
韩弘不能让广播车没有声音。尽管她觉得害怕,觉得无助,也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但是,她仍然坚持着只有心理抚慰意义的广播:“我们是广州市公安局,人民警察将竭诚为您服务,在此提醒大家……”
韩弘无法让情绪越来越激动的人群上车,她只能尽量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旅客才不管什么中断不中断,他们只要回家!在应急的时候,人们的想法变得简单而直接,直接得甚至连弯都不拐:只要穿过这一排警察人墙,进入火车站就可以上火车,上了火车,就快到家了!
韩弘目瞪口呆地看着,一米高的栏杆,都是用铁丝螺丝钉铆死在地上的,被那些激动的旅客整个拔了起来,人群就像洪水一样拥进广场!
直到夜里两点,韩弘的领导突然想起了那个独自一人呆在广播车里的小姑娘,他喊了几个武警,又叫了几个警察,一起去解救接近20小时没吃没喝没有上厕所,却一直不停在广播的韩弘。
这是一条多么艰难的路啊!
五六个精悍过人的小伙子,一起用力,想分开人流挤到广播车前,竟是那么的困难!广播车近在咫尺,却好像是天涯!
在距离广播车的最后一段,小伙子们拼尽了全力,用半个小时,挤过了五六米的路程。
他们给韩弘带来了一顿饭,还有任务:要带这个姑娘去上厕所。
韩弘打开了车门,凌空扑在同事的身上,两个男警察把她举在肩头,武警在前面开路,“武装保卫”已经脚不点地的韩弘去上厕所。
广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是一个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极不匹配的小广场,只有区区2.7万平方米。即使是警方立即封路扩大候车面积,也只有3万平方米。最后,为候车扩大的交通管制范围达到4.3平方公里,狭小的区域犹如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随时都可能砰然爆裂。
一小时后,韩弘又被抬回广播车。
11个昼夜,韩弘一直在这个几平方米的广播车上工作。
事态平稳后,韩弘与一群民警坐在一起,他们的总结会开成了集体流泪会,灾难之后,有劫后余生的感觉。广州火车站的突发危机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他们依然只做一个内容的噩梦。
“人,太多的人!”
“放不出去的人,怎么放也放不完!”
“人群堵得我上不来气!”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朱玉,女,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进入新华社工作,现常驻香港,为新华社亚太总分社常务副总编辑、高级记者,中共十八大代表。
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纪录片大奖,其以汶川地震为背景撰写的报告文学《天堂上的云朵》获2008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报告文学第一名、新世纪第四届《北京文学》奖一等奖,并获得鲁迅文学奖提名;《巨灾对阵中国》获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报告文学第一名、新世纪第五届《北京文学》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