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汽车我的路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潘永翔 发布时间:2019-09-18
  所有的经历都是回忆,所有的回忆都是见证。当生活中某件事触动你记忆神经的时候,回忆就会跳出来,让你穿过时光隧道,返回过去。在比亚迪汽车厂参观,看到满院子崭新的各式各款的汽车时,触动了我的记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历程。

  我在农村长大。那时候农村谁家小伙结婚能用四挂马车接新娘就很有气派了。如果这四匹马脖子挂上铜铃,笼头上再拴上彩布条,那就更风光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上中学时,我家离学校八华里,走路要一个多小时。家庭条件好的都买了自行车。那时的自行车也只有永久、金鹿、凤凰几个品牌,一辆要一百多元,几乎相当于一个家庭全年的收入。而且还要凭票供应,一般买不到。那时我家生活比较窘迫,根本买不起。后来父亲看我起早贪黑比别的孩子辛苦多了,就借了二十元钱给我买了一辆旧的永久牌自行车。记得买回自行车那天,我兴奋得不得了!我把自行车的零部件全部清洗之后重新装了一遍,又把自行车从里到外擦了个干干净净,车的大梁还用塑料彩条包了起来。骑的时候也十分小心,有一点毛病就马上修理。因为我家是半山区,上岗下坡骑自行车很累,雨雪天不能骑自行车就得靠双腿走路,我们戏称为乘“11路”。

  “文革”后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为我们这一代人提供了一次集体腾飞的机会,我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城市一家报社做编辑记者。采访需要走很多路,那时公共交通不发达,为了方便工作和生活,还有出于对自行车的怀念,我又买了一辆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它成了我主要的交通工具。我家离单位约九公里,我每天骑着这辆自行车上下班,来回一个小时。夏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冬天太冷,就要乘公共汽车。我在自行车和公共汽车的不断交替中,完成了上班下班、工作采访等任务。那辆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就像日月,前后交替追逐着,让我的生活不停地向前,也让岁月的车轮滚滚前行,更让我的年轮不断地增加。我在这辆自行车不停的行驶中,不断地成长进步,不断地完善人生。

  那时看外国电影,主人公都会开车,都有自己的汽车。我就幻想:啥时候我也能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呢?

  一九八六年,为了方便工作,单位买了几辆松花江微型车。单排座,驾驶室能坐两个人,后边还有一个槽子,能拉货物,很实用。那是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与铃木汽车合作,用铃木的发动机,哈飞自己制造的车体生产出的微型车。松花江微型车虽不是什么好车,但当时汽车很少,还是很惹眼、招风的。那时我们这座城市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市长两头平(指红旗车),处长帆布篷(212吉普车),牛皮科长小微型(松花江微型车)。虽然我不是科长,但能有一辆这样的小微型车开也就很满足了。要知道那时能有一辆车开,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啊!因为这辆微型车,我很是风光了一阵子。

  一九八九年,单位又给我买了一辆双排座的微型车,驾驶室能坐四个人,用起来更方便了。但这时的松花江微型车已经国产化了,由于技术不过关,车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三天两头就要维修。由于没有空调,再加上密封不好,冬天冷,夏天热,速度也不快。即使这样还是要比乘公共汽车和骑自行车好多了。

  二〇〇〇年,单位不允许个人开公家车,不许公车私用,我就把单位的车交了,自己买了一辆桑塔纳,就是后来大家称呼的“普桑”,这是一辆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车。

  我终于有自己的车了!这真是出乎意料的事情,这在改革开放以前是说啥也想不到的。

  这辆车是上海汽车厂与德国大众汽车合资生产的低档轿车。我不抽烟不喝酒,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唯一的爱好就是开车。那种在路上疾驰的感觉十分美妙。微风轻拂,蓝天白云退去,小草绿树退去,只有你自己勇往直前,只有你前方的道路无限延伸,远方扑面而来……

  自己的车自己的油,自己维修保养,虽然花钱多了,但是用起来心里踏实。那时我们国产的汽车只有有限的几个合资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基本没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汽车产量越来越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也越来越好了。比亚迪、吉利、中华、长城……我国汽车工业步入了快车道。在比亚迪汽车工厂,最吸引我眼球的是王朝系列新能源车。秦、唐、宋、元……看名字就很大气霸道,底蕴深厚,有着无可比拟的文化色彩和不可替代的中国元素。

  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缩短了生活的距离,加快了生活的速度,节省了时间和成本,改善了生活品质,提高了生活质量。如果说电脑是人脑的延伸的话,那么,汽车就是肢体的扩展了。

  二〇〇六年十月,我又换了一辆车——东风雪铁龙凯旋。这是东风汽车制造厂与法国合资生产的,可以说比桑塔纳又上了一个台阶。配置高,操控性能好,仪表盘是一个大屏幕,所有的操控基本在方向盘上解决。二〇一四年,我又换了一辆东风本田CRV,我的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真正迎来了汽车时代,在连续几年近乎井喷的跃进中,和汽车相关的行业都无一例外地迅猛发展起来。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像服装、饮食文化一样,在保有量和使用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汽车文化应运而生,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一个新名词。

  回首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变化,真真确确地感到了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尤其是近三十年来,我是在车轮子上度过的。我的开车史或者说我的有车史,见证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也见证了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更见证了我们国家一天比一天强大。

  我想,多年以后再回首从前,我会想起我所开过的每一辆车,想起生命路程上的点点滴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段段跌宕的感情,所有这些,都与我的车有关。正是这些组成了我生命中的宝贵财富,让我用一生去品味。因为从始到终,我都在用心感悟生命,聆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包括我开车的那些日子。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