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之春

[关闭本页]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余玉明 发布时间:2019-07-04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

  茂名的春天从这里出发。

  露天矿—生态园—好心湖。

  神奇的油页岩

  星星之火,燎燃高凉大地。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石油紧缺成为国家发展的心腹之痛。据有关资料记载,1949年全国石油产量只有12万吨,后来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支持石油工业发展,但是到了1952年全国石油产量仍不足50万吨。工业发展需要石油,国防发展需要石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没有石油。依靠进口石油只能永远受制于人,只有把石油产业发展起来才是硬道理。一时间,找油炼油成为举国上下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时刻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

  1954年春,时任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局长康世恩,带领一批专家到全国各地调查石油资源。路过广州时,时任广东省委工业部部长廖似光和他聊到茂名时说:“那地方神奇,孩子烤红薯,用石头就可以当柴烧。”没想到廖似光不经意的一句话,康世恩却把它放在心上,回京后立即向时任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汇报。

  当年,国家就派出了130钻井队进驻茂名。不久,勘探队员在地下发现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单从表面上看和褐色的石头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拿一块往地上一摔,就会摔成许多片状的碎块,看起来就像一页页纸叠起来似的,一点火还能燃烧起来,管它叫“油页岩”。

  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勘探队员踏遍茂名500多平方公里矿区,历时3年探明茂名油页岩储量达50多亿吨,居全国第二位,以年产100万吨原油计算,茂名油页岩可以开发100年。矿层平均厚度至少有15米,最厚达100米,储量大、覆盖浅、倾角平,适宜大型露天开采。仅金塘、羊角矿区浅部储量就有19亿吨以上。

  “地上不长草,地下藏着宝”,勘探队在茂名勘探油页岩,就像哥伦布在美洲发现新大陆,相继提交了5个矿区精查报告,引起中央高层关注。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时提出:“现在我们准备在广东的茂名(那地方有油页岩)搞人造油,那也是重工业。”

  1956年4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相关报告上批示:“经中央同意,在茂名建设规模为年产100万吨原油的油页岩炼油厂。”当年,茂名油页岩开发就被列入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之一,茂名由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1958年1月,成千上万建设者从大江南北、五湖四海汇聚茂名,大规模开发茂名的序幕由此拉开。更令人为之感动的是,当地乡亲们像老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一样,出现了“一头挑床板,一头挑干粮,父送子,妻送郎,报名上矿山”的动人场面。当时的茂名一片荒凉,没有半点城镇化基础,仅有破旧不堪的“罗大人庙”,作为“茂名油页岩露天矿建设临时指挥部”,但对石油的渴望早已把困难征服了千万遍,建设者们不怕喝矿坑水,不怕吃粗杂粮,不怕住稻草棚,不怕睡竹笪床,更有甚者“抬头望星星,躺下地当床”,风餐露宿在野外。就是在这样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建设者们不畏艰难困苦、迎难而上,万众一心、排除万难在“罗大人庙”西侧荒丘上,建成了第一批37000平方米的平房建筑。后来人们口口相传的“三万七”,正是这里——茂名市雏形的起点。

  1958年8月,茂名露天矿破土动工。有人回忆当年说,茂名油页岩的开采,就好似给高凉大地动“剖腹产”手术,沿着矿脉中储量最丰富的部位剖开一条缝,把表土剥离,露出原矿,直接在矿脉上掘取矿石运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万般艰难。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建设者就用锄头畚箕加扁担;没有先进的车辆运输,建设者就用肩挑手提板车拉,上万名科技人员、技术工人和民工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在雷打岭附近兴建了大型干馏炉和炼油厂,炼出一桶桶页岩油,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一座石油工业城市在采矿声中诞生,1959年设立茂名市。高凉大地见证着建设者挖矿炼油的峥嵘岁月,也镌刻着建设者们拓荒牛精神,在艰难的前行中沉淀形成了独特的石油文化。“完全可以说,茂名因油而兴”,露天矿最后一任矿长黎安兰老人深有感触地说,露天矿条件艰苦,但大家都没怨言,一上班就拼命挖矿。从油页岩到页岩油,建设者们呕心沥血,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劳动,也奉献了难以想象的青春。

  从1962年初投产到1992年底停产,茂名露天矿累计矿山采掘量近2亿吨,开采油页岩1亿多吨,生产页岩油292万吨,相当于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的24倍,为国家甩掉“贫油国”帽子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特殊贡献。

  疼痛的“大伤疤”

  有人说,从高空看下去像一只巨型瞳孔,又像一个巨大脚印,荒凉而神秘。

  有人说,从卫星上俯览就像一块裸露的“城市疤痕”,丑陋而难看。

  这就是1992年底停产后的露天矿,面积竟达10.07平方公里,最深处距地表超过百米。不仅是南方最大的露天矿坑,也是中国第二大的露天矿坑。

  经过30多年的粗放无序开采,露天矿早已失去了天然的自我恢复能力。烟尘百丈高,油污遍地流,四周寸草不生。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一个比一个严重,露天矿开采形成的巨大矿坑还可能诱发滑坡、坍陷、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质灾害。

  更想不到的是,停产后的露天矿几经承包转手后成了“三不管”地带,沦为没人管没人理的“城市孤儿”,却是盗采者虎视眈眈的“唐僧肉”,真有“盗采一晚,轿车一辆”之说,导致小规模盗采遍地开花。不仅诱发了一系列更为严峻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信访治安问题。

  说起露天矿,附近的牙象村村民莫支干苦不堪言:废渣、脏土盖满山头,树叶上积着厚厚一层灰尘;漫天污尘呛得人咽痛气喘;上午刚擦完窗玻璃,下午又能在上面写字了……

  还有村民说,过去富集的地下水都往较低的矿坑流,打井到六七十米都出不了水,导致上千亩地丢荒;灌溉水源被废渣污染,原本挂满龙眼、荔枝、杨桃的果园绝了收。

  当地的小伙子曾经痛心地问道:“当年我的爷爷和父亲那么辛苦地支援国家建设,为什么到了今天我生活难生存难,连讨个老婆都难?”

  露天矿沉默无语。日积月累形成的矿坑湖,水质十分差,不但影响着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威胁着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当地,长寿者稀,健康者疏,外面的女孩子不愿嫁进来,里面的村民也想尽办法逃离。

  停产后的露天矿,不仅是这座城市难以抚平的“伤疤”,更是周边群众心中抹不去的“伤痕”。

  迷人的好心湖

  2013年12月31日,对于露天矿来说注定是永恒的一天,正式从茂名石化公司手中移交给茂名市政府。

  一边是价值上千亿元的矿藏,一边是生态平衡和村民健康受到严峻挑战,露天矿将何去何从?

  经历激烈争论后,一锤定音。茂名市选择了“让那些所谓的‘黄金’永远埋在地下,绿水青山才是百姓的金山银山!”

  真是时来运转,停产20多年后的露天矿,终于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茂名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发展思想,大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要整治、修复、保护好环境,把宝贵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的决策,并确立了“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生态修复工作思路,决心将露天矿建设成为一座美丽的露天矿生态公园。

  这犹如一股春风,渐渐吹绿了一片荒芜的露天矿。

  2014年初,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全面展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这么大这么深的矿坑,引水来谈何容易?一道难题横亘在面前,绕不过去,更躲避不了,必须正视、勇于面对。这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和勇气。

  经过实地调研,茂名市政府决定将高州水库、鉴江水源注入矿坑湖,激活一潭“死水”,使之变成一个面积约6.8平方公里、库容为1.6亿立方米的干净湖泊,打造成为集生态、灌溉、景观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库。

  从2014年10月动工到2016年3月通水,茂名市政府投入约5千万元建设引水工程,先后扩建800米公馆支渠、新建950米引水渠、新建1130米泄洪渠、筑填920米大坝、堆砌4万平方米人工沙滩浴场,通过引入高州水库水使矿坑湖死水变活水,不仅改变了矿坑湖的水质,也改善了周边8800多亩农田的灌溉条件,还为城区增加了一个面积约6.8平方公里的美丽湖泊。

  随着新鲜水源的不断注入和中和处理,矿坑湖的水质得到持续改善,已有部分指标接近二类水质标准。鱼类成群游动,鸟类栖息觅食,矿坑湖已起死回生,有了生命的奇迹。

  矿坑湖边上种树并不容易。经过长年累月的雨水冲刷,露天矿水土流失触目惊心,土壤呈弱酸性,树木难以成活。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时任茂名市长李红军几乎走遍了露天矿每一寸土地,最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将市区小东江和几个公园清理出来的淤泥作为矿区换土。既解决了城区淤泥去处问题,又节约运输成本改善土质,真是一举两得。

  土壤虽然改善了,可树还是很难成活。林业专家欧智感慨:“不同于其他地方,在矿坑周边种树,可是个技术活。所谓十年树木,树种能否成活,既耗体力也费时间。有的树种栽植两年后,发现无法存活,让人空欢喜一场。”为此,茂名市林业局和广东省林业厅联合成立了一个专家组,反复试、反复种,前后试种了30多个树种,最终才成功找到大叶相思、簕杜鹃等适宜树种。

  这几年来,春节后一开年,茂名市四套班子就到露天矿带头植树,形成以上率下示范效应。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和树木认种认养认捐等活动,得到市直各单位及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和支持,掀起了全民植树造林新高潮。

  簕杜鹃、黄花风铃、紫花风铃、多彩风铃、大叶紫薇、腊肠树、宫粉紫荆等各种花木漫山遍野种植,茂石化林、统战林、金融林、劳模林等多个主题林竞相生长,约8000亩、40余万株花木点缀矿坑湖,仿佛给露天矿穿上了一件绿衣裳,焕发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好景象。

  矿坑湖边的圆形小山坡上建有一座600多平方米的德式小木屋,引入德国原生态建筑元素,全木结构如神来之笔,使这里锦上添花。

  40公里长的环湖公路,仿佛给矿坑湖戴上了一条天然的大项链。漫步在公路上,仿佛走进了一幅渐次打开、美不胜收、令人神往的生态画卷。

  你看,那一排排顽强生长的绿树,多么像久经沙场、英勇无比的战士,又多么像当年在这里战天斗地的矿工们,笔直地站立着、默默地守护着……

  你看,那一簇簇盛放的勒杜鹃花,多么像大自然的口红涂在矿坑湖这位妙龄少女的唇上,又多么像当年给矿工们信心与力量的“半边天”,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你看,那一望无垠的湖水碧波荡漾,多么像一块晶莹剔透的巨型翡翠镶嵌在高凉大地上,又多么像伟大的母亲源源不断的乳汁,哺育着这里……

  为了铭记当年建设者们好心采矿炼油、好心建设茂名精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岭南圣母”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精神,打造“好心茂名”城市品牌,2017年8月矿坑湖正式被命名为“好心湖”。

  “绿水青山着粉黛,七彩霞光映木桩;待得芳华初成时,比肩西子最难将”,这是诗人眼中的好心湖。

  “莽伟力之神通兮,引鉴江之清流。诞溟瀛之矿坑兮,涵骊珠之岭南。施仁政之苍生兮,护生态之疮痍。黎山之北,葵山之南,山接苍翠,水浮碧穹。一时胜景,鲲池天降”,这是作家眼中的好心湖。

  “矿湖的色彩,可媲美黄龙的五彩池;矿湖的美,可媲美九寨沟的海子。矿湖是一处浪漫遗产,去远方找诗,不如来茂名矿湖读美”,这是画家眼中的好心湖。

  “那水像马尔代夫的海那般清澈碧蓝”,这是游客眼中的好心湖。

  “水那么蓝又那么绿,真是城市边的‘九寨沟’……”,这是市民眼中的好心湖。

  化腐朽为神奇,从一个荒废的露天矿蝶变成一座美丽的露天矿生态公园,创造了工矿遗址生态修复的全国典范。2017年11月21日,被授予国家矿山公园称号。

  “水恶途穷昨日风沙吹素面,民丰物阜今天绿树映清波”,跟着露天矿发生根本性好转的,还有周边的群众,建起了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生活红红火火,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真正收获了绿色发展的“金山”…….

  2019年3月23日,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这一天,我像万千市民一样,风雨无阻地来到露天矿,参加“砥砺六十载,茂名再出发”——“四城同创”好心湖健步行活动,回望来时路,憧憬新未来……

  这一天,巍然屹立在好心湖旁的茂名露天矿博物馆正式开门迎客,就像一位穿越时空的老人饶有兴趣地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还有这座城市即将发生的……

  这一天,茂名市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来到好心湖边种上一片好心林,让“好心茂名”在这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平定镇人民政府)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