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图一,这是我父亲高焕良(前排右一)。1979年10月1日与一起在北京全国总工会干校培训的“山东组的全体学员”在天安门前的合影,照片右侧清晰地写着“三十年大庆纪念”的字样。父亲是个老煤炭,当时担任山东省莱芜矿务局工会主席,在全总参加培训的“山东组”的成员都是山东省各地市、大企业的工会主席。一晃40年过去了,我父亲已于2000年5月去世,为了搞清楚这张老照片的背景,我从父亲的遗物——一摞笔记本中寻找线索,父亲有写日记的习惯,他去世后,他的那些日记本都在我的书橱里存着。经过一页一页的浏览,终于找到了父亲在那天写下的日记,父亲在日记中写道:“1979年10月1日(星期一)有小雨,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为了欢度国庆,我们山东组的全体同志游览了故宫、北海公园、中山公园、前门大街,首都到处人山人海,一片繁荣景象。更有意义的是,我们全组同志还高兴地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晚上,我们在干校看了电视。这样的生活,我一生还是第一次,心情特别高兴。”
从父亲的日记中可以看出,那时候我们国家刚刚结束“文革”不久,百废待兴。父亲他们在这一天当中游览了首都那么多的著名景点,说明当时的门票是非常便宜的。在日记当中,山东组成员“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再加上晚上“在干校看了电视”(那时候,电视机还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父亲总结国庆日这一天的活动,心中满满的幸福感,他感慨地写道“这样的生活,我一生还是第一次,心情特别高兴”。父亲的喜悦心情,从合影中“山东组”每个成员微笑的脸上都能看得出来。
图二跟图一是有关联的。这是1979年10月国庆节后,我二姐高云去北京看望父亲,与父亲在天安门前的合影。据二姐回忆说,当时父亲怕影响他的学习,不允许家里人去北京看望他。二姐未经父亲批准贸然来京,父亲虽很不满意,但既来之则安之,父亲就每天给二姐画一张路线图,让二姐自己出去逛。“山东组”一位来自山东惠民地区棉纺织厂的工会主席李玉娟阿姨(图一前排左二)很热心,主动解决了二姐的住宿问题,她让二姐晚上跟她挤在一张小床上,床边加了两把椅子。二姐在北京待了一周,父亲忙于学习,一天都没陪她逛。临走那天,正好是周日,父亲送二姐去北京站返鲁,路过天安门广场,父女二人就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图二)。父亲说,到了北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天安门前留个影,因为这是咱们祖国母亲的心脏啊。二姐喜欢照相,她在北京的一周里,每到一处都要拍张照片留念,那时候照相机是奢侈品,还没有进入家庭,外出旅游都是花钱拍照,一套照片也就两元左右。二姐拍照留的地址是父亲学习的北京甘家口全总干校,后来照片陆续寄到父亲手中,父亲看了照片是既高兴又心疼,他嫌二姐花钱大手大脚,一家伙拍了那么多照片!要知道,父亲那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才83元啊。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天安门前留个影》,有这样的歌词“天安门前留个影,多么自豪,多么光荣”,表达了人民对首都的热爱之情。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兄弟姐妹的"天安门情结"都是非常重的,哥哥姐姐的旅行结婚的目的地都选择了北京。
图三是1997年春天,我和妻子在香港回归前夕,在天安门前的留影。我是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的,参加工作正赶上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由于我热爱文学,这些年曾多次进京参加中国煤矿文联的文学创作会议。每次进京,我都要去天安门前留个影。在我们家,我去北京的次数最多,父亲在世的时候,总是说我赶上了好时候!
(作者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摄影家协会会员。单位: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莱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