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大巴车一路从水草丰美的草原驶出,告别让人备感亲切的白色蒙古包和羊群,路过稀疏的村镇,驶入京藏高速直奔北京方向。车内,人们内心涌动着回家的激动之情,也萦绕着分手的不舍,回味过去10天来相处的点滴和草原人民的热情款待,一切劳累奔波都美好起来。
今年7月,北京市文联再次组织首都艺术家80余人走进内蒙古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为当地百姓送来丰盛的文化大餐。秉承三年来的务实精神,艺术家交流团的身影活跃在边远的农村、基层社区和学校,10天时间共举办7场演出、7场书画笔会,为贫困家庭送去生活用品和慰问金,赠送书画作品700余幅,直接受众6万余人。其间,艺术家们静下心、俯下身,只要群众需要克服困难也要上的精神获得百姓一致点赞,在以实际行动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同时,也为文化扶贫的深入开展、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经验。
首都艺术家赴内蒙古交流演出演职人员合影
蒙古族歌手特伦倾情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北京杂技团带来的《转碟》惊险刺激
首都美术家挥毫泼墨开展创作
书法家笔墨抒情送祝福
天津演员汪云龙、胡坤带来的相声《写对子》
武巍峰献上舞蹈《映山红》 王春梅 摄
刘鑫、高林带来《肩上芭蕾》
京西太平鼓表演团队带来的《鼓舞盛世》喜庆热闹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们表演《欢天喜地秧歌情》
姚剑演唱《无所谓》 王春梅 摄
陈曦演唱《有一个梦》与观众互动 王春梅 摄
走进贫困家庭,跟老乡话家常 王春梅 摄
以“同筑中国梦”为主题
从1996年到2016年,20年携手合作让内蒙古和北京心手相牵。北京长期受益于内蒙古提供的能源和优质农副产品,同时也不断把先进的教育、医疗、文化输往边疆。2010年,双方签署经济社会合作框架协议,由对口帮扶破题到全面互补交流,两地区域合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2013年,北京市文联组织艺术家代表团首赴内蒙古开展文化交流,至今4年,已成为两地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交流项目,首都艺术家也成为传递两地人民感情的“鸿雁”。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沈强表示,“文化交流既能使内蒙古人民了解北京,也能让艺术家对内蒙古的历史、文化、民俗有深入体验,为今后的文艺创作积累素材,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具体体现。”
4年来,北京市文联始终围绕“共话京蒙情,同筑中国梦”主题,认真挑选人员、精心筛选节目,确保活动有特点、接地气、受欢迎;在交流方式上,做到了书画笔会、交流演出、走访慰问、文艺支教结合开展;在交流内容上,做到了既有草原歌曲,也有京腔京韵,既有秧歌、相声等民间艺术,也有芭蕾、古典舞等高雅演出。今年,为提升节目丰富度,30多个涉及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门类的节目一改前三年老面孔,节目单几乎全部翻新。
为了凝聚各民族携手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北京市文联选择一批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送到百姓身边,把党的民族政策传到千家万户。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首都艺术家交流团为观众准备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舞蹈《映山红》、唢呐独奏《盛世欢歌》、京西太平鼓《鼓舞盛世》等节目,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为小康社会建设注入精神动力。
兼容并蓄,吸收各地艺术人才
“呀,这不是我们蒙古族的歌手特伦吗?太亲切了!”7月12日,首都艺术家交流团走进赤峰市巴林左旗演出,还未等演员张口,观众郭永星就认出了经常在电视上见到的歌唱演员特伦。作为蒙古族歌唱家,酷似德德玛的特伦最拿手的便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2013年,来到北京发展的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我唱着草原歌曲来到北京,在这里开阔了眼界,如今,又以歌手身份回到家乡放歌,很激动。”特伦表示,一个多月前接到北京市文联的邀请,她推掉所有演出一口答应下来。
此次赴内蒙古开展文化交流,不仅汇聚了中央和北京市属文艺院团的艺术人才,还囊括了诸多非京籍文艺工作者,从而搭建起一个内容丰富、别具特色的文艺舞台。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带来的舞蹈《欢天喜地秧歌情》喜庆热闹;歌曲《芦花》、《载歌载舞》,唢呐独奏《盛世欢歌》,京西太平鼓《鼓舞盛世》等京味儿十足;川剧变脸、杂技《炫舞飞鸽》新鲜有趣;北京杂技团带来的《转碟》、《蹬鼓》、《肩上芭蕾》更是惊险刺激。虽然演出场地有的简陋到只有广场上的一块地毯,但每位演员都尽心尽力,克服各种困难,呈现了最好的演出状态。在赤峰市喀喇沁旗,为观看首都艺术家的演出,锦山广场一下涌进3万余名观众,成为整个交流活动的亮点。
为响应京津冀地区文艺事业协同发展的号召,北京市文联首次请来三地艺术家同台献艺。来自天津小川相声社的演员汪云龙、胡坤带来了《打灯谜》、《写对子》等作品;河北籍歌唱演员吴永飞多次参与北京市文联组织的边疆文化交流活动,这次带来了《鸿雁》、《我的姑娘》等作品。“很高兴走进内蒙古展示天津曲艺的魅力。为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我们对相声作品进行了小改动,融入演出地的相关元素,收到了不错的反响。”演员胡坤说。
书画抒情,大汗淋漓忙创作
7月10日,大巴车从北京直奔赤峰。当天下午,在赤峰市松山四中没有任何空调和电扇的篮球场内,北京市文联书法家协会和美术家协会的艺术家们冒着39摄氏度高温铺开纸笔,开始了首场创作笔会。
“一直站着写了近两个小时,汗流浃背,一看周围还有很多百姓等着,又继续写,所有作品都是我真情实感的表达,可以说累并快乐着。”书法家程度说。“我写的主要是弘扬正能量的内容,如‘厚德载物’‘宁静致远’等,老百姓挺喜欢,有些不只写了一遍,创作时能感受到当地百姓对文化很热爱,书写起来也不敢马虎。”书法家袁永齐强调,“当地书法气氛很好,有些书法作品得过全国大奖,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看到这么多书画家再到赤峰市松山区传经送宝,松山区书协主席刘云亭很激动。“去年就见识到了首都艺术家脚踏实地的作风,很是钦佩。不少作品老百姓拿到店里精心装裱,当宝贝似的挂在家里。”刘云亭说,再过几天,松山区美术家协会将到北京举办松山区画家6人联展,他希望当地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也能有机会在首都舞台上一展风采。
此番文化交流活动中,内蒙古草原文化对首都艺术家也是一种滋养。演出和笔会间隙,他们走进博物馆、参观历史遗址感受当地辉煌灿烂的文明;外出采风时,画家韩振刚会随身携带一个画夹,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当即画下来,对他来说,深入生活必须要走出去体验生活,让内心和自然融到一起,表现的东西才有生命力。而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安佳则以花寓情,表达对当地繁荣发展、吉祥安康的祝福。“这几天一直在发朋友圈,跟学生们分享一路的见闻。走访了几个博物馆,观看了一些壁画,发现它们不仅历史悠久,还特别精美,情不自禁拍了很多照片作为今后的创作素材。”安佳说。此外,书法家袁鹤松、郭孟祥,画家贺国林、崔泽培也以笔墨抒情,表达对当地人民的祝福。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首都艺术家来到内蒙古演出,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不断深入人民、深入生活,把文艺精品佳作送给广大群众,让人民群众共享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成果。”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张宇赞赏地说。
满怀深情,文化扶贫走进草原深处
乌兰察布市红召乡乌兰哈达村是个坐落在大山里的贫困村,全村共24户人家,村民多以种地和放牧为生。听闻村里有的家庭生活困难,7月16日,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沈强和副书记张光一、杜德久带领首都艺术家经过3个多小时路程颠簸,来到乌兰哈达村闫根全和杜福虎家,为他们送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2000元的慰问金。
“来了,快进屋坐!”闫根全老人一把拉住沈强的手,把客人让到了炕头上,同时对妻子说:“赶紧给做点饭。”
“身体还好吗?家里几个孩子?都做什么工作?一年收入有多少?”沈强关切地问长问短,与老人聊起了家常。听说小儿子在家放羊,全家一年的收入也就三四千块钱,在场所有人无不感受到了脱贫的迫切性。握着首都艺术家送来的慰问品,闫根全激动地说:“谢谢你们,谢谢北京!”
在乌兰察布市新营村赵年生家,大家看到整齐干净的小院,了解了当地干部帮助村民脱贫的举措,人们仿佛看到了一家人脱贫的希望,“明年这个时候再来看您,一定要来看我们演节目。”
返程路上,代表团中不少人百感交集,回忆起一路走来的点滴见闻,回想起草原百姓朴实真诚的笑脸,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一直以来,我把公益性演出看得比任何演出都重,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价值所在。今后,只要北京市文联一声召唤,我愿意倾尽我的时间和精力,让我的歌声为观众带来慰藉和欢乐。明年,我们一定如约再来,那时一定能看到一个比现在更美好、更富裕、更和谐的内蒙古大草原。”歌唱演员吴永飞深情地说。
明年,情系北京和内蒙古的这只“鸿雁”将再次出现,在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上尽情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