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草原人民送上来自首都的文化大餐
——“共话京蒙情,同筑中国梦”首都艺术家代表团赴内蒙古文化交流慰问活动成功举办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王春梅 发布时间:2016-07-26

  北京—赤峰—乌兰察布,行车1000多公里;10天,7场综合性文艺演出,7场书画交流笔会;80余位文艺工作者,30多个不同艺术门类节目,700余幅书画作品;社区、农村、学校,7个不同演出地点,受益群众共6多万人,最多一场观众达3万余人……7月10日至20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共话京蒙情,同筑中国梦”首都艺术家代表团赴内蒙古文化交流慰问活动,给草原人民送上了一道精心“烹制”的文化大餐,沿途撒下一片歌声、笑声、掌声。


演职人员合影


走进贫困家庭,跟老乡话家常


书画家笔会交流挥毫泼墨


袁忠山走进观众演唱《老乡》


吴永飞深情唱响《鸿雁》


变脸演员与观众互动


首师大音乐学院舞蹈系学员表演《欢天喜地秧歌情》


北京杂技团带来《蹬鼓》


贾丽霞、高洪伟等舞起京西太平鼓


温凯演出魔术《炫舞飞鸽》


孟美璋演奏唢呐《盛世欢歌》


汪云龙、胡坤合说相声《打灯谜》


刘鑫、高林演出杂技《肩上芭蕾》


王俪霏高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特伦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一个个精彩节目抒深情

  “节目真是个个好看,这样接地气的文化演出活动我们真心需要呀!”观众王彦在看完演出后由衷地说。他不知道的是,为开展好此次文化交流慰问活动,主办方提前两个多月就开始着手准备,认真挑选演出人员,精心筛选节目,多次编排修改,以确保活动能够有特点、接地气、受欢迎。最终,共挑选出舞蹈《欢天喜地秧歌情》《映山红》、杂技《蹬鼓》《肩上芭蕾》《抖空竹》、唢呐演奏《盛世欢歌》、歌曲《鸿雁》《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希望的田野上》《老乡》、魔术《炫舞飞鸽》以及川剧变脸和京西太平鼓等30多个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京味儿特色,也有草原风韵。正是基于这样“走心”的前期筹备,演出所到之处才深受欢迎。

  “是北京来的艺术家,在广场上的公益演出,不要票,都来看啊。”家住巴林左旗的退休音乐教师王爱耕酷爱文艺,得知北京的艺术家要来演出,他忙不迭地给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打了电话,告知他们这个好消息。“精彩、惊险、精美,演出太给力了!”王爱耕尤其喜欢杂技节目。他不知道的是,演员们才刚经过半天的车程从喀喇沁旗赶来,而北京杂技团的小姑娘们这场演出由于要接连表演《蹬鼓》和《转碟》两个节目,连晚饭都没顾得上吃,一直在广场上化妆、练习,演出中她们始终面带微笑。当天,还是杂技演员魏彦的19岁生日,“不苦、不累,在为观众演出中长大一岁,很有意义,让我更加记忆深刻”,她兴奋地说。

  “晚上7点半的演出,我们4点多就来到演出现场了,太期待能和北京的艺术家进行同台演出交流学习了。”巴林右旗乌兰牧骑副团长呼斯楞表达着激动之情。这场演出中,他们也带来了自己的节目——蒙古族舞蹈《巴林德布斯乐》和呼麦《巅连的山峰》。呼斯楞最喜欢京西太平鼓,在排练和演出中,他也跟着演员的舞步翩翩起舞,“与蒙古族的舞蹈很不一样,京西太平鼓跳得诙谐幽默易懂,很有地方特色。”他不知道的是,京西太平鼓的演员们也在向他们“偷师”。京西太平鼓表演团团长贾丽霞说,“我们以前也学过蒙古族舞蹈,但是乌兰牧骑演员们跳得更原汁原味,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舞蹈的精髓。看他们的表演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蒙古族观众萨日娜和着熟悉的旋律高声唱起来,这首由蒙古族歌手特伦带来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勾起了她的情思。在北京发展的特伦因外形酷似著名歌唱家德德玛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大家纷纷在演出前后争着与她合影。“来到家乡一定要给父老乡亲献上一曲,感谢这次活动给了我一次给家乡人民放歌的机会。”尽管当天的音响设备频频出现故障,特伦还是坚持着把最美妙的歌声献给了观众。

  一幅幅书画作品彰厚谊

  每到一地,在演出之前或同时,袁永齐、袁鹤松、程度、郭孟祥、韩振刚、贺国林、安佳、崔培泽等书画家也忙着挥毫泼墨,开展书画笔会,与当地书画爱好者进行交流,将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赠送给当地。

  “少长咸集聚赤峰,挥毫泼墨寄深情。京蒙人民翩翩舞,携手共话中国梦。”在书画家们笔会交流过程中,书法家程度与当地书法工作者和爱好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有感而发创作一幅书作表达自己的心声。“厚德载物”“宁静致远”……书法家袁永齐每到一地都卖力书写,在没有空调的体育馆、文化活动馆,他写得大汗淋漓,作品一幅接着一幅,“我写的内容都是传递正能量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看到当地有这么多喜欢书法的群众,更促进了我创作的激情。”

  在巴林右旗的笔会现场,一个小女孩一动不动地站在正在作画的美术家安佳旁边认真观看。安佳通过询问,得知这个叫赵彤曦的小女孩上小学5年级,学习美术已经4年了,看着小女孩“痴迷”的目光,安佳在创作完约定的作品后,又画了一幅一模一样的作品送给小女孩,“花的名字是勿忘我,希望能够鼓励她继续在习画的道路上前行。”年幼时曾经随父母来内蒙古生活过的安佳对这里有着特别的感情,虽然每次书画笔会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她却乐此不疲。“我要将沿途所见所闻,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交流慰问活动中,美术家韩振刚随身带了一个画夹,每每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当即画下来。他认为艺术工作者必须时常走出去,实实在在走入生活、走入人民当中,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和情感的作品。“只可惜画画是个慢工,要是有更多时间能创作出更多作品留给当地就更好了。”

  “我们当地书法爱好者很多,拿到北京书法家的作品都跟宝贝似的爱不释手。交流活动对我们很有帮助,以前我们在书法创作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交流很多都解决了,我们在笔会交流中有很多收获。”赤峰市松山区书协主席刘云亭深有感触地说。

  一次次走访慰问送爱心

  演出和笔会间隙,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强,党组副书记张光一、杜德久等还走访慰问了当地困难农牧民家庭。

  在大山深处的红召乡乌兰哈达村,家里生活困难的闫根全接过米面油等慰问品和慰问金露出幸福的笑容。慰问团的到来让他清冷的家热闹了起来,他热情地招呼大家在炕上坐下,而经过了几个小时车程的慰问团一行,也忘记了一路山路颠簸的不适和疲倦,跟他唠起了家常。临走时,闫根全还依依不舍送到了村外。

  “你们从北京这么大老远来看我们,谢谢,实在是太谢谢了!”家住土贵乌拉镇工行开发区的赵世英,拉着沈强的手不停地表达着感激之情。72岁的赵世英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家里墙壁上挂满了书画作品。为了迎接远方的客人,他特地换了一件红上衣。从前居住在农村的他跟着儿子搬到这里已经五六年了,教附近的孩子和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此前得了脑梗,正在恢复当中。“您多多注意身体,好了以后继续普及书法艺术。”听着慰问团关怀与祝福的话语,老人连连说“好”。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首都艺术家来到内蒙古演出,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不断深入人民、深入生活,把文艺精品佳作送给广大群众,让人民群众共享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成果。”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宇由衷地说。“深入基层开展文艺交流活动不仅能让更多当地群众欣赏到首都优秀文化,实实在在把文艺精品送到百姓身边,也为文艺工作者搭建了与群众近距离交流的平台,促使他们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表演出更加深受群众喜爱的节目。”沈强表示,对口帮扶,不仅要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也要在文化方面开展工作。“共话京蒙情,同筑中国梦”首都艺术家代表团赴内蒙古文化交流慰问活动到今年已经连续开展4年,始终以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宗旨,坚持把艺术送进内蒙古的农村、学校、文化广场等地,让基层群众享受艺术之美、之好,这也是开展文艺精准扶贫的一种有益尝试。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