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十世班禅大师的这句话点明了主要分布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海拔地区的牦牛,数千年来与藏族人民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牦牛不但同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运、烧、耕息息相关,还深刻地影响了藏族人民的精神性格,形成了独特的牦牛文化。在拉萨就有这样一个西藏牦牛博物馆,藏品达数千件之多,大部分都是捐赠所得。
什么?拉萨太远没办法实际看到?来,让我们跟随“共话京藏情·同筑中国梦”赴藏文化交流活动的首都艺术家代表团,在采风中足不出户领略这座博物馆的魅力!
6月23日,“共话京藏情·同筑中国梦” 赴藏文化交流活动的首都艺术家代表团,到北京援藏项目——西藏牦牛博物馆参观。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作为北京市援藏项目之一,位于拉萨市拉萨河南岸柳梧新区,拉萨火车站东面,建筑面积8088平方米,加室外展陈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基本建设投资为1.1亿元,是我国唯一一座以牦牛和牦牛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
牦牛博物馆以“牦牛精神”(憨厚、忠诚、悲悯、坚韧、勇悍、尽命)为建馆理念,以牦牛为载体,展示与之相依的藏族历史文化,从自然与科学的牦牛、历史与人文的牦牛、精神与艺术的牦牛三个部分,详细介绍牦牛的起源、驯化,牦牛与藏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西藏文化以及艺术作品里的牦牛文化。
该馆不仅具有收藏、保存、展示、科研、教育、服务等博物馆基本功能,还是保存牦牛文化物证、传播牦牛文化知识、探究牦牛与人类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机构。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藏品。
《说文解字》中出现的第一个牦牛的“牦”字就是现在图片中看到的那个,念li(第二声),后变音为现在的mao(第二声)。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此展厅内共有158个牦牛头。在藏区,每出生一头牦牛,藏民都会为它取一个名字,这里没有标出,但原始档案中都有标明。有意思的是,海拔低一些的牦牛头,角是往左右方向生长,海拔高的地方,角是向上生长的。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藏区生活场景还原。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藏区生活场景还原。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画着牦牛的岩画。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金丝绒野牦牛标本。由于长时间放置,本体已经萎缩,实际比例要比这个大一倍,而成年的金丝绒野牦牛一般有11吨重。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牦牛的骨架。牦牛与其它牛相比,肋骨要多一到两对,驼峰也要更高一些。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牦牛毛做的“墨镜”,可防雪,你能想象得到吗?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牦牛骨做的藏式麻将,是不是别具风情?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牦牛与藏区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生产性淘汰下来的金丝绒野牦牛标本。这种牦牛全世界现存200多头,非常稀有。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民族护法,面部即为牦牛的形象。牦牛伴随着藏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在高原的政治、宗教、战争中都有牦牛的身影。牦牛如同护法神一般守护着藏族人民和土地。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又有一只!这是甘肃的白牦牛,体格相对较小,看起来是不是萌萌哒?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这是藏北的混种牦牛。其实,新疆也是有牦牛的哦!还有你不知道的就是,这些牦牛的食物可不一般,包括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转经筒上以藏、汉、英三种不同的文字,标明了对于牦牛的不同称谓。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首都艺术家参观牦牛博物馆中的衍生品商店。内有手串、毛绒玩具、T恤、壁画等各类商品。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其实,西藏牦牛博物馆是拉萨群众文化体育中心的一部分,它和体育场、体育馆共同构成文化体育中心。瞧,这里被称为拉萨的“小鸟巢”?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体育场内部,赞!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