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世界的焦点在中国,中国的焦点在北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既缅怀历史又继往开来。在北京众多近距离感受阅兵盛况的人群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仅代表自己,还充当了无数千里之外新疆少数民族同胞和守边战士的眼睛,代替他们看一看大阅兵的威武,寄托对国家的祝福。那些新疆少数民族同胞和守边战士中,很大一部分一生没有走出过新疆,但提起最想去的地方,无一例外都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今年又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8月,首都近百名艺术家在北京市文联主席张和平、党组书记陈启刚的带领下,带着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谊第四次赴新疆送欢乐、种文化,并从遥远的天山、昆仑山采撷回对祖国最圣洁的祝福。
8月18日至31日,首都艺术家代表团深入到新疆库车、阿克苏、和田等地的社区、农村、学校、部队及边防哨所,倾情奉献了16场文艺演出、20场书画笔会、两场两地艺术家联欢,看望慰问了13户维吾尔族群众、先进典型和沙海老兵家庭,给20名援建工人、10名武警战士发放了电话卡,给1个连队送去了西瓜,为两个边防公安派出所赠送了电脑、打印机等。10名文艺志愿者为和田地区的500多名文化爱好者开展了250课时的摄影、民间文艺、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的培训。整个活动,受众近10万人,为南疆各族群众和广大官兵送去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大餐。连续4年执着赴疆,北京市文联的文化援疆工程,实现了从单一“送文化”到既“送文化”又“种文化”的转变,达到了既丰富边疆群众文化生活又普及艺术知识的目的。
北京顺园祥艺术团带来的舞狮表演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的同学带来古典舞《踏歌》
赴疆交流全体演员合影
北京文联主席张和平向少数民族群众赠送民间艺术品
中国杂技团表演曾荣获国际大奖的杂技《四人技巧》
崔山的器乐联奏
歌手吴永飞一曲《母亲》唱到了观众的心坎上
书画笔会现场
民间工艺大师哈亦琦为百姓教授哈氏风筝制作手艺
海政文工团歌唱演员曾小燕在部队演唱
首都民间艺术家和书法界代表慰问沙海老兵
口技演员冀勇在与观众互动
歌唱演员金山走到观众中间和当地群众跳起欢快的维吾尔族舞蹈
歌唱演员杨娇与维吾尔族观众载歌载舞
展示首都文化底蕴,传递北京人民深情厚谊
要汇集一支规模如此庞大的交流团队并不是个小工程。出发前几天,有的演员还在外省市甚至国外演出,可得到赴疆的消息后,他们主动推掉手头的工作,汇聚到了首都文艺家之家这杆大旗下。关于节目演出安排,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表示,考虑到和维吾尔族观众语言沟通上的困难,演出增加了口技、杂技、变脸等以肢体语言展示为主的节目。此外,考虑到驻地部队和援建职工的辛苦,还加入了京剧、小品、摇滚乐等,让观众在他乡听得到北京声音。演出第一站,交流团就率先深入海拔3500多米、处于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地的伊尔克什坦口岸和吐尔尕特口岸所在的边防哨所开展演出和笔会,向官兵表达敬意,送去欢乐。
“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8月22日,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边防支队托云边防哨所,歌唱演员吴永飞的一首《母亲》唱红了战士们的眼眶,唱酸了演员们的心。“我在他们这个年龄时还在上学,每天有家人陪伴,这些小战士却几年如一日,耐着寂寞,守卫在祖国边陲,这种胸怀可敬可佩。”北京京剧院演员谭小羽感慨。在巴音库鲁提乡边防检查站,听闻三名战士因为执勤无法看演出,演员金山特意来到他们的岗哨,为战士们唱起了《红旗飘飘》。感受到歌声里的豪迈,战士刘新平表示:“虽然没看到演出,心里早就感受到了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牵挂。我们身在祖国西陲,心向北京,一定会把岗站好!”
感受着边防战士的家国情怀,首都书法家们的万丈豪情化作笔尖涌动的灵感。“战车出行”“保家卫国”“西陲第一哨”等作品应运而出,冷万里、白彬华、谭军立、邢光辉等书法家纷纷挥毫,希望这些作品能陪战士一起守边卫国。被首都艺术家惦念的还有从五湖四海来到新疆扎根、为新疆生产建设做出贡献的老兵、援疆干部和在和田地区各大工地紧张施工的建筑工人们。
8月24日,听到门口的汽车声,88岁的杨世福拄着拐杖快步走出了养老院大门,脸上挂满了喜悦。这位1948年参加工作、曾随部队日夜兼程15天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老兵,在和平解放和田后并未离开,而是把余生都奉献给了急需建设的新家园。他们脱下戎装屯垦戍边,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47团的战士。十七八的小伙子如今已成为耄耋老人。听闻这些沙海老兵们的事迹,北京市文联主席张和平用“感人至深,永垂青史”八个字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得知杨老平时爱写毛笔字,来自首都的书法家们赶忙送上作品“厚德载物”,以示感佩。
同样感到亲切的还有援疆干部杨建林,8月28日,来自北京的京剧京歌让他想起了家的味道。赴疆两年来,他3个月才能回次家,有时还是因为工作,只能顺便回家看看。“哪怕不演节目,光看到家乡的人就兴奋得不得了。”杨建林说,“首都文艺界的文化援疆工程是民心工程,为北京市援疆和田工作的推进打牢了群众基础,沟通了民族感情,值得点赞!”
增强民族交流,团结少数民族同胞感情
新疆自古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目前已形成了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回等13个主要民族。首都艺术家4年赴疆,初心便是通过文化这种润物无声的形式,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各族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我们从北京来的,这是北京的艺术家编的平安结,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到北京上学。”8月21日,在帕米尔高原下的乌鲁克恰提边防派出所,陈启刚给在场的柯尔克孜族小朋友戴上了寓意平安的手串。为了能让周边百姓也欣赏到来自北京的演出,战士们特地邀请了周边村民一起看节目。这天,他们中很多人穿上了只有在盛大节日才穿的新衣服,有的老人则抱着民族乐器库木子来到现场,希望跟演员们一块联欢。被现场的气氛感染,没有演出任务的口技演员冀勇主动走到他们身边,模仿起了小动物的叫声;虽然并不具备演出条件,中国杂技团的演员仍旧克服困难,完美展示了曾经获得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艺术节金小丑奖的杂技《四人技巧》。
考虑到很多中老年观众听不懂汉语,主办方在演出中穿插了大量新疆特色的歌曲,除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们新疆好地方》等经典旋律,金山的任务便是演唱维语歌曲《欢乐的跳吧》。为了能和观众交流,每到一地,他都用学到的维吾尔族语言和观众打招呼,邀请他们走上舞台,和着音乐一起跳舞。以至后来汉族和维吾尔族同胞载歌载舞成为演出的亮点。
8月30日,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民丰县,从下午4点开始,陆续有近1万人、接近全县1/4的人口走进民丰县维汉初级中学,欣赏演员们的演出,他们中距民丰县城最远的安迪尔乡有100多名乡亲赶了180公里路,花了近3个小时来看演出。一路走来所见所感,画家李呈修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了他眼中的新疆,远山近林和悠闲的牦牛、碧绿的河水相映成趣。“新疆不是我印象中光秃秃的山和一望无际的沙漠,这里有人们用勤劳的双手灌溉出来的绿洲和果实累累的万亩枣林,有3000年不死的胡杨林和壮阔的塔里木河,这些都是生命的力量。”李呈修说。同时,画家黄多良的《荷花图》、张建豹的《雨打芭蕉图》、王持的《秋石图》都表达了自己对边疆百姓美好生活的祝福。
拓宽文化交流渠道,助推边疆文化发展
8月23日,在皮山农场,经过上色、粘骨架、绑线等步骤,23岁的维吾尔族小伙艾力江放飞了亲手绘制的风筝,他也是北京民间工艺大师、哈氏风筝第四代传承人哈亦琦带过的20多个学生中最得意的一个,做的风筝不仅美观,技艺也基本达标。
来自北京的其他9名志愿者也与和田地区5个县市结成对子,开展了民间文艺、音乐、舞蹈等五大门类的培训。“我们发现边疆地区在文化建设的软硬件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文艺知识的欠缺、师资队伍的薄弱、文艺表现形式的单一制约了地区发展。在反复沟通后,根据他们的需求制定了支教项目。”北京市文联文艺指导和维权部主任白洪远介绍。早在今年6月,北京市文联主办的第三届“东方少年 中国梦”新创意作文大赛就在和田地区开设了分赛区,多位首都儿童作家进校园开展了文学创作培训。
培训虽结束了,其后续影响却在持续发酵。看到仅经过两天学习,学员就对从未接触过的风筝制作手艺产生了浓厚兴趣,皮山农场的相关领导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如果风筝在当地有这么大的市场,就可以与哈亦琦合作,将其打造为文化产业,带动百姓就业。而洛浦县杭桂乡的美术老师阿卜杜拉从沙雕老师马宁那里受到启发,打算在新学期将沙雕作为教学内容。“我们从小就玩沙子,但从没把它当成门艺术,看到老师展示他自己的沙雕作品,思路一下打开了。”阿卜杜拉说。据悉,为了学有所用,马宁把学生带到了沙漠,现场传授经验。最后,他指导汉族和维吾尔族学生合作,完成了1.5米高、3米宽的作品,其中既有维吾尔族学生雕的清真寺和骆驼,也有汉族学生雕的长城。“多希望你们能留下来,希望这样的交流更频繁,惠及更多人。如,每年组织和田不同艺术门类的文化人才到北京参加培训和展演,通过学习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中共和田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顾莹苏提议。
“当我孩提的时候就有一种向往,向往有一天,来到你的身旁;当我长大的时候,还是那种向往,向往用真诚,为你打开心房……”有感于一路所见,相声演员祥子创作了这首小诗《向往》。吴永飞看到后深有同感,花了一晚上时间谱出了曲子。两人希望明年再到新疆,能把这首歌曲通过演唱的形式回报给给予他们灵感的广大南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