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9场文艺演出,9场书画笔会,吸引观众近8万余人走进活动现场,16万人通过闭路电视观看演出。7月7日至17日,北京市文联组织的“共话京蒙情 同筑中国梦”首都文艺家赴内蒙古文化交流慰问活动,为茫茫草原送去了一份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北京市与内蒙古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在2010年结成帮扶对子,继去年首次开展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活动后,今年,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曲艺、戏剧、杂技魔术、民间艺术等9个艺术门类的百余位艺术家再次来到草原。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活动全部在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的最基层展开。从矿区到牧场,从部队到校园,9个艺术门类的百余名艺术家,把文化和欢乐送到了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最基层的数万群众身边。
7月11日晚上,首都文艺家在赤峰市上演了最后一场演出。从电视上得知演出消息,唐阿姨带着自己的外孙鄂俊辉步行半个多小时,早早赶到林西县文化广场。跟唐阿姨一样被吸引的4万余林西县群众,把偌大的露天广场挤得水泄不通。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白镇白音淖尔嘎查的牧民家庭,88岁的老人席日朝老第一次看到了现场版的魔术表演,眼瞅着一支香烟在眼皮子底下“消失”,老人乐开了花,一边鼓掌一边念叨:“怎么一下就没了?”而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内蒙古着陆场站的部队营区,23岁的战士吴晓宁不仅欣赏了魔术、口技、变脸、杂技等艺术形式,还现场拜师,跟着魔术师李学义学了好几招。这让平时只能看电视、打扑克娱乐的吴晓宁兴奋不已,他拿着魔术师赠送的魔术道具和教材说:“今年春节文艺演出时我也可以露一手,跟更多人分享魔术的乐趣!”
文艺演出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阵阵掌声,书画笔会现场也不断碰撞出京蒙两地艺术交流的火花。7月9日在赤峰举行的书画笔会上,北京画家李立祥居然偶遇了大学同学刘宝玉。30年不曾见面,这对老同学都已在书画领域有所成就,动情之下,俩人当场切磋技艺以画传情,合作一幅《任重道远》。在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的笔会上,北京书法家郭晋丽称赞赤峰画院特聘书画师胡斌的笔法充满草原的粗犷之美,胡斌则从郭晋丽的作品中看到了柔和之美。“可能是受环境影响,我写字似乎太过阳刚,少了点郭老师笔下的阴柔和灵动。”胡斌说。而在赤峰市巴林右旗书协主席韩守银看来,书画笔会不仅是书画家的期盼,更是当地群众的需求,他说:“现在人们吃饱了穿暖了,对文化的精神需求自然就高了。虽然巴林右旗的汉文化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近几年旗里的书画爱好者越来越多,尤其是青少年书画班特别受欢迎。两个小时的笔会太短了,真希望这样的交流机会再多一些。”
据悉,市文联开展的边疆地区文化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已先后在西藏、新疆、内蒙古开展。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表示:“艺术家走进基层,最重要的就是放下架子,跟老百姓互动起来。让老百姓接受,让老百姓高兴,场上场下一片欢歌笑语,文化交流的目的就达到了。”
北京顺园祥艺术团的演员在林西县文化广场表演狮子舞。
书法家丁嘉耕、刘俊京等正在进行创作(李雪摄影)。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内蒙古着陆场站,很少看到魔术现场表演的战士,目不转睛地盯着魔术师李学义。
画家路海艇等挥毫泼墨。
62岁的芦笙独奏演员伊永仁(左)与喀喇沁旗舞蹈演员合作表演《鸿雁》。演出前半个小时才敲定的节目,双方的合作却非常默契。
张跃英表演的变脸,引得观众连连拍照。
演出开始前,北京杂技团的小演员们教当地小朋友抖空竹。
孙氏剪纸传人孙春播在林西县教当地群众剪纸,此次草原行共有四位民间艺术家为当地群众带去了剪纸、泥人、彩绘脸谱等民间艺术。
代表团走访牧民家庭,民间艺术家孔炳彰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赠送给88岁的老人席日朝老。
骆派京韵大鼓第三代传人李想表演《重整河山待后生》,带来浓浓京味儿。
演员王旭表演二胡拉唱《美丽的拉毛》。
董倩表演京剧《红灯记》选段。
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院师生表演舞蹈《缅桂花开朵朵香》。
祥子、张萌杰表演相声《学啥像啥》走到哪里都能带来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