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京蒙情 同筑中国梦
——北京市文联组织文艺家赴内蒙古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关闭本页] 来源: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记者:王春梅 发布时间:2014-07-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演职人员合影

演职人员合影

  7月15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内蒙古着陆场站里一片欢歌笑语,掌声不断,曾经圆满完成了8艘神舟飞船、22次返回式卫星测控回收等重大科研实验任务的这里人迹罕至,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当天,站里迎来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由北京市文联组织的“共话京蒙情同筑中国梦”首都文艺家赴内蒙古文化交流团一行,带着文艺演出、书画作品等“礼物”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蓝天白云下的场站沸腾了……这场活动是应当地要求特别增加的,而这也只是交流演出团此行的其中一站。

  7月7日至7月17日,百余名首都文艺工作者在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的带领下,乘坐大巴自北京来到内蒙古,在赤峰市的喀喇沁旗、平庄矿区、红山区昭乌达剧场、巴林右旗、林西县,乌兰察布市的化德县、察哈尔右翼后旗、四子王旗等地开展了9场文艺演出及9场书画交流笔会,8万余人走进现场,16万人通过闭路电视观看了演出,一路颠簸一路欢歌,将“京味儿文化”撒向草原。

  “以最佳的状态献上最好的演出”

  “我们来这儿做什么?给内蒙古的老百姓演出。那就要拿出最好的节目、最佳的状态!”每次演出之前的彩排现场,陈启刚总是以严格的目光“挑剔”着每一个节目,和演职人员商讨如何让节目更“贴近”观众,如何把演出团的人员和节目最大限度地进行整合,让观众感受到更丰富更精彩的“北京特色”。

  “精益求精”是演出团全体人员的共识。为了保证演出质量,尽管每个节目都是演员们所拿手的、演了无数次的,彩排依旧是必不可省略的,虽然常常是刚刚经过长途跋涉,还没来得及休息调整一下就要投入演出,每个人依然会认真彩排、用心准备。而一走上舞台,面对观众的热情,演员们立马忘了旅途的疲惫,神采奕奕地献上节目。演出团里年龄最大的伊永仁,已经62岁了,一曲芦笙独奏《火车进侗乡》边吹边舞,活力四射,还临时与当地舞者搭档合作了一曲蒙古族群众熟知的《鸿雁》;北京顺园祥艺术团4个表演狮子舞的小伙子顶着沉沉的行头,腾、挪、跳、跃,舞出“北狮”的精气神儿;北京杂技团7位小姑娘带来的杂技《中国芭比——集体空竹》,翻、跳、抛、接,尽展绝技;歌手皓天除了一口气连唱《北京时间》《中国歌最美》两首歌曲之外,还要担当主持;阿龙不仅要和张琦搭档演出变脸,还要演出一个魔术节目;此外,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舞蹈演员们以及陶庆友、申静、拉毛王旭、冀勇、董倩、李想、罗帅等演员也将群舞《踏歌》、男女声对唱《北京叫卖声》、二胡拉唱《幸福欢歌》、口技、京歌《梨花颂》《前门情思大碗茶》、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等节目演绎得精彩纷呈,牢牢吸引着观众的眼睛和耳朵,让内蒙古群众陶醉在“京味儿文化”的魅力之中。“这些节目在我们内蒙古是很少看到的,虽然艺术风格不一样,但是非常好看”,内蒙古长调演唱者孟克其其格对老北京传统艺术感受颇深。

  “真正‘走心’才能让观众忘不掉”

  “演出中,真正的主角不是演员而是观众,我们要用尽力气表演,让大家看了从内心感到快乐。”演员祥子与搭档张萌杰为观众带来了一段相声《学啥像啥》,正如他们所希望的,每次演出都会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看着观众的笑容,没有比这更让我们高兴的了。”

  这也是所有演员想通过此次演出达到的目的——让观众获得更多的快乐,记住北京的艺术,从艺术和情感上深入地交流、沟通。

  经常参加北京市文联各种下基层活动的魔术师李学义,此次除了表演魔术节目,还特别带来魔术教学环节,每次演出前都会现场“收徒”教授魔术技艺手法,并且送上他特地从北京带来的魔术道具。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内蒙古着陆场站的战士小吴就得到了李学义的“真传”,喜欢魔术的他经过“老师”的指点后几个小魔术变得有模有样,赢得了战友的掌声。“平时我们的娱乐活动不多,以后就可以表演给大家看了”,小吴接过老师送给他的魔术道具,开心地表示一定会多加研究和练习。“魔术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为了带给大家欢乐!把魔术教给他们,并不是要‘揭秘’魔术,而是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学习这些小魔术,真正喜欢上它。”李学义认为教学互动有利于让魔术走入观众的心。

  加强互动性,也是北京市文联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一直以来所特别重视和坚持的,以期真正“走下去”“走到观众中”,与观众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因而,除特别安排了魔术教学环节,演员演出时也非常注重加强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有观众说,芦笙很好听,但用它演奏蒙古族的音乐会怎么样呢?”演出前刚与观众聊完天的伊永仁开始琢磨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演出时,边奏边舞了一曲自己35年前去侗乡采风创作的代表作之后,又吹奏了一曲《鸿雁》,配合着两位当地舞者的舞蹈,芦笙吹出了“蒙古风”、“草原味”,赢得热烈掌声。北京杂技团的小姑娘空竹抖得出神入化,演出前在广场上练习,吸引众多观众“围观”,看着很多小朋友好奇的目光,她们索性当起了“老师”,现场教孩子们抖起了空竹,“你来我往”好不开心。“走到台下与大家互动,跟站在台上表演不一样,近距离看着观众的笑脸,感觉我们的心与观众更加贴近了。”演员拉毛王旭也兴奋地说。

  而为了引入更多的艺术门类,本次活动还特别吸纳了民间艺术工作者参与,演出过程中,孔炳彰、赵永岐、姚晓静、孙春播4位民间文艺工作者邀请观众代表上台,向他们赠送风筝、脸谱、泥人、剪纸等礼物,也构成了互动的重要一环。精美的礼物赢得了大家的喜爱,“能够有更多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它、爱上它,这是我们的愿望”,非遗传承人们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普及艺术”

  “书法需要交流,吸收借鉴不同艺术风格。我们此次既是来交流的,也是来学习的。”刘俊京、丁嘉耕、王祖诤、吴庆林、李立祥、孙开桐、郭晋丽、张国图、陆海艇、张兆良、刘贞亮等书法美术工作者挥毫泼墨,尽情地与当地书法爱好者进行着交流。李立祥一幅《草原牧人行》画得颇具韵味,这位曾经在内蒙古插队生活多年的画家说内蒙古是他的“第二故乡”,“这幅作品里注入了我对内蒙古的深厚感情。”不独是他,书画家们都将深情倾注于笔尖,用一幅幅作品表达着自己对草原的热爱。听说有北京的同行要来,蒙古族画家、四子王旗文联主席齐纳尔图特地将自己创作两年多的画作带来与首都的书画家们一起欣赏交流,“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虽然画法并不相同,但艺术是相通的,多交流多借鉴才能发展得更好”,他也希望这样的交流机会能更多一些。

  演出间隙交流团一行还走访慰问了4户困难农牧民家庭,送去慰问品、漂亮的手工艺品以及好看的节目。家住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镇白音淖尔嘎查的席日朝鲁老人看到首都来的文艺工作者们格外开心,88岁的老人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看过表演,魔术师李学义一抖手,原本握在他手里的红绸就不见了,又一抖手,红绸又出来了,老人看得笑出了声,啧啧赞叹“神奇”。以至于大家要走时眼里满是依依不舍,连连表示“再多坐一会儿”。交流团每到一户,那里就会充满欢快的笑声。

  10天的赴内蒙古演出交流活动结束了,留下了一段深深的京蒙情。对于今后开展这一活动,陈启刚还有进一步的计划和设想:“内蒙古赤峰市、乌兰察布市是北京市的对口支援帮扶地区,北京市文联的文艺志愿服务者队伍已经建立起来,以后还会组织一些北京的文艺工作者到内蒙古甚至新疆、西藏支教,从而更好地普及艺术。”

演出交流团一行慰问看望贫困牧民家庭

演出交流团一行慰问看望贫困牧民家庭

书画家挥毫泼墨

书画家挥毫泼墨

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院师生表演舞蹈《缅桂花开朵朵香》 盖畅 摄

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院师生表演舞蹈《缅桂花开朵朵香》 盖畅 摄

芦笙演奏家伊永仁和内蒙古演员合作表演《鸿雁》 李雪 摄

芦笙演奏家伊永仁和内蒙古演员合作表演《鸿雁》 李雪 摄

书法家丁嘉耕、刘俊京进行创作 李雪 摄

书法家丁嘉耕、刘俊京进行创作 李雪 摄

冀勇表演口技

冀勇表演口技

李学义教战士变魔术

李学义教战士变魔术

北京顺园祥艺术团舞狮

北京顺园祥艺术团舞狮

阿龙、张琦带来《变脸》

阿龙、张琦带来《变脸》

罗帅演唱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李雪 摄

罗帅演唱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李雪 摄

李想演唱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李想演唱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北京杂技团带来的杂技《中国芭比——集体空竹》 盖畅 摄

北京杂技团带来的杂技《中国芭比——集体空竹》 盖畅 摄

皓天演唱《中国歌最美》

皓天演唱《中国歌最美》

陶庆友、申静演唱《北京叫卖声》

陶庆友、申静演唱《北京叫卖声》

演出现场一片欢乐

演出现场一片欢乐

 


 


分享到: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