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学交流

徐 坤:用文学化育美德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30

  文学能干什么?

  可以育人化人,传递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可以提升人类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

  文学,可以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传递正能量。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他的“兴观群怨”说,系统阐释了文学的社会作用和对现实的影响,揭示了文学的教化作用。

  文学可以教化培育美德。它从那些细小处,从一首儿歌、一篇日记、一段名人名言、一部好书、一场电影、一部电视连续剧潜移默化,实施美德的教育。

  在我们这拨“60后”一代人出生和成长的那个处处阴霾无序的“文革”时期,恶行遍地,道德缺失。然而,正是文学,以及那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以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姿态,一点一滴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输导给我们。那些不贪、不争、不妄、不奢的品德,来自于儿时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民警叔叔手里边”的稚气儿歌;来自雷锋“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日记;来自于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正是文艺作品中传扬的这些正大、光明、闪亮、利他、克己、奉献的价值观,灼灼照亮和伴随了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没有长成歪瓜裂枣。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脱胎于传统儒家思想之修身齐家之道德观,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重要组成部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君子立德、立志、立业、立身。文艺作品中的那些英雄形象,能够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学习的标杆,会影响到他们一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在今天,谈起文学能起多大作用的时候,也许有人会说,文学作品永远不会再有像《汤姆叔叔的小屋》那样具有掀起一场美国南北战争的爆炸当量,但是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依然在一代又一代人中间传播着,它们以丰富生动的故事和丰满的人物形象阐释道德,教人从善,直指人心。

  不要再说文学边缘化了,或者散布文学未来将要消失。凡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故事,凡有不义的地方就会渴望有道德生长。而文学满足了这种渴望。它形象生动、有丰富的人物和故事,有充沛的情感,有正义的力量直指人心。在今天,它仍是成本最低、最便捷、最广泛、最有力量的道德的传播方式。独立出来时她是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样式,渗透进去时她是影视剧的脚本,她是网络写作、游戏涂鸦的根基。未来当一个纸媒时代宣布结束、电子媒体时代升起的时候,文学也会仗着她的成本低廉、传播迅捷的特点,将轻灵一跃,借助新媒体的介质,从互联网、手机、iPad等等各种终端阅读器进入人们的视野和脑海。

  用优秀的作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们未来写作的核心关键词。

  让文学化育美德。让梦想照亮未来。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