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家》

《北京作家》2018年第4期-总第38期 《北京作家》2018年第3期-总第37期 《北京作家》2018年第2期-总第36期 《北京作家》2018年第1期-总第35期 《北京作家》2017年第4期-总第34期 《北京作家》2017年第3期-总第33期 《北京作家》2017年第2期-总第32 期 《北京作家》2017年第1期-总第31期 《北京作家》2016年第4期-总第30期 《北京作家》2016年第3期-总第29期 《北京作家》2016年第2期-总第28期 《北京作家》2016年第1期-总第27期 《北京作家》2015年第4期-总第26期 《北京作家》2015年第3期-总第25期 《北京作家》2015年第2期-总第24期 《北京作家》2015年第1期-总第23期 《北京作家》2014年第4期-总第22期 《北京作家》2014年第3期-总第21期 《北京作家》2014年第2期-总第20期 《北京作家》2014年第1期-总第19期 《北京作家》2013年第4期-总第18期 《北京作家》2013年第3期-总第17期 《北京作家》2013年第2期-总第16期 《北京作家》2013年第1期-总第15期 《北京作家》2012年第4期-总第14期 《北京作家》2012年第3期-总第13期 《北京作家》2012年第2期-总第12期 《北京作家》2012年第1期-总第11期 《北京作家》2011年第4期-总第10期 《北京作家》2011年第3期-总第9期 《北京作家》2011年第2期-总第8期 《北京作家》2011年第1期-总第7期 《北京作家》2010年第4期-总第6期 《北京作家》2010年第3期-总第5期 《北京作家》2010年第2期-总第4期 《北京作家》2010年第1期-总第3期 《北京作家》2009年试刊第二期 《北京作家》2009年试刊第一期

生活,在自己周围

作家:关圣力
                                          ———读张爽中篇小说《摸鱼儿》
        我们的小说,正在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叙事狂欢。这不仅仅是从作品的数量上说,在越来越多的小说文本中,无不充满作者密密麻麻的打字音响。长、中篇小说尤其如此,短篇小说要好一点,因为酷爱如此叙事的作者,不喜欢短篇的体裁。此于文学说,实在是万幸。
        最近又有高峰说,低谷说,最好说,垃圾说等等。文学在我们这里,突然变为轮盘赌般地刺激、有趣起来。
        其实,文学并不如众声所说,它本是自在的,无论在什么样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下,都有文学生存的温润空间。
        读张爽的中篇小说《摸鱼儿》,第一个感觉是,“生活,在自己周围”。觉得这句话挺有趣,便把它当了此文的题目。因为看了小说所述故事后,引申到生活,便感悟到文学的存在,与高峰和低谷实在没有直接的关联,文学在民间,无边无缘,直到深远。
        小说《摸鱼儿》,讲述了“他”,也就是 “梁爽”成长中遭遇的故事。作品情节并不 复杂,作家以平缓的叙事,把“他”成长中 的快乐和烦恼逼真地直述再现。梁爽是个典 型的农村青年,从小受到母亲宠爱,因不喜 欢上中职的“兽医”专业而辍学,开始了自己的人生生活。小说由此有了“梁爽”喜怒 哀乐。他在服装厂打工时,遭遇了自己的 青春期,几个从天南地北来到厂里做机工 的姑娘,搅扰得他心烦意乱,并使他从中 体味到了自己的春情萌动。故事里的其他 几位女性也各有表现。特别是被大家称为 “女流氓”的冷云,作者下了大笔墨,她那 一付村痞街害的面目,却在他性萌动时的 眼睛里,变得十分可爱,继而可恶。故事 的主旨大约如此。
        《摸鱼儿》的故事,完全植根于乡村小 镇,人物朴素得几乎在现实生活里没有一点 诱惑力。可就是这些生活在自己身边最普通 的人,在作家笔下,也有了活泼可爱的吸引 力。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普通,所以才可爱。 这是小说叙事的目的,也是文学作品应该表 现的点,作者在构建情节时,大约已经感悟 到生活于普通间的价值魅力了,所以才不惜 笔墨,娓娓道来的吧。
        读完小说,我也感到了些许遗憾,因为 这篇作品,仍然存在着叙事缓慢的问题。也 就是说,叙事语言稍显冗赘,人物语言也有雷同,没有个性的人物语言,使作品逊色不 少。还有叙事者出现在情节里等问题,譬如 文中用括号标注出的地方,这种说明性的语 言可有可无,有,不如没有,因为简洁也是 文学作品的魅力特征;甚至有过度描写的痕 迹,如:“他欢天喜地地说”等等。我以 为,要表达人物对话时的兴奋感情,只需要 人物自己的表情足以,不必由叙事者给他的 情感界定一个兴奋的标准,其中“欢天喜 地”四个字,似乎可以省略
        小说的叙事,曾追求具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宽泛的包容和语言张力,最重要的,还需要作家掌握独特的叙事语。文学写作,不能停留在描写生活表象的层面,更不能放弃探索人性的繁复。只有通过对生命无定的猜想,对生活镂空般的雕琢,才是小说艺术的价值所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期,都有自己的梦,尤其是对文学执著纠缠的梦。看看小说《摸鱼儿》,回想自己的曾经,是不是会有几分相似处呢?我以为会有的。这便是小说的成功之处了。仅此便可肯定作品的价值。
上一篇:摸鱼儿
下一篇:目 录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