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理论评论

人生无处不风景(曹文轩) 

[关闭本页]
来源:文学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11
  

  认识文亚多少年了?似乎很久,似乎很短。岁月匆匆,人世间许多轰轰烈烈的事情早已淡忘,许多一时浓得化不开的情感也早已烟消云散。但我和文亚的情谊却一如昨日,非但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流逝,倒越来越厚重起来。虽然不经常见面,但心里却时常惦记———是那种亲人般的惦记。有时我们几乎是在同时想到给对方一个隔海电话。没有什么大事,也就是问候一声。不会说太久,只短短的一些话语。互相不时地惦记着,也许是人间最恒定的情谊吧?心里总会感谢文亚,让我认识了她,让我知道了做人的纯真、优雅、宽厚和温暖。

  其实该说的是她的文字。不知为什么,却说起她人,说起和她的情谊来了。

  文亚作品中的这个小女孩,相信熟悉文亚,熟悉她文字的人都一定会认识,她就是那个像假小子一般淘气捣蛋,倔强坚韧,天马行空,但却善良仁厚的———阿桂桂。文亚之前写过很多有关阿桂桂的故事,所以,她的阿桂桂已经犹如黑柳彻子的“小豆豆”一般深入人心了。而我现在手头的这一部洋洋洒洒的作品所记载的则或许是有关已经长大的阿桂桂的故事。

  童年往事,旅途见闻一直是文亚散文的两大题材类别。而这部散文集则在体例上分为四个部分:亲情显微镜、抒情望远镜、生活放大镜、旅行广角镜。看起来更像是一部完整的长长的人生旅程。有童年很多温馨的回忆,和妹妹之间温暖而美好的情感,一家五口(还有那只可爱的被唤作“保安”的小狗)的和睦欢乐;也有幼年时期小小的梦想和童真的幻境。在那样一个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奇异的声响和绚烂的颜色。蒲公英会唱歌;柳树着着鲜绿的衣裳,一会宛若娇柔西子,一会却又变成虬髯大汉; 半夜的雨声拍打着世间的一切,树木,柏油马路,万物似乎都在雨声的召唤之下复活,变得生动,变得油光水滑起来。事实上,这样的天气,却最适合孩子们玩耍了,若不能顶着雨出去疯跑,那么,留在家里一起玩躲猫猫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好像长大后的阿桂桂的生活也不尽然全是美的好的,她也有诸多的烦恼和伤心。最珍爱的器物被盗,宁静的生活总是不断被打扰。现实的无奈逼迫得她不得不在报纸上刊登出《写给黑面和霸丸的一封信》和《写给潘警员的一封信》。这两篇文章实在是有趣极了,除去文字的幽默和风趣,让我更觉亲切的是,我似乎又看到了文亚骨子里潜藏着的那股从未泯灭的不服输的倔强劲。

  每一个作家都有他惯常使用的文学体裁以及表达方式,而散文于桂文亚而言,似乎是一个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顺手得不能再顺手的工具了。散文这样一种最富心性的文体和她的人生、她的性格甚至她的喜怒哀乐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浑然天成。所以,在读她的散文时,仿佛她就端坐在你的面前,时而波澜不兴,时而眉飞色舞,甚至高兴起来手舞足蹈地在向你讲述她人生中的种种有趣的过往。

  不论是为成人写专栏还是为孩子写故事,美一直都是桂文亚笔下反复书写的主题,自然之美,情感之美,生命之美。美丽眼睛看世界,已经成为桂文亚永恒的姿态,也已定格为她生命的底色。

  不过,这本散文集在美学呈现上,相较于桂文亚之前作品的优美温暖,似乎多了一点点沧桑和感怀,但是却不忧郁和低沉,反而更是一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辽阔与悠远,一种繁华阅尽之后的厚重的人生积淀与坦然。

  当然,美的追求与哲理的思索和她的语言表达风格密不可分,曾经的记者生涯,造就了她文字的一种独特质量:简洁、凝练。简洁却不平泛,凝练却不生硬,并且像是充满了筋骨般的鲜活生动。再加上小小的顽童情结,使得她的文字时常幽默而风趣。但确乎也并不是一味的幽默风趣,而又夹杂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暖,悲悯和宽厚。

  在我眼里,她的人生犹如她的文字一样活得纯粹而洁净。

  我一直觉得写儿童文学的作家相比较成人文学作家,大概需要一点特异功能。这种特异功能不是后天学习所得而是与生俱来的,它能够使人穿越漫长的时光长廊,经历过岁月的淘洗,即使已经到了白发苍苍的年岁,也还能保有孩童般纯真的童趣,还能用一种真切而不做作的孩子的目光去打量这个世界。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之下,日出变得不再宏大雄壮,而是那么亲切自然; 荷花也不再是遗世独立,而是和白鹭一起上演着有趣的哑剧。

  这样看来,那个天真率性,健康自然的阿桂桂似乎从来未曾长大,她一直生活在文亚的文字里,生活在她的灵魂里。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