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理论评论

来自灵魂 深处的文字(司敬雪) 

[关闭本页]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30

  文贵乎心。只有源于心底的声音才会打动人,只有来自灵魂深处的文字才会迷醉人。作为一个日日与文字打交道的人,这个世界上我最离不开的是文字,最想躲避的其实也是文字。因为视文字为儿戏、玩弄文字者还大有人在。看着他们笔下故弄玄虚、花里胡哨,实则空洞无物、干瘪无味的文字,我常常替他们惋惜,更为自己无端遭受折磨而抱屈。但是,总的说来,我还是要感谢文字,它有时也能够让我和一些严肃的、悲悯的、有趣的、妙美的心灵相遇,让我领略真的人心,真的情感,真的愉悦。

  魏平作为河北文学界的一位领导,用自己的热情和魄力团结作家扎实生活、诚实写作,使河北文学事业出现了令人振奋的可喜局面。与此同时,她还拿起手中的笔,开始了散文创作。魏平总是谦虚地说,自己是文学道路上的一名新兵,要拜作家为师。她每写一篇新作,都要向年长的,更多的时候是向比自己小许多的年轻作家请教。她对文学的执著,她的谦逊好学,使她的散文创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丰硕成果。她的作品《母亲的眼睛》《曾经有过女兵梦》《站票》等先后在《文艺报》《中国作家》《北京文学》等报刊发表。最近,她的散文集《时光里的珍珠》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位工作繁忙、从事写作时间不长的作家,魏平的作品所展现出的生活热度和艺术风采令人惊喜。阅读她的作品,你会忍不住被其朴实、热情的文字深深吸引,你会随着她的笔触走近她的亲人朋友,走入她的内心,和她一起感受生活,感受亲情友情;特别是当你读到她笔下的母亲那大地一样的仁厚善良,对儿女无私的疼爱,你会忍不住心潮起伏,两眼发热。我自谓早已不是一个容易动感情的人了,但是读到她的母亲宁死也要把孩子生下来那段文字的时候,竟忍不住热血灌顶,感动不已。

  魏平的散文再一次让我真切意识到真实对于文学的重要性。当下的创作普遍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油腔滑调。许多人把油滑当有趣。其实,有趣是一个很高级的审美范畴,它需要作家丰富的人生阅历、宽博的思想学识、高超的审美经验诸种要素的有力支撑,才可以完成。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前提,又不努力弥补,而把读者当傻瓜,在自己的作品中滥耍花活,滥抖小机灵,只能沉入油滑的泥淖而贻笑大方。先人所谓以肉麻当有趣,此之谓也。魏平从事散文创作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阅读她的作品会发现她丝毫没有受到时风的影响。为什么?因为她对文学创作充满敬畏,诚实为文。魏平的作品里充满真情实感。她记忆中的母亲、奶奶,她早年放电影、卖车票的经历,在她的笔下被真实生动地还原。她以忠实的讲述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真实而宽博的母爱与亲情,感受到真实而感人的青春与悲悯。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真实,是创作的首要条件。一些作家由于浮躁丢掉了本不应该丢掉的真实性,使他们的文字貌似漂亮,实则干瘪可笑。与之形成鲜明对照,魏平在创作中坚持从内心出发,以真情实感建造自己的文学殿堂。她以朴实的文笔彰显了真实的重要价值和神奇魅力。

  虽然这本散文集的主题集中于亲情友情的生动演绎,涉猎的题材并不宽,作者也无意作形而上的阐发,然而,恰恰是这种不加雕琢的原生态的写作方式,使她的作品忠实地记录了现实的中国人所传承的文化基因,所遵循的精神逻辑。我承认,如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行为、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我无法认同一些人因此断言,中国文化已经彻底断裂。如果讲中国发生的变化当然一个月也讲不完,但是,只要你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没变的东西也许不算多,却是最重要的。比如我们的肤色没有变,我们的语言没有变,我们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伦理精神骨子里也没有变。当我们热情万丈地趋新求变的同时,其实也应该关注、思考这些没有变,不能变,也无须变的所在。当我读到魏平描写母亲的文字时,我想,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基因很大一部分存在于中国式母爱里。母爱以及相关的中国伦理造就了我们的生命基质,我们理解世界、理解生活、理解人的中国方式。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这种思想方式、精神逻辑,包蕴着无以言传却代代相因的族群信息,和绵绵不绝、威力无穷的历史能量。它可以让我们很好地感知疼痛与关爱,消除误会与隔膜,有情有义地生活在一起,有滋有味地寻求更美好、更快乐的生活。

  魏平说,她的散文创作才刚刚开始。阅读她的散文集,你会发现,她仅仅只是在自己充满激情的生命里撷取了几朵小小浪花,就编织出了如此美好而感人的篇章。这使得我们有理由对她未来的散文之路充满美好期待。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