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儿童文学经典(樊发稼)
我是儿童文学老人了。我久结于心的一个想法是,如何集聚我们的心力与智慧,创造出与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相匹配的真正的儿童文学经典。文学经典应该是不朽的、能够在辽远的历史长河中永远熠熠发光、可以传之于世世代代的高超语言艺术。创造经典,我们要牢牢树立这个雄心壮志。我们为什么不能?我们比人家笨吗?一点也不!安徒生(丹麦·《海的女儿》作者)、马克·吐温(美·《汤姆·索耶历险记》作者)、怀特(美·《夏洛的网》作者)、刘易斯·卡洛尔(英·《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法·《小王子》作者)、詹姆士·巴利(英·《彼得·潘》作者)、笛福(英·《鲁滨孙漂流记》作者)、卡尔洛·科洛狄(意·《木偶奇遇记》作者)、罗大里(意·《假话国历险记》、《洋葱头历险记》作者)、卡尔维诺(意·《意大利童话》作者)、亚米契斯(意·《爱的教育》作者)、拉斯别和毕尔格(德·《吹牛大王历险记》作者)、比安基和伊林(俄苏·《森林报》和《十万个为什么》作者)、林格伦(瑞典·《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作者)等等这样卓具世界影响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家,我们完全应该有、可以有、必须有!
我们现在有不少作品被廉价地披上“经典”的光环。不是吗?——环顾当下,被冠以“经典”之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太多了!(这,看一看近年源源出版的许多“经典系列”、“经典书系”便知)。“经典”的涵义被悄悄篡改了、消解了、异化了。好的和比较好的作品都可称之为“优秀”,但“优秀”不是“经典”,经典是杰作,是伟大的,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最高智慧创造;文学经典是文学天才的产物,远非人人都能企及。但经典也不是不可得的,只要将天才作家的智慧发挥到极致,同时具备了自由发挥其艺术个性的最佳条件和“气场”,便可以创造出来。这需要作家全生命投入,对世界、对时代、对所写的对象,要有精准的把握;当然,也不可或缺作家自身的不凡艺术素养,包括技艺。
不要满足于自己作品“获奖”乃至“频频获奖”。作品获奖当然是一种标志,但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标志”仅有相对性的意义,这种“标志”有时甚至是可疑的(种种原因使然,这里不赘)。以故,倘若一个作家获得某个奖项乃至大奖便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的艺术水准已经达到什么什么高度,便不思进取,或者凭“驾轻就熟”的技巧,不断复制自己,那就是葬送了自己的艺术前途。
当然也不要满足于自己作品能够轻而易举地发表和出版,不要满足于自己的书有多么大的销量。要想想,你的作品到底有多少思想和艺术价值,能不能在我们的文学宝库里增添点什么。那些沾染了太多市场商业习气的媒体炒作和不负责任的批评家的胡乱吹捧,实质上足以构成对作家的陷害!
要时时刻刻保持一种状态:对于时代和读者的高度负责,即永远怀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光有一颗善心和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的呕心沥血、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为此,要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经常“充电”,刻苦实践,不懈攀登,奋斗到底!作为儿童文学作家,面对广大入世未久、认知能力尚低、“可塑性”极大的少儿读者,别忘了你负有意义至为重大的引导、开启心智、教育的责任。倘若你的作品仅仅逗孩子哈哈一乐便被弃置一边,你就要警觉了。因为你扮演的不是“滑稽演员”的角色,你应是语言艺术家,应是“灵魂工程师”!
作品数量再多,畅销书再多,在清醒的智者看来,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的真正繁荣。余致力儿童文学,凡一甲子,深知欲达到以儿童文学强国姿态雄起于世界东方,我们必须一起来发出时代最强音——
呼唤创造真正的儿童文学杰作、真正的儿童文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