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和生命深处歌咏(王德领)
与其他文类不同,散文这些年来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如一条小溪在静静流淌。散文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文坛的风头被风生水起的小说和喧哗聒噪的诗歌占去了。散文的沉寂并不意味着散文的没落,相反,如果有足够的耐心,认真审视当下的散文,可以看到沉寂的只是表面,散文其实是静水深流,令人击节的。
在目前活跃的散文写作者之中,简默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位。他的散文紧贴生活,几乎都是对时光和生命的感悟。他最近几年的创作,主要收录在散文集《身上有锈》中。简默的散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亲情的。譬如他一再书写父亲, 《医院》 《生命凋零》 《时光九段》 《羊走天堂》 《去北山给父亲送书》等文章,都是写父亲的。父亲与病魔的抗争,父亲的坚强与虚弱,父亲对生活的留恋与对疾病的恐惧,被简默详尽地写出了,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深情与爱意。恶性肿瘤、手术、放化疗,身为医生的父亲也没有逃脱病魔的控制。在父亲去世的病床上,若干年后又诞生了一个男婴,对此,简默写道:“父亲与这个孩子,在这儿实现了链接与因袭,像是完成了一场神圣庄严的仪式,生命的接力棒从一双大手交接给了另一双小手。生覆盖和替代了死,帮助死开始了另一场崭新的漂泊,在另一个世界。至此,死和故人的气息荡然无存,生的圣洁与纯净被细心托举和精心呵护,像烛光一瞬间照耀得满室光明。 ”这是对生与死的感悟,生命在这里完成了自己的轮回。如此富有哲理的彻悟,对生存的迫近体察,贯穿在简默的每一篇文字中。
亲情是简默散文的一大主题,循着时光和生命的隧道,简默有了独特的发现。他意识到了我们身上习焉不察的伤痕。在《身上有锈》中,简默由自然界的锈迹,意识到我们身上的“锈迹” :“在与时光的对峙中,铁是颓废的,没落的,就像最后搁浅的贵族,弥漫着传染病的气息。……生活中还有另一种锈,它来自我们的身体。……类似的伤痕从头到脚,是我们的身体在与时光的殊死搏斗中,沉积下来的斑斑锈迹。它不时地现身于我们的肉体之上,提示我们这就是被无意中忽略的那一部分生活,它天生爱以疤或痕的表情逼自己现身,告诉我们:你是一块会生锈的铁。 ”身上的“锈迹”来自时光,来自生活,来自我们隐秘的肉身,它与生命相关,和生存紧密相连。我们对肉体和心灵的疼痛记忆深刻,但许多时候,我们对巨大的伤害却感受不到疼痛,甚至连麻木的感觉也没有,但是伤口的烙印已经深深刻下了,直到疤痕出现,我们才觉察到。把这种习焉不察的内在伤痕呈现出来,把无意识的隐痛揭示出来,这就是散文的魅力。因此,散文不是对自然和社会的表象描摹,而是有关我们生存的诉说、体悟和洞察。
在一组散文《篡改》中,简默写到了生命个体的另一种形态——疯癫,写到了疯子在生活中的位置。“在他们眼里,我们是不正常的人。在我们眼里,他们是不正常的人。……不要问他们从哪儿来。问了他们也说不清。生活按部就班地伸出五个指头在我们眼前晃了晃,他们已经有些虚无地存在了,带着闹剧似的荒谬,在热闹的马路上和集市边,就像一根遽然畸形生长出来的多余的六指头。 ”简默写到了精神病院,写到了日常生活中的疯子,笔端带着无尽的同情与唏嘘,带着对生命本身的思考。在这个愈来愈疯狂的世界上,正常与疯癫的界限似乎越来越模糊了。由疯子的世界反观我们的生存,会看到许多我们从正常的视角所难以发现的角落。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随着推土机的隆隆掘进,许多人都失去了家园感。简默的许多作品,表现了对这种家园感的追寻。他这样描写菜市场里出售自家土地里种的菜的农民,“最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气息,那是一种与泥土朝夕同处、相亲相爱的气息。仔细地嗅嗅,他们身上有粪味儿、腥味儿、水味儿,这些味道或浓或淡,从头到脚,一马平川地奔跑在他们身体的原野上,像种子扎根在每一个毛孔间。 ”城市肆意的扩张,是以土地的消失为代价的。农耕文明的诗意、悠闲、宁静,被城市文明的喧嚣、浮躁所替代,尤其是物欲的无节制膨胀所带来的人的心灵的荒漠化,促使我们一再转向建筑在泥土上的家园,转向正在消逝的田园诗意。简默这样描写他在城市里看到的残存的麦地:“在尾气、浊气、灰尘甚至来苏水的混合气息中,我嗅到了麦香味儿,它是如此微弱,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它从那片地上逸出,四下随风奔跑,我仿佛一个溺水者,情急中抓住它重新浮出了水面,是它拯救了我,提升了我。 ”在这里,麦香扮演了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农作物以及生长万物的土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给城里人如此大的心灵的慰藉。疯狂的城市化,尤其是广大乡村“被城市化”的进程,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生存状态?城市里个体的生命如何安置?我们心灵的家园如何守卫?简默在这里提出了他独特的思考。
简默的散文具有真诚的品质。他的文章有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那就是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从自己的生命出发,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时光在他那里,是和他的血肉融合在一起的。他小心翼翼地以自我为中心,书写目力所及的人与事。在简默那里,散文不是描摹,不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歌咏,也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感喟,而是需要以自己的生命为底色的。因此,这样的文字,就会有灵魂,就会有自己的呼吸,就会让人们扪到写作者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