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理论评论

直面不确定性的学术探险(贺绍俊)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1-19

  从学术角度说,当代文学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科。可以说,不确定性是它的显著特征——当年文学史家唐弢先生认为当代文学不能入文学史的原因,盖出于此。当然唐弢先生也过于谨慎,当代文学史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经过学人们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已建设成一个辉煌的殿堂,而且恰恰因为它的动态和变化,给这个学科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因为它的动态和变化,让学人们感受到了研究当代文学的巨大诱惑力。当然,我们同样也不要轻视了唐弢先生的忧虑,因为当代文学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对它进行研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有的当代文学研究者为了求得学术上的保险,就尽量回避当代文学的前沿和现状,选择那些经过了时间沉淀的对象进行研究。但是,在当代文学研究的征途上,仍然有着勇于探险的学者。洪治纲就是这样一位探险者,他的学术专著《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就是他的探险成果。

  洪治纲的这部专著,显然是由一些在当下文坛非常热门的词语所引发的。这些热门词语是指“80后”、“70后”、“60后”、“50后”等以年龄段来划分作家的词语,之所以我称之为词语而不称之为概念,是因为这些词语首先是由媒体提出来的,而后批评界将其接过去,大致上描述了当下文坛的一些现象,但这些词语并没有明确的理论界定,很难说是一些获得学界共识的概念,因此当这些词语进入到学术研究层面时,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我想,这便是当代文学不确定性的典型表现。洪治纲的学术勇气就体现在他对这种不确定性的直接介入,在不确定性中发现确定性的因素,并从学理上给以有力的阐释,从而也将这些以年龄段划分作家的热门词语转化为具有理论内涵的概念。

  洪治纲以代际理论对这些热门词语进行了梳理,指出将新时期文学的作家大致上划分为四个代际,是具有合理性的。代际划分可以说是文学史研究的基本功课,任何一种文学现象包括文学流派的出现都有一定的代际基础。代际划分以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为理论依据。一般来说,在同一个社会区域内的相应年龄层的人,具有类似的历史经验、类似的生活方式和类似的文化传承,从而会形成大体一致的世界观,通常将其称为一代人,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会形成认知上的差异。过去学者多半以二三十年作为一代人的年龄层,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速度加快,代际的更替也随之缩短,如经济学界就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大致上以十年为一代。东南亚华文作家也有“五字辈”、“六字辈”、“七字辈”的说法。当代文学出现的“50后”、“60后”、“70后”、“80后”等热门词语,大体上是与社会发展速度相吻合的。洪治纲并不因为其代际差别有现成的代际理论作依托,就直接挪用“50后”等热门词语,而是从现实出发,对热门词语进行了学理上的调整。其一,他强调这种划分方式不是将1950年、1960年等作为一个精确的代际划分界限,“而只是将这几个年度作为一个具有弹性的时间过渡区间,来甄别不同代际之间的区别。”其二,洪治纲强调了代际差别与代际隔阂、代际冲突的相互关系,也辨析了群体之间的差异性与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这两种差异的本质区别。其三,洪治纲详细分析了代际差别的文化成因,认为影响作家的精神建构因素虽然很多,但集体文化、主导性意识形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所推崇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会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记忆,影响作家主体意识、审美观念和艺术思维的构成,并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制约着他们的表达技巧甚至话语方式。与此同时,作家们又会在具体创作中不自觉地彰显自身的代际审美观念,聚合各自的代际文化特征,从而加大不同代际之间的文化差异。

  强大的理论依据,自然是洪治纲把握当代文学不确定性的根本保证,同时还必须看到,洪治纲在具体论证的过程中,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具有充分的说服力。这得益于他的扎实的文本细读。作者通过大量的文本分析,分别阐述了“50后”、“60后”、“70后”和“80后”这四个主要代际作家群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尤其是作家在主体意识上所呈现出来的不同代际特征。这些代际特征,从根本上说,与他们各自的文化启蒙和成长记忆密切相关,体现了不同代际在审美观念和艺术思维上的差异。如果说大量的文本细读体现了一个严谨的治学态度的话,那么通过文本分析进而发现代际差别的本质因素,则考验了作者的学术见识。在这一点上洪治纲完全经得起考验。如他对“50后”的启蒙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把握,对“60后”的荒诞记忆与探索意识的把握,对“70后”的日常生活的把握,以及对“80后”的消费时代的把握,都准确地抓住了代际作家在叙述和思维上的关键。

  洪治纲勇于挑战当代文学的不确定性,并将学术研究直接干预到当代文学变化莫测的现实层面,因而其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比方说,因为洪治纲将代际划分的一系列不确定性的热门词语推衍成具有明晰内涵的理论概念,今后人们在文学批评中也就能够更有效地使用这些概念了。还不仅仅如此。洪治纲的这部专著显然是从问题出发的。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之所以呈现出多元纷杂的审美格局,关键在于作家审美观念上的复杂多元。这些审美观念的形成,固然与作家个体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也呈现出明确的代际特征。对这一现象,很多人要么采取直接认同的方式,默认代际间的差异性;要么并不认同代际划分的思维,认为作家就是一些不同的个体,个体的独特性才是作家存在的唯一理由。洪治纲能够正面对待新时期作家主体在代际差别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将其纳入到学术范畴,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分析代际差别现象,把新时期以来作家的代际问题融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去考察。尤其可贵的是,洪治纲由问题进入,并提出了新的问题。在洪治纲看来,代际差别既存在积极的作用,也具有潜在局限,分析代际差别,是为了避免代际冲突。为此他提出代际交流和代际整合的观点,认为我们应该寻找并拓展代际交流的文化空间,促成代际整合。这将是新世纪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些富有创见的观点无论对文学创作还是对当代文学研究,都是深有启迪性的。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Baidu
map